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阅读的是第二章第三节和第四节98——116页,我的阅读感受是:
在第三节文学传统儿童文学的土壤,朱自强教授为我们对比了传统文学中中西方儿童的差异,提出检验一个国家的儿童文学水平的高低时,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其塑造儿童形象的艺术功力的高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学越是关注儿童,具有表现儿童的艺术能力,其儿童文学将会较早较快地走向发达。
《儿童文学概论》阅读打卡中国传统文学中儿童形象可谓是比较贫弱的,这种体制势必影响到儿童文学的成长。
特别是提到现代学校广泛传播了儿童文学这一点,提到中国的课本,也许是学生手中最枯燥,最陈腐最古怪的东西了。书的作者恐怕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书的内容因单调而显得死气沉沉,既缺乏幽默又少机制,他们最大的功劳似乎就在于从来不会在孩子们那活泼爱笑的脸上增加一点儿轻松。
对比了在教育内容方面,中西方的差异。在英国的学校,那里的孩子在轻松的小故事和展现在面前的美丽图画中度过学校里的一天。而在中国,这里的孩子却不得不讨论一些类似上面提到的深奥而抽象的问题,可想而知中国孩子的早期学校生活是多么的乏味单调。
我们很痛心地看到:学校曾经是培育童年概念的最大温床之一,但是现在奉行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的学校反而成了销蚀童年概念的角色。如果说过去的学校,是保护童年时代的一个场所。今天实行残酷的应试教育的学校则几乎单纯成了预备做成人的地方。几年学校生活之后,他们大多数再也不能像鹰一样自由飞翔了,他们已变成了缪斯天性以上的残废人。
《儿童文学概论》阅读打卡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没有为孩子拓展视野,没有增强孩子的幻想力、想象力,反而在扼杀孩子的灵性。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仍然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孩子幻想力的伞,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儿童文学概论》阅读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