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书籍,从来都是一个没法定义的名词,它是海洋,是高山,是美味的食物,它囊括了一切。
读书最直接的目的大概就是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吧,毕竟现实生活需要大把大把的钞票来支撑我们吃喝拉撒;现实生活需要大把大把的钞票来支撑我们实现传统美德里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现实生活需要大把大把的钞票来实现年少时吹下的牛逼。这么说让读书变得五味掺杂,说不清道不明。
2018年1月14日,我从南京出差前往亳州,第一趟车因为跑错了站,原本是南京站的跑到南京南去了。退票,重买,转地铁,一番折腾后,我买到了当天晚上20点开往亳州的火车票。中午一点就出发的我,除了埋怨自己脑子有坑,做事不仔细,粗心大意以外,还能做什么呢?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北风刮的越来越近,淅淅沥沥的小雨慢慢变成了雪花。雪花越来越密,风越来越紧,不多一会,地上已经铺满了一层薄薄的雪,晶莹而又模糊。由于外面太过寒冷,人们取完票都像躲避瘟疫一样,急冲冲的往车站里面挤。
我也像那许多人一样,取完票一边哈赤着手一边往车站里面挤。候车室里面倒是很热闹,人们有的坐在座位上,把行李扔了一地;有的就那么站着,像木头一样死死的盯着大屏幕上划动的列车信息;有的找穿制服的检票员理论,大吵大闹;有的焦急的玩着手机,看着手机的电一点一点慢慢变少……人多了,温度自然不低,当然了,温度里还夹杂着人声、泡面味、烟味、脚臭味。
我好不容易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无聊的盯着手机,看着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一双双脚停在我面前,坐在座位上的我,除了看那一个个奇形怪状的背包,就是五颜六色的羽绒服,本来应该有各种形状的屁股,但是这种时候,无论多大多圆多美丽的屁股都不及你可以检票上车的消息从检票员高高举起的喇叭里穿出来更令人兴奋。
好不容易,一波人检票离开了,又好不容易,又有一波人检票离开了。候车厅里的人越来越少,从一开始的摩肩接踵到现在,也就那么几十号人在候车厅里焦躁不安。
我不是幸运儿,我的车从晚上20点之后就再没消息。一向淡定的我此时也慌了,一来答应了客户第二天会到,二来肚子咕叽咕叽的叫让我很烦躁。焦急中,我透过人缝,看到一个穿着灰色道袍的尼姑盘腿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一本书。她看上去一点都不着急,似乎列车来早来迟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你来,我走,你不来,我就呆着。她一会用手慢慢的轻轻的挠挠没有头发的光头,一会缓慢的将食指伸到嘴里轻轻的舔一下再用那个被舔过的食指轻轻的慢慢的翻开下一页……要是她的手能停下来,那估计没有人会不认为那是一个雕像,她是那么静,静的让人无法理解。
不知何时,我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等我被冻醒来,时间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候车厅的人很少很少,那个穿灰色道袍的尼姑依旧那么坐着,中途似乎没动过,除了那要用来翻书的手指。
凌晨两点半,检票员高高举起的喇叭里总算传来了好消息,列车到站了。我一骨碌站起来,把背包背在背上,右手拖着行李箱恨不得马上冲到车里,但是麻木的双腿让我不得不跺跺脚,轻轻的先试探着走两步。那个穿灰色道袍的尼姑,轻轻的把一页书折了起来,合上书,从座位上把两只脚缓缓的伸出来放在地上,随后站了起来,捋了捋长长的道袍,把书放到灰色的单肩包里,缓缓的朝检票口走去……
尼姑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