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状况分析

2024-09-29 来源:化拓教育网

摘要:当前院校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现实困境,青年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倾向,同时在人格修养、伦理道德、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也亟待加强。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致力于使学生在宝贵的求学生涯中,以文化优秀成果开启学生智慧心灵,滋养其人格,修炼其素质,这才是顺应时展,才是真正的以人的需求为根本的教育。

关键词:传统;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引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的总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一向重视以仁爱和中庸思想修养心性、以尊卑有序建立道德伦理、以“内圣外王”建构社会理想和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和发展了中国民族温和敦厚、天真质朴、宽容友善、智慧不屈的文化品格及其精神气质。但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经剧烈动荡,传统文化遭受外族入侵逐渐遭到破坏,文化断层现象严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青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愈发严重,大学生在人格素养、礼仪修养、道德意识、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情况堪忧。

2当前我国青年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现状

针对我校大一、大二学生,本课题组进行了一次传统文化人文素养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历史人文知识、道德观和价值观等部分,共发放32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00份,被调查的有300人。青年学生群体思想道德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他们非常重视个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同时,他们也喜欢打破常规,追求自由随性、个性张扬的行为方式。他们还十分重视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乐,喜欢新鲜刺激、多彩丰富的生活。但是,近年来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问题值得重视。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传统孝文化的缺失

孝道是维系子女与父母之间亲情关系的道德规范体系,是子女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善行美德。孔子认为“孝德”是家庭教育、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和基本内容。孔子的学生曾子更是将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发展为五伦之孝,以孝齐家、治国。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尤其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子女地位备受呵护和骄纵惯养,家庭孝文化的教育也不受重视。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显示,现在的青年学生在家庭方面,越来越唯我独尊,感恩情怀淡漠,长幼尊卑的社会秩序观念缺失,以自己为先,推行家庭的“个人主义”。比如,“吃饭动筷不会等父母或长辈先吃的”占47%,在对待家务的态度上,“乐于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的占27%,“会做但不喜爱做家务”的高达47%,“从不做家务”的竟然占26%。此外,近年来,在年轻一代与长辈的关系中,忤逆长辈、不孝父母、虐待老人等现象也越来越多。这种传统孝道文化的缺失,也与年轻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愈加受到年轻人的推崇,长幼尊卑的社会秩序观念受到轻视和批判,取而代之的是唯我独尊,感恩情怀淡漠有关。

2.2文明礼仪以及人伦友爱的缺失

中华民族自古以礼仪之邦自居,而今礼仪却成为了一种可以为之,也可以不为之的随意行为。在调查中,学生表示“在路上遇见老师,从不会主动打招呼”高达35%,承认“曾有过穿拖鞋、背心吊带裙进教室、课堂吃早饭等公共场所的经历”的几乎100%。社会文明公德更是对于一些主张个性解放、随性张扬的青年人来说己经失去了规范和制约作用。几乎所有青年人认为“随地吐痰和说粗话、脏话是不文明的”,但同时也有近100%的大学生“有过随地吐痰和说粗话、脏话的经历”。此外,“仁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一些年轻人中间,对人冷漠竟是一种自我保护,而助人为乐则取决于是否安全和合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法则充斥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在本课题组问卷调查中,学生“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你会如何做?”这一问题时,虽然大多数选择了“非常乐于帮助”,但47%的学生选择了“看情况”和“在不影响和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考虑”。

2.3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严重

从维护自己的角度出发,答应别人的事临时爽约或反悔是可以理解的;为了达到考试顺利通过,采取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方法很正常,甚至大多数学生不相信有人可以从不抄袭和作弊。比如,本次问卷调查中,学生觉得“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占90%,但认为“自己答应别人的事临时爽约或反悔是可以理解”的也高达60%。关于考试作弊,有57%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作弊行为,58%的学生不相信有学生从来不作弊。同时,学生学习的动机也越来越趋向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其中,70%以上的青年学生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和教育,尤其是对那些与“实用”无直接联系的人文课程表示缺乏兴趣。经常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占47%,不经常看书的高达43%,从不看书、看书没有电视剧有意思的占10%。在学习态度上,认为学生大学应尽最大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的占58%,但认同“学业上不必强求,60分万岁,能够及格就好”的占38%。面对大学生为什么选择入党问题时,“认为拥有对党有忠诚信仰的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认为有利于自己就业、谋求仕途发展的55%,10%不会选择入党,不感兴趣”。因此,当前很多青年学生认同和奉行实用主义的“职业至上”论,在学习态度上也越来越功利,因而大部分青年学生觉得追求社会理想、实现社会抱负是缥缈不切实际的事情,而面对有利于自己就业、谋求仕途发展的方面却趋之若鹜。

2.4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缺失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乘机进入大学生的思想领域,使得缺乏理性批判和鉴别能力的大学生对其青睐有加,而对本国传统文化却视而不见,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本课题组的调查中,这一点也可以反映出。其中,大学生能够写出四大名著是哪几部的占82%,全部写对著作及作者的仅为40%,这说明大家对于传统文化典籍不感兴趣和不重视;能正确写出“四书”“五经”名称的占总数的45%,能够从传统文化典籍中完整写出三句励志格言的仅占16%,知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是孔子名言的仅有3人,并能够正确解释的仅为2人;能写出3个中国国画名家并写出其作品的仅为4%,能够对比说出中国园林与欧洲庄园别墅的意境与审美趣味不同之处的不到10%等等;能够完整写出梅兰竹菊品性诗句的仅占19%。这些都说明了当代青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还比较有限。

3结语

鉴于此种情况,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实困境下,我们更应该重新启航,一是为了振兴传统文化精神,二是为了使人文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尤其传统文化在人的人格素养、道德修养、社会情怀等方面的教育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内容,这些优秀成果我们不应丢弃。几千年前孔子就曾提出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李泽厚先生更是认为这是教育总纲,并将这句话解释为“志向于道,根据于德,依靠于人,娴熟地掌握技艺”。可以说,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育人的文化传统和底蕴思想。同时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我们应以此为启示,尤其国家当前号召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应当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青年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来自于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以及传统文化精神的践行。可以说,对于我们的学生,只有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优秀成果,先正其心,修其德,才能使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迸发“工匠精神”。同时,“百工之事,皆以圣人之作也”,青年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应该教育他们首先有社会情怀,树立年轻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志向于道”的要求。同时,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时常问“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有用”也似乎成为了我们高职院校育人的标杆。这些思想无疑会使我们当前的教育之路越走越狭窄,也会束缚学生个人未来的转变与提升。作家冯唐在《我在协和学到的十件事》一文中,明确表达了那些曾经“无用”的经历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乔布斯也曾受邀发表演讲,讲述了他曾经学习了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课程,却成就了自己未来职业创造性的研发。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我们应当致力于开放学生无用之心灵,使学生在宝贵的求学生涯中,以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开启学生智慧心灵,滋养其人格,修炼其素质,这才是顺应时展,才是真正的以人的需求为根本的教育。

作者:陈璇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社科部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