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美国,一本杂志就把人分为两个鲜明的阶层

2024-12-18 来源:化拓教育网

房租猛涨,北京继续折叠;感谢贫穷,虽是一位高考状元的心声表白,却是对这个社会的讽刺;而税改的风吹草动,都在撩拨着老百姓的每一根脆弱的神经。

哪怕你一点都不焦虑,也要承认阶层固化的现实。而且,阶层固化从来都是一个世界现象。

那么,穿越阶层固化还有哪些窗口?

1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阶层演化有哪些新迹象。

假想在一次聚会上,有两位年轻女性让人颇受关注。第一位女士穿着普通,化着近乎素颜的淡妆,拿着看起来很一般的包包。但她谈吐优雅,不仅引用了《经济学人》杂志最近对土耳其货币危机的分析,而且还分享了她对刚出版的《快公司FastCompany》关于苹果公司CEO专访的读后感。

第二位女士穿得珠光宝气,化了浓妆,拿着名牌包包,但她聊的是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以及感兴趣的是刚即将播出的《西部世界》。

那你看得出来,她们谁的社会阶层更高吗?

如果在中国,表面的信息第一位女士更有文化,比较关心热点新闻。而第二位女士可能更有钱,也许是网红,也许是某公司高管。

但是,如果是在美国,答案是非常明了的——肯定是第一位女士社会阶层高。不仅因为学识高,而且可以判定她是“更有钱的”。

原因是,美国的阶层已经严重固化,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获取知识的成本太高了,“知识和见识”成了阶层身份的象征。

这个结论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教授伊丽莎白·科瑞德-霍凯特(Elizabeth Currid-Halkett)调研分析得出的。她写了一篇名为《炫耀性消费已经结束了,现在都是无形消费》文章,其中提了一个新名词叫“非炫耀性消费”——意思是,你有能力炫耀,但是你不炫耀。

有钱不炫耀,这岂不是项羽说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中国人讲究衣锦还乡,闷声发大财会憋得慌。

但在美国发生了新的变化。科瑞德-霍凯特指出,美国出现了一个“有志阶层”——在美国相当于中产阶级的上层或者更高。现在,这个阶层已经取代了过去的“有闲阶级”,成为新兴的精英阶层。

2

可以说,炫耀性消费在美国已经基本成为明日黄花了。因为现在几乎没什么东西值得炫耀了,以前各种“高端”的消费品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例如,美国中等收入的中产家庭,都有车有房有假期。就算高档电器和名牌包,也就是几千美元的事情。从物质生活来说,中等收入的中产已经赶上了富豪。

所以,浓妆艳抹、穿着珠光宝气、挎个名牌包包——基于这样的外貌打扮,无法让人判断这是真富人,还是一个喜欢打扮、跟风追名牌的小中产。

美国新一代富人在润物细无声的“无形消费”下功夫,以体现其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科瑞德-霍凯特说,“有志阶层”把钱花在服务、教育、提升人力资本上,存更多的退休金,买最好的医疗保险,而不是博人眼球的、简单粗暴的“物质显摆”。

这样说来,美国有志阶层颇有“能,而示之不能”的味道。

你可能会说,中国的中产不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吗?但事实是,在美国这些东西比在中国昂贵多了——尤其是教育方面的支出。

据科瑞德-霍凯特统计,好的大学每年的学费加生活费超过六万美元,相当于一年就得付出一辆奔驰车的代价。如果孩子从小上私立学校,那么累计下来更是一大笔钱。

数据显示,美国收入排名前1%的家庭,平均在教育上的投入占其总收入6%;而中等收入家庭的教育花费比例只有1%。

仔细算算账,高收入家庭本来的收入就高,而且在教育上投入的比例相对也更高,那么在绝对值上的比较,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绝不仅仅是中等家庭的6倍,而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了。

这个现实说明了:能在教育上大手大脚花钱的,才是真正的富人。科瑞德-霍凯特的数据进一步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之间女士服装的价格只上升了6%,而大学学费上升了80%。

这意味着,衣服不贵,教育才贵。优质教育俨然成了富人“赤裸裸”的特权,换句话说,比起炫耀衣服穿着,炫耀教育成果高级多了。

中国的老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很值钱——但这个“值钱”可不是用知识创造财富,而是用财富购买知识,需要一座黄金屋才能换来读懂一本书。

 

知识越来越贵,所以《快公司FastCompany》上的内容就的确比名牌包包值钱。订阅《快公司FastCompany》杂志一年才100美元,但是为了看懂这个杂志,而且能消化里面的内容,你至少获得较多的教育,而且对商业创新有足够的认知。

表面上看,做这件具体的事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要成为一个能够这么做的人,非常烧钱和耗时间——这就是科瑞德-霍凯特说的“无形消费”的过程。

阶层的分化还体现在细节之中。例如,全美国的母乳喂养率只有27%,很多家庭的孩子根本不吃水果。而有志阶层已经认定新生儿要保证至少一年的母乳喂养,有机水果已是必需品。

母乳喂养花的不是钱而是耐心和时间;有机水果也不是非常贵的物品,而是对孩子营养搭配的关注——所以,这些并不是物质水平的分层,而是阶层观念的分化。

抱有“无声胜有声”的非炫耀观念,以及读懂《快公司FastCompany》等杂志的能力,被学者们称为“文化资本”。如此昂贵的文化资本,已经成为高端社交网络的通行证。

在科瑞德-霍凯特看来,如果你在美国某个本地集会上,跟人聊天能聊到《纽约客》、《快公司FastCompany》等杂志的某篇文章,相当于你发出了一个信号。

一旦同类的人识别到这个信号,意味着你可能加入一个新的关系网——这种关系网通往高端的工作机会、掌握关键资源的朋友圈。相比之下,仅仅戴个爱马仕皮带就没这样的作用。

一本杂志就把人分成两类,截然划出了一个新的阶层。

(《FastCompany》杂志)

物质消费是自我损耗型:好车好房好衣服,消费了就消费了,没有产生新的价值——犹如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被使用后的残渣。

然而,无形消费却可以是通往更好的生活、给下一代创造上升空间的手段——犹如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增长。

可见,“以知识划分阶层”的美国,尽管中等收入的中产阶层有着不错的物质消费,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上升的通道。

那么在中国的现实呢?

“知识”目前在中国还没那么势利眼:并非大富大贵的人才能读得懂《快公司FastComany》中文版。倘若,中国变成了美国那样“一本杂志就把人分成两个鲜明的阶层”,而且这两个阶层的物质生活水平差异甚至比美国还悬殊,那么,中国阶层穿越的最后窗口就会被彻底关上。

在无力快速暴富的焦躁中,先沉下心来成为一名有志阶层,是自我进行“阶层软化”的路径之一。

4

倾力关注创新、创意、创造的《快公司FastCompany》,旗帜鲜明地反对阶层固化,更反对观念僵化。

说真的,我们从来就不喜欢“阶层”这个词。

“阶”字的本意是“梯”。屈原在《楚辞》中吟过“欲释阶而登天兮”,而作家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阶层的现实很骨感,但阶梯的理想有骨气。

《快公司》不希望“一本杂志把人分成两个阶层”,而是希望一本杂志成为向上流动的阶梯。

据快子们(快公司粉丝的昵称)反映,《快公司》杂志的确门槛较高,需要较多的知识和见识储备才能读懂读透。然而,一旦读懂并喜欢上这本杂志,会有一番豁然开朗的滋味。

于是,我们不打算仅仅将杂志邮递给你就“结束关系”,而是要与你一起“深发展”。

具体做法是更频密地推出“创新聚变Innovation Fusion”(简称“IF”)线下沙龙活动。

IF活动是快公司中文版的传统节目,成为了各路创新人士的标杆连接器,也逐渐成为部分城市的“创新大本营”。

百尺竿头,变中求进。IF活动进化为更开放的形式,于此,诚邀你深度参与:

A、话题。在美国,谈资比名牌包包昂贵多了。在中国,我们可以共同让谈资增值。希望你对创新前沿的话题给出建议,我们共同设定每期交流的话题。

B、嘉宾。对于某期的相应话题,如果你有足够好的内容,那么欢迎你报名来担任嘉宾,期待你的精彩分享。

C、提问。凯文·凯利(KK)说,提出有力的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我们不仅仅需要会聆听的“听众”,更需要会提问的“问众”。

D、反馈。有任何批评和建议,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来吧,去他的阶层固化,我们一起登上创新阶梯。

好久不见,不如聪友伴面——与最聪明的朋友相伴来见面。

只有经常见面,才能创新聚变。

请关注快公司“Innovation Fusion创新聚变”活动,欢迎共同参与。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