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本来今天还在纠结写些什么内容,但是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让我联想到了之前在得到APP上听过的一本书《彼得原理》。不得不结合现实案例来进行一下反思。
彼得原理和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一起,并称为西方管理学上的三大定律。彼得原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理解层级组织的关键,而人类社会就是由各种层级组织所构成的。
核心内容: 第一、为什么不胜任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第二、为什么不胜任的人可以留任,而一些能力突出的人却很可能被干掉;第三,如何判断一个人已经处于不胜任状态。
能不能胜任一份工作和个人的能力正相关,但是不胜任的情况存在于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书中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组织的设置有缺陷照成的。
在大部分的组织中升职的通路都是顺位制的,简单说就是当你的领导升职了,那么才轮到你升到之前领导的位置。但是很少有升到高位后还会降职的,因为不适应的人要么被边缘化,要么是离开了。
举个例子来说,这种升职的通路带来的问题就是当一个岗位需要的是有管理能力的人来胜任的时候,继任者也许是个技术行家,但是刚好没有相应的管理能力。但是能说这位继任者没有能力吗?他的确是有技术实力的呀,对公司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啊,由于是顺位而上,管理能力不在他之前的工作范围要求之内,也并不是他个人的过错,但是当继任者不能满足升职后岗位的要求时就会产生不胜任的情况出现。
今天我主要想讨论的是如何判断一个人处在不胜任状态。
如何判断一个人已经处于不胜任状态?不胜任的人很容易患上“晋升极限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胃溃疡、肠炎、高血压、便秘、肥胖、厌食、过敏、失眠等身体症状,还伴随着通讯狂、图表狂、拖延症等一系列强迫性行为。为了摆脱不胜任的困境,有的人采用职场伪装术来假装胜任,也有的人采用“创造性不胜任”来避免晋升。
这些标准我觉得不单是可以用来判断自己是否胜任一个职位,也可以用来判断你的上司或者同事。今天我就是用这些标准来判断我的一个朋友 A。
她的职业是公司财务经理,之前就职的公司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对一般的财务处理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她也意识到单纯的做一个财务经理对她的职业规划很局限。所以在她的领导财务总监离职以后,她咨询我是否她能尝试一下财务总监的位置。
出于对她性格及能力的了解(性格比较温吞,但技术能力不错,但是没有独当一面的经验),我的建议是可以尝试,但是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和老板的沟通。就是老板交代的事情一定要多问,搞清楚对方的真正要求。
2、有事情一定要及时汇报,不要用不明确的语言表述,不要把自己当成老板做决定。
3、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要有被责骂的准备。要战胜自己的弱点。
这些都是我的经验之谈,也希望她能重视。但是在她接手两个月后,这种不能胜任还是体现出来了。
首先是身体上的,朋友A在出半年报的时候开始每天一杯奶茶,等出完那个月我见她时已经开始压力肥胖了5斤,同时还过敏长湿疹。
然后是工作上开始出现不胜任的行为,比如说之前两周她一直都在微信上和我抱怨老板不重视财务,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然后财务背锅,老板没有及时给予支持等等。但是我让她反思,这些事情如何能在以后避免?她又不能给出有效的方法。
只是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从这里就能看出她还没有看到作为一个财务总监应该具备的能力,对于她来说现在要做的事情大部分都已经集中在管理的范畴里了,要学会和各个部门协调,并找到这种协调的方法。这些是通过个人的领悟来提升的能力,是不能靠别人教导来学习的,都是在实践中领悟的。但她的思维还停留在之前作为财务经理时,凡事有领导,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的阶段。这是她一直没有胜任的原因之一,在认知上没有把自己的位置看清楚。
再然后,今天她紧急找我时就是求助了,因为公司的一笔续贷因为银行审批流程没有走完,过桥公司需要的资料不完整,资金不能在明天到账,也就意味着她在的这家公司可能会出现贷款逾期。这个后果很严重。
但是明天就是还款期了,今天下班了以后才告诉老板她搞不定,我也是极度无语了。问了一下过程,说是银行的审批虽然到最后一步了,但是没想到会一周都没批,然后是过桥资金的公司一定要有审批结果才放款,而这个要求过桥公司周二的时候就提了,一定要在周四催银行要审批结果。于是我问她这周一到周三的时间为什么没有和老板沟通这个资金有可能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她说不知道银行会那么那么慢。这就是典型的不断准备的拖延症。不到最后一刻不行动,但是到那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行动时机。我就不明白早点和老板沟通这个问题难道很难吗?老板难道能吃了你吗?借不到钱也不能说明你能力不行啊。至少你也要给老板留点准备的时间啊! 她老是抱着这种侥幸的心态做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单被骂还被认为没有能力。
我这个朋友A可以说并不胜任这个财务总监的职位。她思考问题的角度基本是从自己出发,而不是站在公司的层面,老板层面去斟酌。说实话我也是挺恨其不争的,之前给到的那几个建议没有一点她认真的思考过要怎么做。也许可以用经验不足来解释,但是再怎么没有经验在事情的轻重程度上是一定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的。你让人家老板怎么办,大半夜的各种找资金。如果真的逾期,会影响企业后期的融资计划及业务扩展。哪怕多早一天讲这件事情也好解决啊。然后我也只能大晚上的各种电话找关系给她帮忙。
忙乱了一晚忽然就想到了这本书,虽然写于1969年,但实在是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在公司管理上一定要注意岗位职责和个人能力的匹配度。打破这种顺位晋升制度,在重要岗位上,宁可高薪聘请合适的人才,也不要想着用交学费的方式来培养员工,因为后果不一定是企业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