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暴食

2024-12-16 来源:化拓教育网

现在我的手边有两个摞在一块儿的透明餐盒,底部的残余昭示着它们曾经的主人,一个菠萝包,一份龟苓膏。这两个餐盒除了长得一模一样以外还共享一个特点,即它们的前主人都非常难吃,用李大嘴的话就是——“泰瑞宝!泰瑞宝至极!”

这是我今天的第三顿饭。我上午吃了螺蛳粉,罪恶地看了四集《老友记》,点了沙县,然后又睡了一觉,从一点到四点。然后吃了肠粉和菠萝包。

不能再拖下去了,周一是交稿期。打开录音稿,有四万多字,四号字体,81页。看不下去。

刷微博(这是我拖延时成捆打发时间的利器,看1~n个平时不关注但知道的人的微博,好几页,看到烦,再从一个的转发点进另一个,看到烦,并不能解压,只是我突然想到,可能我不关注太多人,就是为了在一些时候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这么看他们的微博?),看见钱佳楠说:这个世界上野心勃勃、热情澎湃的人太多了,忽然觉得不求上进的人好可爱。

我似乎已经告别上进很多年, 却一直执着于“求”与“不求”。前天和室友念叨,觉得特别佩服那个匈牙利译者的一点是,他出身书香门第、受过精英教育,却活得完全没有包袱。学了六年的医说转就转到艺术心理学,研究生即将毕业,一言不合就到匈牙利流浪,当中医、考厨师证、成为黑户、每天等着各朋友招呼自己吃饭、跟着朋友到农村杀猪……如果哪天朋友们都忘了叫他,他就饿着,那时他只有六十公斤,身上肋骨一道道。记者追问:你觉得自己是底层?他说是的:没有亲人、没有工作、没有未来,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连写信的钱都没有。

而就在打下上面那段的时候,我蓦地想起了《嘉莉妹妹》里的那位赫斯渥先生,从金光闪闪西装革履,到失业、失家,每天夜里排在流浪汉的队伍里,等待有施善者赏给自己一角钱(或是一块钱?),并坦然于这种状态。“太惨了”,小学的时候我在南屏街新华书店买下此书带回家,表姐看到封面就如此评价,我当时急迫地看完,也没有懂哪里惨,猜测应该是指赫斯渥先生的飘零经历,或者嘉莉的“堕落”?此刻看,惨的应该是这种真·完全·24Kflop的人生态度吧。

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的两个小时,我在纯净的焦虑中度过。没有比摘抄和背诵更好的方法。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的我并没有看过其作品的小说家李翊云说。那一定是极有道理的。但我怀疑起自己是否使用。每次当我翻阅微博转发、知乎点赞、豆瓣喜欢、微信收藏……里的旧账,都会发现数量庞大的我认为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记住却早已忘记的东西。蒋方舟在知乎和微博上都写过,自己的方法是把要记的段落在电脑上打一遍。于是有时候我也分享、发状态、建立新日记,但没用,没用的。我能脱口而出的只有零散的八卦、微博的段子,我能记住那些我关注的人的性格、甚至拍照的习惯,却说不出我真正想记得的东西。小时候在一本拙劣的故事书(很可能是《故事会》)里,看到一个很有警示作用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得到了一个可以改变自己记忆的东西,他在脑子里装下天文地理数理化知识,考试很强大;然而他变得欲求不满,开始把所有关于情感的记忆置换掉,换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变成冷淡的魔鬼。我想,如果让我选择,我会疯狂地把头脑里那些不感兴趣的八卦弃置,塞入文学史、社会学专著、各国历史……塞入所有我每天想着却没读的东西。

在堕入纯净的焦虑前,我在微信上和几个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回复迅速、主动开启下一话题,显得非常闲。其中我还提到《看不见的城市》。然后又翻原文,找到这段话: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着你。这是一本我读了觉得好,却无法评价的书(这样的书对我来说有很多,大概是源于生活经验、文学理论素养的双重匮乏)。不过今天又看到,我想到了在中卫住的青旅。那是一间平房,中有小院,有棵树,树下有躺椅。同去的姑娘看到此景十分激动,向我回忆她小时候住的院子,“和那个一模一样!”真高兴她能有这样的体验,而以后我应当也更能记住卡尔维诺那句有点拗口的话。

又过了一天。

录音稿还是没看完,原定的补采拖到明天,所以我今天依旧一事无成。我看了八集《老友记》,从第五季跨到第六季,从Chandelier和Monica还想方设法哄Joey瞒着众人,到他们计划“move together”,时间过得真快啊。里外都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