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那些珍贵的“必须”和“唯一”

2024-12-18 来源:化拓教育网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东坡先生如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茫茫天地的一个过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自己定义的。要么庸碌一生,要么熠熠生辉。人生中的“必须”、“唯一”并不多,抓住了,你可能就会成为闪闪发光的一颗星辰。

        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讲演会现场,有人向松下先生提问,“您所说的水库式经营,经营必须有余裕、有储备,我们都明白,松下先生就是不说,我们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也都懂得这一点,也都这么想,但正因为做不到。究竟是怎么做的,才能有余裕?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办法,我们不满意,不好办。”松下先生的沉默之后,轻声地自言自语道,“不!你不想可不行啊!”台下的听众哄堂大笑。那一瞬间,稻盛和夫感觉犹如电流通过他的全身。

      稻盛和夫先生不愧是打造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商界精英。他很快就领悟到松下先生回答的秘密。如核聚老师所说人生中的“必须”、“唯一”并不多,每一个都是打开宝藏的钥匙。前不久,老师的讲座《榜样法则,选对榜样,迅速实现人生的跃迁》,不是第一次说稻盛和夫和松下幸之助的故事了。这一次,对我启迪最大。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把故事讲给妈妈听。我突然如醍醐灌顶一般。

        松下先生的回答,确实让人起初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深究,就能挖掘到背后的奥秘。松下先生的“不!你不想可不行啊!”确实是大道至简。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就要迈过无数的荆棘和坎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稍有松懈,一个企业所有的努力就将付之东流。这“必须”的背后,是企业的责任、使命、担当,也正因为需要防范未知的危机和风险,促使企业的老板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去为之全力以赴。

        生活之中,也有这样的“必须”和“唯一”。身兼多重身份,演员、制片人、餐厅老板等,“四爷”吴奇隆可谓是玩出了花样。他在婚礼上含泪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止一次的埋怨过老天,以前觉得老天对我不公平,让我经历很多奇怪的磨难,不开心的事情,现在我明白为什么,因为他把最好的留给我,我会听话的。”吴奇隆历尽千万苦,终于事业如火如荼,同时,他和刘诗诗喜结连理,收获了美满的爱情。

        如果不是采访中吴奇隆向记者透露,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无限风光背后的心路历程。在小虎队解散后,他为了偿还父亲欠下的巨额家庭债务,每天除了上课时间和4小时的睡觉时间,其余时间都被排满了。不管片子好不好,只要能挣钱,他都接下。每次钱一到账,就被划走了。连续12年他没有任何存款。直到2002年拍完《萧十一郎》,才还清欠下的2000万。他开始买房子、旅行、潜水、投资,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吴奇隆的故事,也很有传奇色彩。他的“必须”、“唯一”,成了他奋斗的不竭动力和涌泉。我们看到了他后期的指数式增长,更要细心去看到那个“唯一”、“必须”的能量。它意味着责任、使命、担当。他在拼命挣钱的过程中,忍受了痛苦、平庸和琐碎,寻找到了增长点,也就呈现了复利增长。

        张火炳,福建泉州晋江26岁的一个小伙子,每天躺在床上就能有一份可观的收入。现在阳光的他,也曾有过一段阴霾的时光。 18岁那年的一场意外,导致他的脊椎受到重创,胸部以下瘫痪,他变得萎靡不振。父母经常外出打零工,九十几岁的奶奶照顾他。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思考自己今后能做些什么。卧床两年后的一天,他跟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想买台电脑来做点事。他父亲感到欣喜,立即买来了电脑。他起初在淘宝店当客服,平时也用电脑看看书,累了用耳机听。他一边听一边想象书里的情境。他的灵感来了。他买来了录音棒,开始他的播音之路。他的“闽南腔”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越来越标准。从免费配音到初尝甜头,每个小时50元到100元的酬劳,再到与“懒人听书”签约,他的汗水终于浇灌出鲜艳的花朵。

      是一辈子就这样在床上虚掷时光,依靠家人,还是选择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他的选择其实只有一个,也就是这样的“唯一”成就了他的“必须”——迈出舒适圈,体验新的生活。如他所说,“生活为我关上一扇门,也为我打开另一扇窗。”他克服了身体的缺陷,成了一名专业的网络小说播音员。他播讲的网络小说《大圣传》点击率已超过1300万次,有数百万听众成了他的有声小说“粉丝”。

        为数不多的“唯一”、“必须”也意味着没有退路,只有这么一条通往理想的路。A学长,2013年考上了某985大学。他的英语刚好过线,真的是险胜。私底下,朋友C和我说,A学长考上真的很不容易,他们俩关系很好。如果他没考上,就只能回家种田。那时的我有些不解,考不上,一样有其他出路呀。后来我才明白,有些时候,唯一的选择,意味着生存,必须创造出绝地反击的故事,必须奋力追赶你的目标,否则就会坠入深渊。

        姨夫,跟我说过他的高考故事。那年刚恢复高考。乡下掀起了一股高考热潮,在民办小学当老师他和同学也想试一试,他们想离开农村,毕竟祖祖辈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年纪轻轻,没什么社会阅历,也没有什么学习经验的他,想第一年试试,熟悉下考场,来年接着考。果然第一年,他们没考上。

        第二年,他和他同学不想当老师,打算去乡镇中学学习,两个人商量好了,一起到他家里,并跟姨夫的父亲说了这件事。姨夫的爸爸直接问他,能不能保证考上?姨夫心里没有底数,走开了。那时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是26元,他自己花13元,剩下的要如数交给家里。考虑到家里这种情况,姨夫劝他同学去复习,争取考大学,他考师范。后来,他的同学没有去乡镇中学学习,和姨夫一样,边工作边学习。第二年姨夫考上了,他同学连续考了4、5年,还是没考上,一直当民办教师直到转正。

        姨夫跟我讲他的故事,是在经历了考研失败之后,那时在乡下支教的我内心煎熬着,想追随内心,又考虑到妈妈的身体不好,多年辛苦操劳。我很矛盾,就跟姨夫说了。而后来,姨夫跟我妈妈说了我的心愿,我妈妈同意了我考研。

        也许是年龄增长,我也有所开悟。很多道理,虽然懂但是却未必能在实践中做的好。从当初的高考失利,到现在的跌跌撞撞又走在考研的路上。高三那年,我想着复读。班主任曾和我私下聊过,她劝我不要复读,我想的是从炼狱一般的复读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现在想来,才真正明白人生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如你所愿。今年4月舅舅来福州检查时,已经是癌症晚期。外婆还说,将来我工作了要好好孝敬舅舅。可是才一个月时间,他就这样突然离开了。长辈的日子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天天流走了。外婆今年94岁了,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我和她见面的机会也是见一次少一次吧。不妨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因为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必须”、“唯一”,它是挑战,也是机遇。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也正是这样的“必须”——完成父亲遗志,司马迁选择了忍辱负重,化悲愤为力量,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写出了这部空前巨著。“置之死地而后生”,悬崖边上风景独好。面对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必须”、“唯一”,我们不妨孤注一掷,一鼓作气,勇往直前,路就在脚下延伸。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