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瑞
1.
盯着电脑屏幕的眼睛,酸疼,止不住流眼泪,闭上眼,更是火辣辣的。应该很晚了,一抬头,公司只剩我一个了,应该还赶得上最后一班23:30的地铁。
楼下的梧桐树在夜风里飒飒作响,昏黄的路灯透过梧桐叶,支离破碎地照在我身上。秋天的夜,真的好清冷。
即使是最后一班地铁,市区这里,还是有三三两两的人。对面坐着一个女孩子,眉头紧锁,脸上的妆容,是一天疲于应付留下的倦态,头发凌乱地下垂。旁边是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人。
昨天,我送走了又一个朋友,是我来上海认识的,她也要离开上海了,回到她的家乡,互联网天堂,杭州。
我怕送人的:去的时候两个人,回来只剩一个;下一次再见也遥遥无期。
送她到虹桥火车站,她说:
“回杭州去一家D轮公司,在公司几站地铁的地方租一个阳台房,以后每天都可以被阳光照醒,工作、生活都有了。在上海,我只有工作和几乎自虐的生活,以及永远没有尽头的地铁。”
可是列车刚出发,她微信说,她泣不成声,捂着嘴,怕别人看见。生活了4年的上海,她就这样离开了,有多难过,只有列车的轰鸣声随着她。
或许我们都会悄无声息地从一座城市消失,然后出现在另一个陌生的人群中,人来人往、行踪不定地生活着。
2.
其实去年刚来上海,生活上就很不习惯,直到现在还经常想:怎么就过来了,还坚持到现在。
这里的房租很贵,郊区租一间2000。每个月生活成本,一个人不能大手大脚,也得四五千。我住地铁最后一站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公司。即使是最后一站,也不一定挤得上,每天早高峰,会有专门的乘务人员负责往车门里推人。有次一个老阿姨挥着拳头被推上来,忙乱中撞到我嘴唇,满嘴都是血。
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我听到外面的洗衣机声,水溅到地面的声音,隔壁说话的声音……所有的细微的声响都到了我的耳朵里。并不是那些声音太大,而是我敏感到了极点。
周末我憋在屋子里久了,两天没人说话,下楼看见一个活人,也觉得不错。我停下来,和那只白猫坐在一块,互相看着,她喵几句,我也回她几句,我也不知道自己说的什么,她继续喵,我就不说话了。
有两个朋友,来上海半年就受不了这里高昂的生活成本与竞争压力,回老家了。我也想走了。
这个夏天,我想方设法回南京去,最后接到500强的offer,又没去,南京的同学们都觉得我疯了。我说,回南京我觉得今后的生活似乎一眼看到头了,不是我想要的。但一回到上海,我又想念南京了。
我明明不喜欢上海的生活,最后却又要坚持留在上海,我问自己,究竟想怎样?
我最后选择什么,不是因为想要什么,而是能够舍弃什么。我既想留在北上广寻找更多可能性(这里更重视能力与才华,再渺小的理想都值得被尊重);但又放不下南京有些诗意的生活。
即使我并非全心全意地留下了,就一定会寻找到更多可能性吗?真的以为不顾一切最后就能成为作家了吗?
我们这一届,女孩子们来北上广的比我们男孩子多,而且似乎更拼命,可能我们都以梦想的名义,来这里寻找一种可能性,到最后,也可能是一场徒劳。
3.
地铁开了一个小时,窗外下起了雨,雨在玻璃上,往列车行驶的反方向滑出一道道细线,轰隆隆的车轮与铁轨的碰撞声里,我听见一点点极力克制又忍不住的抽泣。抬头一看,对面的女孩子在哭:我爸妈不同意……眼泪夺眶而出,她捂着脸,另一只手捂着胸口。
我和旁边的大哥都是想帮什么,又无能为力的样子。那位大哥,从坐上地铁就没看手机,一直望着窗外,清澈的眼睛里偶尔闪着光:他大概在想远方的老婆孩子吧。
我去年来上海,差不多是因为一句话:她说,我工资低,这样下去,以后连奶粉都买不起……尽管很舍不得她和南京,但想着找个更好的工作,以后可以给她更好的生活。我反复纠结要不要去上海。
她说:等你在上海找到工作了,安定了,我就过去。
听到这句,我没有犹豫了。
最终,她没有来,到最后,即使我回到南京工作,她也不需要了,她有了好的人选。我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纠缠她,她说现在很幸福,那就足够好了。一个好的前任,就该像死了一样。
但或许,我去年没有来上海,会不会不一样呢?算了吧,可能我根本就不是她喜欢的类型,时间久了,她更加确定了吧。毕竟她总是批评我不安稳,胡思乱想,简直做梦要当作家,她要的是高度的稳定生活。从另外一个角度,挺为她开心的,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而不是跟我继续浪费自己的青春。
现在,一个人,真的挺好的,再也不用为谁受冷风吹,也不会再为谁落泪。
“底站到了,请全部下车。”
外面的雨下得好大,我又忘了打伞,两只流浪猫在垃圾堆里,拼命地翻找着食物,他们也努力地在大都市活着。
到家,一点多了,我没有洗澡,明早再洗吧;以前从来不会这样邋遢地睡下,都是洗完澡立马把衣服手洗了,还看会书。看着房间里前两天还没来得及洗的衣服,不敢相信是自己干的。
桌子上那棵我从扬州带到南京,又带到上海的兰草,土壤干裂了,我又多久没浇水了?我甩开被子,捧着兰草冲向水池……
熄灯后,看了一下日期,明天我会收到房租以及花呗借呗的通知。不管今晚怎样否定自己,怎样沮丧,明天一早,当微弱的光照进窗户,我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背上包去挤地铁。——有时候,不是因为多么确信,只是因为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才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