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响响学会了剪刀石头布,我突然发现面临的最大问题居然是她强烈的胜负欲。从最初配合她到有意挑战她,每次都是大声喊叫结束。再大一些的时候,她开始主动“配置”:“妈妈,下一轮我出剪刀你出布!”基于他对剪刀手的无上热爱,基本上我已经告别大拳头了。
当然,这也只是她胜负欲初露端倪,并不值得放在心上,也许只是小孩子的一时意气,也不太懂赢和输的意义。
不久之后,和同伴们玩耍时,响响也开始展现出对第一名的无限渴求,跑步要第一名,吃饭要第一名,就连春游第一个下车都高兴的屁颠屁颠的,和同龄小盆友大而化之的状态相比,仿佛看到了又一个气势汹汹的我在长大。这时候开始有点担心,试图告诉她又赢就会有输,希望他能坦然面对欣然接受,但是,还是以大喊大叫结束。
再后来,这种胜负欲已经不可收拾,蛇棋要赢,如果眼看自己赢不了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鬼主意,比如“我们换棋子从起点再出发”比如“我现在要去和爸爸玩了”。就连膝盖受伤的情况下,游泳也必须要赢那个高她半头的男孩子。
好像有点糟糕!胜负欲没有减弱,不走寻常路的坏主意却渐渐滋长。
赶紧查资料,一顿文海大战后,什么“父母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太想让孩子赢,你就输了”、“输赢不重要过程最重要”的心理鸡汤恨不得看了一箩筐,颇有几分备战毕业论文的劲头。这些文章篇篇都是口诛笔伐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中国式教育的弊端,除了深入分析家长在过程中起到的负面作用,没给个解决章程就算了,还要把黑锅砸在妈妈们的头上,这样合适吗?我开始思索,到底喜欢赢有什么不好。
扪心自问,我就是个好胜心重的人,大到一次关乎命运的考试,小到一次与朋友的意见相左,恨不得争个面红耳赤,就算事后想起,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可那时,谁能说自己不想赢?也许是小时候无人管理,总是希望通过这些好成绩能让父母再多一点点的肯定,而且,既然努力过,总是赢了更开心一些,那种别人眼里的光芒和佩服有什么不好?那这样的胜负欲放在孩子身上怎么就开始行不通了呢?我们怕的是什么?真的是输赢吗?怕的还不是在这个脆弱的社会里无法承受输给别人的那些脆弱的小心灵吗?
再换个思路,魏先生是个没有胜负欲的人,大概是因为有个强势的父亲,大部分时候无法自主作出选择的他渐渐的就不再反抗家长的命令,得过且过。但是没有胜负欲往往也代表着没有上进心,他不在意和别人的比较,也不会在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的时候暗下决心奋起拼搏,甚至连工作也愿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打转,尽管不缺少高远的理想,可是,从不见行动。当然不是说这样不好,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会有不同的期待。只是,我始终希望孩子能够认识到,努力去争取,用争取的方式获得胜利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更何况,失去了对胜利的渴望,万一也失去了努力的愿望怎么办?
不想赢的人生谈何乐趣?孩子想赢也没什么不好,他是想获得认可,抑或是获得快乐,至少,她知道,只有努力才能赢。比如多在水里坚持三秒就会成为潜水第一名,听老师的话就会被照顾坐在前排,专心致志就能够拼最多的鸭子……在这些赢的过程中,她也会明白坚持、效率,并建立起对自我的信心。而我要做的,只是在她输了的时候,帮助她豁达面对,从容继续。偶尔,也赢她一次^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