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辉随笔
原上的记忆(过会)我的家乡在西安城东的白鹿原上,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原上的每个村子都会迎来一次忙罢后的家庭式聚会,这种聚会并不是单单的家里几口人坐在一起吃个饭聊个天那种场面,而是每个村子都会在一个固定的或单数或着双数日子里迎来外村的与本村有着亲戚关系的客人,他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孩子提着出门走亲戚所带的礼物赶到本村走亲访友,从早上来的第一顿饭“臊子面”开始一直到下午四五点吃了馍菜喝了亲戚自家酿的稠酒后又匆匆的赶往回家的路上。这种串门式的走亲戚活动有一个很热闹又很亲切的名字:“过会”。
原上的记忆(过会)这种“会”和平时人们所说的“会”是不一样的,在村子里看不到像赶庙会似得那些密密麻麻,人群拥挤买东西的场景,而是当你走进村子的每家每户都会看到有客人在家,三五人聚在一起聊天,问着今年的麦子收成如何,娃们的上学或者工作,婚事如何,老人长辈身体如何……等等关心的话语。这时的大人们聚在客厅那个不停转动的吊扇下面开心聊着,并不时的将目光投像外面院子连蹦带跳的孩子身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容。
原上的记忆(过会)这种过会的风俗好像只有长安地区有,轮到那个村子过会,前一天就会有好多卖菜的商贩赶到将要过会的村子,有开着农用三轮车的有担着担子的,他们都会凑到一起将新鲜的蔬菜一一摆开,将一个提前录好音的喇叭放到车头上,打开开关清脆的一声……新鲜蔬菜来咧,声音瞬间传遍整个村子,只见三五成群的村民会赶过来挑着明天要待客所用的菜。这里面有我最爱吃的,更是每年过会大多数人都要买的一道菜“蛇豆”,长长的翠绿的豆子上有白黄色的纹路好像蛇一样,但和肉炒着吃味道甚美。
原上的记忆(过会)长安人待客,上午的第一顿饭就是臊子面,过会这天一大早主家便要在厨房里忙碌着,将要炒臊子的所有蔬菜一个个洗干净后,切成小丁和肉一起炒好加上水放入调料,尝好味道后撒上一把韭菜茉放到后面的小锅里保温着,前面的大铁锅里烧着水,每家锅灶旁案板上擀好的面已经用擀面杖当作尺子,将面在擀面杖的辅助下用刀划成了韭菜叶宽窄的细面条,撒上了面圃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案板上,等着客人进门后就能很快的吃上一碗臊子面面。吃罢上午饭后,客人们开始和家人拉家常,或者串门子打牌,到了下午四五点又开始坐席,下午的正餐就是馍菜,七碟子八大碗的摆满了整张桌子,盆子里放的油塔子还有带着红点点的旦旦馍不停的冒着热气,男人们喝着啤酒,女人和小孩们喝着亲戚家自酿的稠酒,或者果啤,大口大口的吃着肉菜,这种“菜馍就酒越吃越有”的典型老陕吃法也彰显着当地浓厚的地域文化。
原上的记忆(过会)每个村子的会都是这样有规律的进行着,也不知道长安这种过会的民间风俗是起源于何时,就这样祖辈一直传承到今天,小时候当时村里人多,过会时村子还挺热闹,有的村子还会请来戏班唱戏或者演两场电影来增添几份热闹的气息。随着近几年村子里进城务工人员和年轻人在外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里基本上都是年龄大的老人在家的居多,现在村子里过会似乎人们也不太重视这个节日,到了自己村里过会,在家的人依然会待客,而平日在外的人有的因工作原因也就不会特意为了过会而远路往回赶。所以现在的村子里过会也没有了儿时记忆中那些热闹的场景了。虽然没有了当时过会的热闹场面,但是这个长安当地特有的传统节日还是每年会定时的到来,不为了吃喝,就为了能和亲朋好友在忙罢后的这个时间走到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一件事。会过完了外甥们就又开始等着迎接舅家给他们送曲莲馍了。
2017年7月5日
原上的记忆(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