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Books I have Read(2016-2)

2024-12-19 来源:化拓教育网

4-6月工作压力陡增,空闲时间便想看些轻松读物,这个季度读的书就稍微多了几本。

一、主题阅读

第二季度的阅读主题,我给自己定的是「写作」专题,这才发现图书馆里关于写作指导的书,有满满几个书架。

1.《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

在一堆翻译过来的写作指导书中,中国人写的比较稀有,我取来翻了翻就决定借回家。作者在国外专门学习了创意写作,回国后教英文系的写作课,不过这本书是中文的,大概中英文的创意写作是相通的吧。

这是本很有感情的书,作者像在课堂与学生交流一样娓娓道来,还在书中摘录了很多个人自传,她自己的、学生的,都是非虚构的亲身经历,读来非常打动人心。

读这本书正好是清明节,我带齐齐回家扫墓。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很多童年记忆扑面而来,读到书中的个人自传,触动更深。用文字写下刻在心中很多年的事,其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疗愈,在书写的过程中,与用错「爱的方式」的父母和解,与心中不够完美的自己和解。

据说,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人们通过思虑、倾诉、书写,哪一种更能化解痛苦,找到解决方法。结果,实验证明,书写是最有效的。

因为,它系统、周密、冷静、客观、深刻,会让我们自省,并寻找解决方案。

而书写时,越深入越好,越全面越好,越充满感情越好,越以第三人称叙述越好。

当你写下自己的创伤,痊愈就会慢慢发生。

读完这本书,更加觉得,写作并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也不是为自己创造多一条谋生之路,而是给自己的心灵创建一个出口,让有些无法长期承受的情绪,能从笔端缓缓留出,凝结在纸上,还心灵一片纯净安宁。

2.《成为作家》

《成为作家》

这本书不能外借,我是坐在图书馆里读完的。书很薄,所以很快就能读完。感觉书中一大半的篇幅在教导读者克服各种写作上的思想拦路虎,而关于写作练习方法的,倒不是很多。

1.比习惯的时间早起半小时或一小时,起床后立即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快速且不加评判,写的好坏与是否有用都不重要。

2.记下一定时间内自己能写出的字数,在之后的每一天练习时,尽量超越之前的字数,这样就会越写越多,越写越顺畅。

3.《我为什么写作》

《我为什么写作》

这本书我读了好久,信息量超大。

书中收录的是十几位国内一线作家在苏州大学的演讲实录,比如莫言、铁凝、贾平凹、余华、方方……每个名字都如雷贯耳,演讲内容也是掏心掏肺,有对中文系学生的谆谆教诲,也有对自己写作之路的诚恳回顾,亦有对国内文学现状的思考和展望,还有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切期待。能听到这些大师的一次讲座,都足以获益良多,何况是如此密集的一整本!

这一代的作家,大多在年轻时经历过苦难,很多是从田间地头走上写作之路的。看他们回顾走上这条路的初始,都源自阅读,西方的那些文学巨匠牵引着他们走进文学世界,他们以自己的观察和练习,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写作风格,成名成家。

当然,我们并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写作,也无需对文学理论有像他们那样的研究和理解。只是看看这些专业人士的思考,可以从小我中抽身,看看大千世界,诗和远方。

4.《沈从文文集 自传集》

《沈从文文集 自传集》

读了《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后,我从书架上找出沈从文的这本自传集,看看大师是怎么写自传的。

读着读着,我渐渐忘记了「学习如何写自传」这件事,而是被沈从文的人生所吸引。

从湘西小镇走出来的书生,却是行伍之人。适逢乱世,他一路跟随东征西战,委身各式军阀,细阅湘西美景,也亲见血染数里。从最残酷斗争中走过来,他的文风依然如此清新,真是难得呀!

身处乱世的那一代,似乎每个人张嘴都能说好多故事。相比之下,我们成长于和平年代,写作素材偏于小我,也很正常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极佳,每本都不厚,捧着轻轻巧巧,与沈从文的文笔相得益彰。可惜齐爸没收全,缺了《边城集》和《湘行集》,遗憾,遗憾。

5.《沈从文文集 边城集》

《沈从文文集 边城集》

这本只能从kindle上读了,齐爸说各大网站都断货。看来沈从文的《边城》深入人心,一出全集大家就都奔着《边城集》去了。

我读这本,原本是想学习如何将自传和素材用于写作,所以直接翻到最后一篇,重读《边城》,回想起沈从文的自传,少年时的成长经历深深嵌入文字中,读得心中百转千回。

集子中也收录了一些习作,能很清晰地看出日常练习的痕迹,果然如罗胖所言,想要写出好文章,不是上几节课,听几个技巧就能做到的,而是要老老实实地大量阅读、摘抄、练习,日积月累,才能在文字中有所体现。

另外还有政权更替以及文革时沈从文受到的一些不公待遇。唉,这段历史,我依然无法释怀,读的极郁闷。

说句题外话,我一向认为沈从文的情书比他的小说写得好,因我读小说总关注情节,不耐烦看那些细细的描写,偏偏沈从文超有耐心地描摹场景,倒是他的情书来得直接,一上来就诉衷肠,看得心动。没想到如此深情之人,居然会对妻子以外的女子动心,还写出了据说是影射此事的《看虹录》,难道真是「文人生来多情」?

二、学术阅读

1.《连线力:中国网民在行动》

《连线力:中国网民在行动》

这学期的MPA课程中有一门是「网络民主与政府治理」,老教授非常潮,紧跟网络时尚,将近年来的网络事件讲得头头是道,对各个网红的擅长之处也是如数家珍,听得十分欢乐。

课程快结束时,他推荐了这本书,认为书中提到的「网络行动多元互动模型」是分析网络行动比较全面的理论框架,他还无从超越。期末考试就是用这个理论框架分析一个网络事件,提交一篇论文。

于是,我啃完了这本书。说是啃,真是一点儿都不过分,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篇论文,有文献综述,有研究方法,有数据分析,各种晦涩。

其实写论文,读读书中的前言和后记,基本也就够了,我依然读完了整本书。因为两年的MPA读下来,我发现阅读学术文献也是可以练习的,刚开始读得又慢又痛苦,多读几遍后,这方面的肌肉似乎越来越强壮,阅读起来也就顺畅多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自己文献阅读能力的提升,对接下来死磕毕业论文多了些信心。

2.《协商民主在中国》

《协商民主在中国》

读完网络民主,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又抽了本最近大热的协商民主。不得不说,被执政者豢养的研究者,和国外大学的学者,研究方法和叙述风格差别太大。

别的不敢多言。

三、轻松阅读

1.《欢乐颂》全三季

《欢乐颂》全三季

久未看电视剧的我,看到各大公众号都在称赞处女座剧组打造出的国产良心剧《欢乐颂》,忍不住追完了。看完还觉得不过瘾,读完了整整三本原著——电视剧比书精彩太多。

若没有电视剧将各个角色视觉化,我想我是读不进这套书的。后面两季的电视剧,若编剧依然尊重原著,我应该也不会再追了,情节已然落入俗套,看到最后甚至觉得有些荒谬,没意思。

电视剧《欢乐颂》的编剧,是高我们两届的中文系校友。今年毕业典礼时母校请她回去演讲,她讲到自己刚毕业时在广告公司做了好几年,却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有人问她能写剧本么?她说可以,花了一个星期的深夜时间,写出了6000字的剧本,获得了人生第一个剧本合同。

站在毕业典礼的演讲台上,她对师弟师妹们说,我在《欢乐颂》之前的作品,你们都没有看过。所谓的成功,一定不是从天而降,一蹴而就的。

是的,我们常常只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却不知在此背后,有多少汗水和努力。

2.《翻译官》

《翻译官》

读这本书,也是因为看到N多公众号吐槽根据此书改编的电视剧各种雷人,有读者在评论中说,原著是本很好看的「小黄书」。

哈!小黄书!一看这三个字我就来劲儿了,看看有多黄。

乌龙的是,我用「百度APP」看的,居然是被纯洁后的版本,一丝丝黄都没有。饶是如此,我依然看得入迷,一口气读完,很多情节都看得心动。繁忙学习和工作中的美好爱情,多好!

在微博中感叹此书不黄,有朋友说,你看的是删节版吧?我要来完整版一看,嘿,还真有比较劲爆的描写,不过也就五六段吧,不算太多。

要说黄书,还真是得看冯唐的小说,尤其推荐《素女经》,港版的哈,不是大陆纯洁后的《女神一号》!

《翻译官》的纯洁版不影响故事情节,《素女经》的纯洁版就完全让人读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此说来,《翻译官》还是不够黄呀,哈哈~~~

3.《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喜马拉雅」APP上的「吴晓波频道」,我每期都听,尤其是得知「蓝狮子」是吴晓波创办的,更是无比敬仰。

这本的书名曾经风靡一时,翻开看看,超出预期。特别是与书名同名的那篇文章,我读罢沉思久久。

女儿在有超过7成把握于两年后考进世界排名前一百位的大学时,提出想做一个歌手。他提醒女儿,流行歌手是一个与天赋和运气关系太大的不确定行业,日后成为一名二流歌手的概率大概也只有10%,得想清楚呀!

女儿回答说:我不想成名,我就是喜欢。

因了这「喜欢」二字,他真的同意女儿退学,上音乐学校。

他在文中感慨道:

今日中国的90后们,是这个国家近百年来,第一批和平年代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第一次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它们甚至可以只与兴趣和美好有关,而无关乎物质与报酬,更甚至,它们还与前途、成就、名利没有太大的干系,只要它是正当的,只要你喜欢。

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地喜欢了,你才会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

如果你侥幸可以。这得有多幸运,才可以呀!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背负着太多,父母的期待、家族的荣耀、更上一个阶层的欲望……我们做着应该做而不是喜欢做的事情,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我问自己,若齐齐长大后也如此不走寻常路,你会同意么?我在犹豫。

未来的日子里,我和齐爸得更加努力,为了自己的人生,也为了,将来有能力任女儿做她喜欢的事,走她自己选择的路。

除了这篇以外,还有好多篇都曾令我心潮澎湃。吴晓波是个有理想有坚守的书生,却又活跃在财经界。出则直面商场中的风云诡谲,入则享受书斋中的宁静致远,于是那些沉思和喟叹,我等小辈读来,开阔眼界又发人深省。

我们都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跟着睿智之人,深入观察和思考这个大时代,胸中天高云阔。

4.《女不强大天不容》

《女不强大天不容》

这也是部热播的电视剧,但我读小说时并不知道已经改编成电视剧了。

小说非常好看,一口气读完依然意犹未尽。爱情和家庭之外,是更浩瀚的时代体现。网络时代到来后,传统媒体、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席卷行业中的每个人,创造的机遇也属于有勇气有魄力的每个人。再次庆幸生于这个时代,能给女人那么多机会,那么大的舞台。

故事中林林总总的人物,常让我想起自己或是身边的同事、朋友,而最打动我的,是故事的结尾,女主角被组织看上,决定进一步培养,做更大的事情时,她拒绝了市长。那次谈话的核心有两点:

1.从小没有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一天,现在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2.一介女子,也有士大夫的魂魄,而这个士大夫魂魄,不再仕途上,而在商战里。商才仕魂,同样可以回馈社会。

正如六六在某次访谈中所言:

我逐渐明白,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文明一个个湮灭,只有中华文明从没断代,非常简单,中国有个词叫「把脉」。士大夫精神就是「把脉」,它永远是有的,只是在不同的时代,它以不同的形式显现。

以前,士大夫就得做官,通过对政权的管理,实现自己的抱负。新中国建立时,士大夫精神显现在科学领域,一大批专家回国做建设。今天,士大夫精神在哪呢?我觉得它在商业领域。「商业才干,士大夫魂魄」……

回馈社会,真不一定非得走仕途。[若有所思脸]

5.《宝贝》

《宝贝》

同样是六六的作品,这本小说却读得令人烦躁,典型的狗血国产家庭剧,各种奇葩事集中出现,密集得太像小说了!

6.《最美的时光》

《最美的时光》

这本是桐华的青春小说。别嘲笑我一把年纪了还看青春小说,偶尔看看少男少女们谈情说爱,是忙碌生活中的一剂轻松良药呀!

在青春小说领域,有几位作者的出品一般不会让人失望,比如辛夷坞、八月长安,以及桐华。十多年前在论坛追《步步惊心》时,就折服于她的文笔和讲故事的能力,讲当代故事,她也毫不逊色。

这本书我一晚上一口气看完,放下时已是凌晨三点。故事语言生动,情节紧凑,虽然后半部分有些狗血,但瑕不掩瑜,是个好故事。友情、爱情,以及对自我的追寻,都是情节发展中的触发点。

我又不可救药地喜欢男二号胜过男一号,主角光环都不管用了,说明作者的人物刻画功力了得呀!

每个人的青春时光,都可以写成小说。

7.《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关注这个公众号多时,却是第一次翻开这本书。

原来「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最初写的是这批民国名媛呀!既有我们熟悉的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孟小冬、阮玲玉、宋氏三姐妹……也有不甚熟悉的唐瑛、王明华、潘素、孙多慈……

她们要么因为自己而有名,要么因为和某个有名的男人纠缠过,当时的爱恨情仇对她们的人生影响,回头看看,令人唏嘘。

想起大学时某同学说,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对于女人来说,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她会喜欢什么样的男人,而和哪种男人在一起,就决定了这个女人的命运。

在并不遥远的民国时期,确实如此。显赫的宋氏三姐妹,若没有身边显赫的男人,也不会成为一代传奇吧。

而如今,女人早已获得独自奋斗的权利,能自己撑起一片天。生对了时代,就是这么幸运!

作者显然看过很多民国史料,才整理出这些女人的故事。虽然有几篇互相之间出现矛盾之处,但瑕不掩瑜,算是诚心之作吧。

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千头万绪,娓娓道来。行文风格也是我喜欢的那种,常常能击中我的内心,比如序言中讲到为什么写民国女子:

我像所有边工作边带孩子的新手妈妈一样,风箱里的老鼠一般被家庭和事业双向夹击,有时,孩子入睡,自己因为习惯性失眠,困劲却过去了,睁眼躺在黑暗中,仿佛听得到光阴滴答流走和心灵倏忽苍老的声音,心里密密匝匝地不甘:就这样吗?

于是,挣扎坐起,借着昏暗的夜灯看书,无意间读到张幼仪的故事……

原来,带孩子的同时,可以做这么多事情。愿我们,都能利用好时间,精心修炼,成为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8.《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邮轮之行,我读完了两本书,这本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原本在豆瓣上发帖,跟随者众,于是豆瓣结集出版,形成此书。

书中内容比较随意,有励志,有鸡汤,有时间管理,有谈情说爱。作者原本是个专科生,通过自考获得本科文凭,算是芸芸众生中特别平凡的一个吧。但就因为她勤奋地写,坦诚地分享,在这个出版繁荣的时代,也能攒出一本书,这个经历本身就很励志。

我之所以会翻开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书名——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在这个充斥着功利、焦虑的时代,从容淡定是多么稀缺的状态呀!没有人规定人生一定要过得轰轰烈烈、脚步匆匆,也没有道理鄙视对「岁月静好」怀有的期待。你享受你的热闹,我安于我的宁静,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蛮好。

9.《乱时候 穷时候》

《乱时候 穷时候》

这本书的特点是老奶奶作者,六十岁才开始识字,七十岁开始学习写作,励志得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觉得,写作并没有什么难的嘛!

读库以前登过这个老奶奶写的故事,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便毫不犹豫地借回家。书中讲述了近百年来作者亲身经历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语言通俗凝练,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十分好读。阅读时最大的触动是,太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了!这本书超适合作为忆苦思甜读物。

不过呢,此书在「平民史」方面的影响力,应该大过于文学。以前的历史都是当权者写就的,在那些风起云涌的大事件背后,百姓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有丰富平民史的民族,才会有更深刻更立体的历史记忆。

10.《猫力乱步》

《猫力乱步》

这本也是我在图书馆随手从书架上取下来的,读了几页觉得好欢乐呀,便借回家了——辛苦工作之余,需要多读些欢乐的书。

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漂亮女孩,从大学时就开始满世界旅行,毕业后更是专门抽出一段时间拉着男朋友一起旅行。这本书就是旅行中的所见所闻,逗逼风格,读得很好笑。

笑笑就过了。旅行类的书,国内作者我只爱蔻蔻梁,无出其右。

另外,据说这本书是韩寒监制、「一个」工作室倾力打造的第一本旅行书,专供购买力极强的小清新市场。小清新们的钱真是好赚呀!

四、琴瑟之阅

五、时间管理

1.《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

日本人的书一般都超级絮叨,你懂的。书中的主要内容,《生5个娃、上着班考上哈佛,全靠她的神级“时间管理术”》这篇文章里基本都囊括了,只是书中写得更详细,细节和情绪描述得更贴切,能引起我们这些职场妈妈的强烈共鸣。

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吉田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摆出一副成功者的架势,大谈各种经验,而是非常坦诚地讲述这一路走来的各种混乱不堪和痛苦挣扎,这种诚实展示反复摸索尝试、匍匐前行的坎坷不平之道的风格,就像和身边的闺密聊天,完全没有距离感。

书中有很多地方引起我的共鸣:

不用等什么都准备好再行动,先开始吧!只要开始做了,头脑就会下意识地找寻出路,之后就会一切顺利。

「不是因为困难而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才困难。」

不能改变时间长度,就提高时间质量,增加时间密度。

越是没时间,想做的事越多。

有期限,才会加速。「截止日期前的蛮力」就是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极限的原动力。

作者提出的「优化时间安排」,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在于确保并有效利用了清早的学习时间,早上3:00-6:00的3个小时用来备考,时间一下子多出了一大截。果然是「能够掌控清晨时间的人,才能掌控人生」呀!

另外关于「委托他人」和「降低标准」等阐述,也是特别适合我们这些职场妈妈。关于哈佛的学习、考试、生活等小故事,读来也很可乐。

总之,这是在图书馆时间管理书架上,难得的一本现阶段还觉得不错的书。

2.《时间管理幸福学》

《时间管理幸福学》

若不是面婶倾情推荐,我真是不会借这本书——图书馆的书架上长期放着好几本,很好借。

但是,这本书的内页设计,我真是不敢恭维,几本是这个风格:

内页

看上去挺low的,对不对?很多鸡汤书,就是这种风格。这本书的内容,离鸡汤也不算远,虽然也会有时间管理的理念,但不成系统,当故事读读就好了。

3-5.《搞定Ⅲ》等三本

《搞定Ⅲ》等三本

书名比内容更精彩。余者无甚可言。

————————————————

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所以自爆阅读书目,和自爆隐私差不多。

我从来不敢在微信中发这些阅读记录,因为微信里太多领导和同事,让他们知道我读了什么书,会让我觉得自己被脱光了被他们看到一样,死都不要!

那些问我微信号的朋友,安心看我的微博吧,我发在微博中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不可能发在微信的。在网络ID的掩护下,我能写得更肆意。

2016年已经过了一半。继续加油!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