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相当舒适的一段时间。是一道藩篱,阻挡了偏见与残酷。又是一级阶梯,跨上社会的台阶。
我觉得大学最重要的是除了大学所授的知识之外,更多的是要学会一些软技能,例如:拥抱不同、终身学习、反思。
一、拥抱不同
大学时候,舍友我俩操着不同的口音,不同背景,不同三观。聚会时他喜欢大手大脚的点菜,认为出来一次机会难得,要吃喝好。而我,认为吃饭应该适量就行了,外面和家里不同,不同价格的菜,但他们的本质都差不多,只是价格不同而已,总是挑挑又拣拣。
大学里,人事物是参差多态的,就像我和舍友,这只是消费理念的不同。从出身到家庭背景完全不同,也是经过慢慢的磨合,才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不去适应,但是你终究得学会如何和他们相处。
一个人有拥抱不同的能力时,身边会变得更开阔,认识到的东西也就跟多。所以罗素才说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
二、终身学习
这个时代,世界格局慢慢在变换,变化只会越来越大,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
那么差距要怎么才能够弥补呢?那就是依靠 「终身学习」,不单是得要自己主动学习,学习更应该是终身的。任何事放到人生的长河中去看,这样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身边很多中年人,他们都停滞了下来,他们真会享乐,早早就躺在功劳簿上,每天就是刷刷抖音,习惯性处理工作。我在机关里见过最多这种人,第一眼起,我就暗喈喈要求自己的底线就是不能做这样的人。
我是做互联网的,可以说是第一代的原生互联网人。互联网最大的特性就是多样,有着无穷的机会。AI和大数据这两年爆发,互联网流量慢慢趋于饱和,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也是快达到了顶峰。会有更多的新职位出现,比如说这两年很火的「增长黑客、首席增长官」。要知道,现在很多移动互联网的职位,十年前甚至是六七年前听都没听过。
如果大学的意义不是让我们养成自学并且保持这种习惯的话,我真不知道读大学的意义何在。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会让你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广阔。
三、学会反思自己
我么总说要学会反思自己,对自己的反思,才能找出合适规律,而不是看一些大而化之的问题,那些大问题高高在上,不能落地就永远是零。
从古至今的圣贤伟人,都是会习惯性去反思自己。
上至孔子的三省吾身,下至美国国父富兰克林通过反省而得出的的13条人生守则,再到近现代的著名白话文运动推动者胡适老先生,现代社会就更不用说了,时间三部曲的尤瓦尔赫拉利,《原则》的作者瑞达里奥等等。
在大学和毕业后,遇到一些朋友,有几次我问人家。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回答总是「我谁都不想成为,我只想想成为我。」大一这样回答没问题,但现在毕业了如果回答还是这样,我就真的觉得太不应该了。凡事说这样的话的,我都认为是没有经过对自己反思的人。
任何社会,任何年纪,所谓的我,都是由见识、经历、阅读的堆积,全都来自别人。没有一个具体的,只有空荡荡的「我想成为我自己」,华而不实。
反思自己是争取到一次对话的机会,让自己能驾驭自己,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而不是被推着去做一些无法选择的事。
这两年中国被很多国家虎视眈眈,为什么,因为我们花了40年走完了他们200年的路。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虽说世界上还有特别多的不平等,不公正,不和谐,沙特王室暗杀,老美的意识形态的驾凌等等,很多丑闻是前所未有的黑暗,但同时,相对于30年前,深圳还是个小渔村,我家乡连公路都没通,外出基本靠翻山越岭,但现在不一样了,高铁火车都修到镇子上。所以这是个最坏,但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也就这几年,我们的思想、科技才刚开始发芽,还在初期。以至于未来很长时间,不同思想,不同传统的碰撞会愈演愈烈。
所以,拥抱不同,终身学习,学会自己反思。在变的社会找到不变的因素,这些才是人类长久发展的因素,而不是什么区块链,AI这些风口。
公众号:一个互联网人的日常,专注互联网、职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