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学习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小飞今年6岁,上小学一年级。早上7点起床,然后去上学。今天老师给她讲了基本的数学和语文知识。回到家后,妈妈问:“小飞,今天学到了什么啊?”。小飞说:“今天老师讲了数学和语文,我学会了3+2=5”。妈妈说:“哦。那你知不知道2+3=多少呢?”小飞说:“老师没有教,不知道。”。
(以上情节纯属虚构,如有巧合,实属雷同。)
学习,或者说有效学习,可能是什么样子呢?
上课认真听讲 => 集中注意力
认真记笔记 => 记录,以便复习
做题 => 巩固知识
考试 => 验证学习程度
那么,上面列出的四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
在《Learn more study less》中,作者给出了一个学习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Acquire(获取)
2,Understand(理解)
3,Explore(探索)
4,Debug(除错)
5,Apply(应用)
6,Test(验证,测试)(这一步跟上面五步不太一样,请看下面的解释。)
对于这六个阶段:
获取
信息进入你大脑的过程。比如上课听讲、记笔记、阅读等
理解
用本身的语言或者信息来阐述信息的过程,这往往将原始信息放入一个具体的上下文中。比如对于香蕉这个信息,可能的理解是黄色或青色外皮,月牙状,可食用,剥皮之后食用。猴子的最爱。
探索
“把玩”信息,在头脑中形成对应的概念,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上例中的香蕉这个概念,形成了与另一个概念猴子的关系。
除错
经过探索得到的概念以及其关系可能是错误的。除错也就是重新审视概念及其关系,并纠正错误的过程。比如刚开始我么可能认为香蕉只有黄色的外皮,但是通过吸收更多知识,看到青色外皮的也可以是香蕉,因此纠正之前的概念。
应用
在现实世界中应用获取的知识。比如猴子爱吃香蕉,那么就设计一个实验,将香蕉和其他的食物摆在猴子面前,看猴子如何选择。
验证
这一步并不是做完前五步之后再做的,而是贯穿于每一步中。不停地去验证自己是否完成了每一步。比如说对于“获取”这一步,可以问“我怎么确定我获取到了信息呢”,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如果我记了笔记,那么验证就通过了,我就认为我获取到了信息。
验证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不停的问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
那么,在每个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获取
首先要选取知识的来源,比如课堂、书籍、网络、讲座、聊天等。很多时候,来源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组合在一起的。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Simplicity(简单)、Volume(尽可能多的量)、speed(速度)。
-简单
就是说获取的知识应该是简洁的,而不是冗长重复的。比如一篇文章,第一段清晰地表述了一个主题,之后的部分又把这个主题表述了一遍。举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我是人我是人我是人,我还是人。”这句话过于重复,“我是人”这个信息被重复冗余地表达了。(这就是为什么写作一定要简练。)
-尽可能多的量
了解的信息越多,获得的才可能越多。一个一年读100本书的人跟一个一年读1本书的人,通常来讲,前者的知识更多。
-速度
尽量以最大的速度获取知识。比如阅读速度。
理解
当你在这个阶段的时候,你能知道信息是什么意思。比如对于公式a+b=b+a,你知道a代表什么,b代表什么。可能的一种情况是,a是自然数,b也是自然数,于是有1+2=2+1。理解就是你知道这些意思,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a+b=b+a。
大部分人都只停留在理解这个阶段,而聪明的人并不停留于这个阶段,而是继续走下去。
探索
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玩。比如对上面的那个公式。可以问“它是从哪里得来的?”,“除了自然数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表示?”,“如果改变其中的某个符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探索的方式大概有三种:depth(深度)、lateral(横向)、vertical(纵向)探索。
深度探索指的是,信息来源于何处。探索它的根源。对于公式,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它是从哪儿来的?”、“当初人们是怎么发现它的?”、”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深度探索往往需要更多的寻找和研究。
横向探索。指的是信息并不独立存在,那么跟信息密切关联的东西有哪些。比如香蕉,那么跟香蕉密切关联的就有香蕉树,那么香蕉树又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公式,我们可以问这样的问题:”还有别的公式跟它很像吗?“、“在发现这个公式的同时,是不是还发现了一些别的东西?”(名侦探柯南问:在发现尸体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听到什么响声?)
纵向探索。指的是同样的模式,我们可以在别的信息中发现吗?即将信息或者模式进行普遍化。寻找相同或相似的情况。对于a+b=b+a,一种可能的纵向探索是ab=ba。
除错
这个阶段首先要有意识,即能够意识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可能是错误的、不完整的。
有了这个意识之后,开始验证自己的理解。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自己的理解发表出来,可以通过博客或者讲解的方式,听听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寻找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反对的观点,对找到并改正错误有很好的帮助。
应用
到了应用这个阶段,学习才完整。
在具体应用中进一步了解知识,不停验证,不停完善。
验证
每一步,都需要验证。尽可能地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我完成了这一步了吗?”、“怎么样才能知道我完成了呢?”、“我完成的程度是什么呢?”、“这个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吗?”。
对于每一步的验证问题,有一些参考:
获取 => 我之前接收过这个信息吗?
理解 => 我知道这个信息的表层(at a surface level)意思了吗?
探索 => 我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信息,这个信息从哪儿来了吗?我知道跟这个信息相关的信息吗?
除错 => 我纠正了我的错误理解了吗?我纠正了与别的信息的错误联系了吗?
应用 => 我在实际生活用应用了这个信息吗?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处于这些阶段,发现个人在某个或某些阶段的不足,进行针对的训练和练习。
那么,对于一个知识,我怎么知道我学习到了什么程度呢?我怎么知道学习是否有效、应该继续还是停止呢?
关于知识的存储和组织,有三个概念:
1,Constructs(组件)
2,Models(模型)
3,Highways(高速公路)
组件
组件指的是你在某一方面的所有知识。比如牙齿的组件,就是表示个人具有的所有关于牙齿的知识。可能包括牙齿的结构,不同牙齿的异同,牙齿相关疾病的治疗等。
模型
模型是简化的组件。通过对组件的信息进行压缩,变成一个简单的,容易记忆的模型。举个例子来说,每本书的目录中的每一项就是一个模型。
高速公路
两个独立(没什么联系)的组件之间的连接,就是高速公路。
通过之前介绍的学习方式,最终会形成具体的组件、模型以及高速公路。对学习的衡量,可以衡量组件、模型、高速公路的具体情况。
可能的问题是:
组件是否形成?组件的具体元素有哪些?彼此的联系又是什么?
模型是否形成?模型压缩了哪些信息?模型与模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
高速公路是否形成?联系了哪些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