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系列同一主题文章的第三篇。
后台有盆友留言,叨姐你的文章是不是大同小异,有必要分开来写么?我的回答是,绝对有必要。
如果各位朋友仔细看每一篇文章,肯定会很容易发现,虽然都是讲降低预期,但是每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关注领域不同,引用的事例不同。最关键的是,叨姐的写作环境、背景和心情也不同。但请你相信,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深入思考后的原创作品。希望能与你分享某时某刻的心境,而不仅仅是鸡汤味的心路历程。
叨姐坚信,人性是相通的。刹那的闪光点,有可能就是一个人在一天、一周甚至一段时间里的脑力激荡的结晶。这才是人类智慧的高光时刻,也是人工智能也许永远都无法达到的高峰,也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的最大礼物。
想象是造物主对人类的恩赐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每逢假期前夕,繁忙的上班族都特别期待短暂而稀少的小长假,希望从假期补充工作日不断流失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而平日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完成自己的兴趣爱好,陪伴想陪伴而难以陪伴的人,去到想去而没时间去的地方。
事实上,很多时候即便我们可以按照上述的心愿完成了假期的各项打卡任务,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放松身心,补充能量的目标。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心智的角度出发,叨姐认为,过于频繁的人际接触,过于宽泛的社会体验,以及过于高企的个人需求,是导致预期水涨船高的共同推手。
完美心智是可以塑造的要使自己根本上摆脱这些烦恼,事实上有且仅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降低预期,这样更容易达到满足的心境和目标。具体怎么做呢?叨姐在此提三个小贴士:
1.避免无效社交。这一点很多大师都有提及。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要说明,在你自身不够强大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与各界精英名流建立稳固和较强的联系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语早就表明了这个道理。有时候,苦练内功,深耕一隅,假以时日也许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马云与姚明很容易交流沟通,但成就达不到姚主席高度的球员,哪怕是国家队成员,也很难与马云爸爸成为好朋友。
避免无效社交2.避免过广涉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近代以前,如果说还能出现达芬奇,牛顿那样的科学全才,那么越往今天走,越来越难以出现这样的全才了,哪怕是通才也很难。因为人类社会的知识积累进行到今天,已经很难有一个人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进行知识的创造与积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知识创新,很多时候都是在某一个领域下的细分垂直领域进行的知识迁徙应用,模式创新和技术创造,这需要大量的脑力资源投入与消耗。与其在不同的领域广撒网,不如深耕一地,可能更容易出现新的成就。
科学奇才达芬奇3.避免过度消费。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大家都在为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争吵不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厂家无时无刻再用中产阶级的消费观来给广大消费者洗脑,并美其名曰培育市场,比如某咖啡品牌,某汽车品牌,诸如此类。但是世界上的东西没有更好,只有更贵,随着需求的增长,你的钱包会越来被掏空。不花钱,也许是避免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
白色家电:中产阶级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