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看到一个新闻。
说是「绿帽大兵」这个表情在QQ上已经禁用了。
「绿帽子男孩」表情将要被移除,我会想你的QQ手机客户端已经在北京控烟协会的“建议”之下移除了。
目前电脑客户端暂时可以继续使用。
这个被移除的表情,通过展示一个嘴里叼着雪茄的突击队员,来传递出悠闲和轻松的心情。
它现在已经被另一个展示口含绿叶的表情所替代。
北京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曾两次书信腾讯将表情「绿帽大兵」撤销的问题。
他在书信中这样说道:“把吸烟定义为轻松愉悦的是很不妥当的,这个表情会误导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休闲方式。他们或许会认为吸烟是一种时尚和帅气的生活方式。”
我在评论之下读到这样一段文字:
Excuse me???
不是很明白烟草控制协会的逻辑,难道仅仅一个表情符号就能够误导人,就能够引导年轻人去吸烟吗?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为了防止年轻人认为吸烟是一种时尚和帅气的符号,电影产业应该首当其冲排在禁用列表当中的第一名。
电影是现在年轻人最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之一,而且诸如《功夫》、《赌神》等题材类的电影,吸烟的场景随处可见,而且远比那个头戴绿色钢盔帽的大兵表情帅气多了,难道电影中吸烟的片段不会误导年轻人吗?难道像这一类的电影不该全部明令禁止吗?
甚至应该更彻底一点,由烟草控制协会给导演一个“建议”:
“为了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榜样与引导,电影中所有吸烟片段改成吸薄荷叶”。
不是比删除一个表情所带来的效果更好吗?
以上为评论内容。
「绿帽子男孩」表情将要被移除,我会想你的对于北京控烟协会的做法我大体可以了解是什么意思。
腾讯是目前中国的句型企业无疑。根据腾讯的财政报告显示,QQ的月活跃使用者在2016年的第二季度达到了最高点--8990万。根据公司2014年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QQ使用成员中90后的比例占到了总数的50.3%。
而北京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早在2015年6月份就颁布了号称是「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
根据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中国2015年的吸烟率是27.7%。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于2016年提出在2030年前提高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纲要,15岁以上吸烟者所占比例应减小到20%。
而这次瞄准腾讯旗下QQ以及微信,更多的是想借助腾讯产业的热度以及影响力来让更多的人明白:控烟协会是要动真格的了。
张建枢说他们星期一向腾讯表达了谢意,希望不久后QQ电脑版和WeChat会移除这个「绿帽大兵」表情。
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江源说:“控烟从一点一滴做起,移除带有抽烟的表情是阻挡不良信息好榜样”。
但是我想说的一点是,虽然这种做法会激起很多人的抵触与愤怒,让很多人费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多数人会困惑,为什么政府官员会如此锱铢必较?第一感觉便是让人感到不解与嗤之以鼻。
然而大多数人错了。
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讲,这个表情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还是有的,只是这种「暗示」我们察觉不到。
暗示(suggestion):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
暗示分为日常交往暗示和心理治疗暗示两种。
日常交往中的暗示就是用含混、闪烁的话,即使本意模糊起来,又使人能够隐隐约约地得到暗示。
心理治疗性暗示(又称催眠疗法)是医者对患者做出的一种引导性的治疗措施。
毫无疑问,在平常我们聊天之中,发送表情的同时,本身就是有一部分暗示的意味。尤其是很多人注意到表情之中大兵哥哥叼着的是香烟。
而暗示在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
像我们最常说的几句话,“虎父无犬子”,“在你身上看到了XXX(亲人/多年的朋友)的影子。
亲人父母我们可以用基因来解释,而在我们身上看到朋友的“影子”,便是这种暗示作用的结果。
我常常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脑海中闪出某一个人的身影,可能来源于电影之中,可能来源于生活之中。
而这种影响是极为可怕的。
回到刚开始提到的「为了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榜样与引导,电影中所有吸烟片段改成吸薄荷叶」这句话,显得有些无理取闹。
电影的灵魂在于其源于生活的艺术性以及给观影人的一种体验。
“电影之于我是一蔬一饭,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给青少年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与引导,不如在本质上给他们引导入一个准确的三观,而不是所谓主流的“正确三观”。
这世界上有很多事并不是人三观崩塌,而是有很多人不懂做人应该遵守的基本道理。
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不对的。
这才是青年最需要做的事。
况且,就算这个大兵表情改为叼薄荷叶了,在我们表达某些意思的时候,这个绿盔大兵并不会有任何影响。
你说呢?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