作者简介
许标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2年心理学学习
超过3000小时心理咨询经验
超过1000名青少年教育辅导经验
出版家庭教育著作《父母不知道的教育》
“原生家庭”是指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新生家庭”,指的是我们成年后通过婚姻组建的自己的家庭。原生家庭对教育有着根深蒂固又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为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因而容易被人忽视。
对父母没有完结的情绪反应永远是一生最重要的未完成之事。——《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一个人的性格、与人相处方式等方面,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当人进入婚姻后,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更加突出和深刻!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组成的新的家庭,而是夫妻双方带着各自的原生家庭的烙印组成的新的家庭,也就是说:婚姻组建的家庭,实际上是三个家庭的糅合!
婚姻是三个家庭的糅合通常我们看待婚姻,认为婚姻是夫妻两个人为主的家庭生活。当婚姻出现问题,夫妻的相处出现问题时,也仅仅认为是夫妻两个人的问题!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夫妻之间的矛盾是来自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的差异造成的矛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体现在:夫妻角色。
夫妻双方对家庭中夫妻各自的角色,都有着某种比较固定的认识:哪些事是属于丈夫做的,哪些事是属于妻子做的。这种认识来自从小受自身原生家庭中父母角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是不一样的,对于父母在家庭中夫妻角色的分工也会有所不同,当夫妻按照各自从原生家庭学习到的默认的夫妻角色的分工去要求对方时,必然会出现矛盾。夫妻双方都会觉得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问题出在对方身上,因为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分工都是这样啊!如果没有对原生家庭的了解,夫妻双方很难理解彼此对家庭认识差异的缘由!
家庭总是与生活的细细碎碎、柴米油盐联系在一起,家务看似家庭中很细小的部分,但又是无处不在的部分!家务总是与家人联系在一起,做家务的过程总存在与家人的交流。家务也是把家庭连接更紧密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是劳动。因此,家务分工对夫妻关系有着重要影响。家庭中的家务分工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分工协作型
父母能够分工协作承担家务。有人做饭,另一人就洗碗。
母亲包揽,父亲大爷型
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现状!母亲承担几乎所有家务,父亲在家基本上不做事。
父亲包揽,母亲女皇型
有些家庭属于与上面的类型正好相反:母亲在家几乎不做家务,家务全由父亲承担。
我们对家庭太过熟悉,我们对家庭的认识几乎都是出于内心深处下意识的看法,因此,在家庭中,我们也是下意识地认为“家庭应该是这个样子”!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如果在家务分工类型上相同,夫妻对彼此的家务分工角色期望较匹配,夫妻在家务分工的相处上,不易出现矛盾。
如果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的家务分工类型不同,比如,妻子的原生家庭是“分工协作型”,妻子认为家务就该分工协作,夫妻共同分担家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丈夫会有着共同分担家务的期望;可丈夫成长的原生家庭是“母亲包揽型”,一直都是母亲做家务,父亲基本上不做家务,他认为女人做家务,男人不做家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妻子可能认为丈夫的不做家务是不够爱家,对自己不体贴、不关心;丈夫可能认为妻子不能承担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够贤惠。
这个家庭常见的场景可能就是:妻子在家忙的没空休息,丈夫在那翘着二郎腿玩手机!于是夫妻间间隙渐生,矛盾积聚!类似这种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家务分工类型上的差异造成的矛盾很容易日积月累,成为夫妻矛盾很重要的一部分。
上述问题根源其实不在于家庭分工类型的差异,而在于夫妻缺乏沟通!
夫妻双方都在下意识的按照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家务分工去要求对方,可是当双方对家务的夫妻角色分工出现不一致时,却没有进行有效交流,反而可能以“他不够爱我”“他不在乎我了”“结婚了他就变了”“结婚后她一点都不懂得体贴人了”“结婚了,她就变得越来越无理取闹!”等理由来解释!
改善的方式是需要夫妻间能够坦诚的交流,坦诚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期望、不满。
只有交流,才能够真正知道彼此的想法和意见!
像夫妻这样亲密关系的相处,很多时候我们有一种误解,认为亲密关系就应该有默契,会觉得彼此已经这么亲近熟悉,不说也应该知道。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都不是读心高手,很多时候都是不说就不知道!这种认识就是亲密关系中常见的“错误认知”,也是很多时候矛盾的源头!
承认我们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不要求对方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当他(她)不知道你心里的想法时,那就说出来吧!
默契重要,还是关系重要?如果非得二选一,你会选哪个?
购书可在亚马逊、当当网、京东、豆瓣阅读、多看阅读等各大电子书平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