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读谭嗣同

2024-12-18 来源:化拓教育网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都很熟悉吧,没错,这就是谭嗣同谭公,慷慨就义前在狱中墙壁上留下的一首诗。半夜睡醒读了这首诗,再也睡不着了,去看了电影谭嗣同,寻找谭嗣同的记录片,然后又看了一些话剧片段,以及历史文献,反正也是睡不着了,多了解一点就多学一点,今晚就破罐子破摔了吧。

解读谭嗣同

      首先我们来解读下这首诗。

      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忍死:装死。须臾:不长的时间。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选择了死。后人解读这种选择众说纷纭。有人说生是一种智慧,死是一种无奈。也有人说,死亡和鲜血才能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谭嗣同死后据说刽子手还用他的血做了血馒头来赚取外快,围观群众纷纷叫好,看热闹不闲事大,他们不知道,也不曾去想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为什么选择了死,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什么行为,社会常态就是这样,没有办法去评判是非曲直,也许这就是无知者无罪的最好解读吧。愚民政策是历代统治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坑害了国人和国家的未来。想想谭嗣同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面对麻木不仁的群众,面对一群等待用他的血来做血馒头的人会做何感想?死亡和鲜血是否值得。在我看来,鲜血和死亡只能一部分有知识,有理想,有感触力的人觉醒,麻木不仁大众是长期愚民政策和特定的教育,政治社会环境形成的,要想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的。我想谭公也明白这点,只要能唤醒一个人就有一份希望存在,就能给黑暗的国家添加一点星火之光,他必然也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读谭嗣同

另一方面来讲面对死亡是需要很大的准备的,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们可在谭的角度想想如果是自己面对死亡会做何感想?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何等襟怀。慈禧格外痛恨谭嗣同,下令顿刀行刑,是何等的残忍,谭嗣同身受数刀才得以归位,所为有心杀賊,无力回天心里该有多少报复未能实现,有多少事情还为来得及做,所为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应该是这样的吧,他用自己的生命自导自演了一部划时代意义的历史电影,为后人留下了一种情怀,一分执着和一腔热血,他也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梦想

向谭公致敬。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