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想写上文时,思考了好久,也犹豫了好久,甚至想过放弃。我曾经觉得这是一种羞于启齿的病,就像得了精神病一样,如说出来就像把自己的隐私赤裸裸的暴露在众人面前。
可是就在我的文章发表出来不久之后,网络上、各种报纸上,传来青年演员乔任梁因抑郁症离世的消息,引发网友的热议。随后我又在简书上特意留心看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文章,激发了更多思考。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再和各位朋友聊一聊。我曾经有过的,对抑郁症的误解,你可能也有。
对于抑郁症的理解可能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对号入座型
我在简书上看到有些年轻朋友一遇到一点挫折,或是有几天情绪不佳、精神不振或是睡不着觉,就感觉自己得了抑郁症。我觉得大可不必这么草木皆兵,抑郁症不是你想得就能得的。这种病有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就像有些病的潜伏期一样,有的几年,有的在不知不觉间,可能十几、二十几年才能被发现。
以己为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回忆和分析,我认为得病的根源,在于我的原生家庭对我所形成性格的影响,和最近几年的压力过度。
所以我想奉劝各位亲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关键看你怎样去面对。心态直接关系到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状况。你们都比我年轻,文化程度比我高,其中的道理肯定比我懂得多。
误区二:素不相识型
有些朋友可能已经得了这种病,可是他压根就不懂什么叫抑郁症,连家人、亲朋好友都不理解、不知道。
我前几天去某养老院做义工,在陪一位老人聊天。我看她年纪还不是很大,人也没有那么萎糜不振,可一开口眼里就盈满了泪水。随着聊天的深入,她自诉身体的不适感和她最后说住在养老院里人越来越不舒服,我怀疑她可能是患了抑郁症。像她们生活在偏远的农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儿女可能都忙于生计,还以为是身体上的问题,就把她们送到养老院。我随即和她女儿取得了联系,建议她有空带母亲去精神病医院看看。
就像当初的我,身体的有些器官已经感觉很难受了,就像得了什么毛病,只知道去医院的各个科室就诊。然后医生就给你开各种化验单,做各种检查(CT、核磁共振等)。由于对抑郁症的无知,我压根不会往那方面想。多亏了在医院工作的儿子和儿媳,他们坚持带着我去了精神病院看医生。如果不去对症求医,只怕现在的我还会四处奔波在有病乱投医的漫漫长路上,今年一月份儿媳给我预约了上海医院的专家门诊,做了PET/CT,光检查费就要7000元。
要不就走上求神问佛之路。在我们老家有一种行当姑且就算职业——叫魂,一个神婆(汉)右手拿着一个里面填满了茶叶和米、外面包着红布的小酒盅。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舒服,医院又看不好,怀疑自己是掉魂了或拦着凶煞之气了,就可以去找他们。他们让你坐在凳子上,问你叫什么名字,然后举起右手在你的上半身上下左右、前胸后背一圈圈不停的转动,口中念念有词,不时叫着你的名字,说着你学都学不会的词句。
在确诊抑郁症之前,我感觉自己很害怕、易受惊吓。总感觉有人跟着我,有时背后有人冷不叮的叫我也会吓一跳,一个人在家里一点点小动静也会吓一跳,有时去了不洁之地回家就感觉不对劲,于是我就去找他们叫魂。过后有时还真觉得舒服一点,可能是心理作用吧!那时的我真没少给他们送钱。如果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也许我仍旧陷在这个怪圈之中,真的不敢想像我现在会怎样。
误区3:讳疾忌医型
有些朋友已经得了抑郁症,但羞于启齿、讳疾忌医。当初儿子儿媳要带我去精神病院看,我还有些抵触,好像去精神病医院就证明自己得了精神病。庆幸的是我没有坚持己见,最后听从他们的劝说顺利求医。
如果真怀疑得了抑郁症,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断,积极配合治疗,该吃药就吃药,该住院就住院。在我确诊以前,先別说已经表现出来的不舒服,就是脑子每天都感觉昏昏沉沉的,有时真担心别是得了老年痴呆症。经过几个月的药物治疗,身体和精神都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脑子犹如醍醐灌顶,突然间开窍了,尤其是开始在简书上学着写作后,脑子异常清醒,经常有想写点什么的灵感和冲动。
现在,我虽然还得依赖药物,但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现在的我努力在改变自己,重塑自我。不管以后会不会复发,但我坚信我会战胜它。
我觉得真的不幸得了抑郁症,也未必不是好事,我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历练,思想上得到升华。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抑郁症,我就不会走上写作之路,我这个儿时就有的梦想恐怕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实现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简书上有一篇文章把抑郁症比作“黒狗”,很多心理医生的课里也提到这点。既然得了抑郁症,就要坦然面对它,正确对待它,即使不能打败它,也让我们与之和平共处。
图片来自网络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他在文化名人博客留言本上说过一段话,很引人深思:“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患者本人、医生、亲人同事伙伴都能够起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唯看客心态的围观起哄,有百害而无一益。得抑郁症就要走向绝望的几率,并不比中彩高。既来之则安之,相信我,当你摆脱病患重返江湖时,你还是条好汉。”。他还送给患此病的朋友们四句话:一是承认有病,二是寻个好大夫,三是配合治疗,四是防止复发。
在此我再次呼吁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团体、亲朋好友,多关注和重视这个群体,媒体也要多宣传和普及这方面知识。就像关注艾滋病患者一样,关注抑郁症患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消退,这个群体还在继续壮大之中。
在文章的结尾我想郑重声明一下:我发表在简书的几篇文章,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虽然没有优美的文字、华丽的词藻,可能有些平淡无奇,但全是我的亲身经历,既是我的真情流露,也是我的肺腑之言,就像邻家大姐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希望再次得到主编大人和简友们的认可,谢谢!
即使不如意,也要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