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反复穿行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于老师的《于永正教学实录I》)。我感动在他的课堂,感动于他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也陶醉在于老师的课堂,陶醉于他质朴无华的教学艺术。
于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在他的课堂上随处可见。在《全神贯注》教学时,一个孩子在老师提醒的情况下还把“哎呦”读错了,于老师说:“不要紧,重来,再读。”但生还是读错了,“再看一看,心里拼一拼。大胆地读,勇敢一点,你能读好。”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中,一位同学读第一段时,没有停顿,于老师说:“读课文要停顿,没有停顿就没有思考,读书一定要思考,还要想象。还有,没有停顿,就不能转换语气。看书,听老师读一、二、三句。”在老师示范后,又请了刚没有读好的同学来读。在学生读好后,于老师给予的语言是:“应该鼓掌,为他的进步鼓掌。他很聪明,很有悟性。”
《梅兰芳学艺》中,于老师特意请一位不敢举手的学生来读课文,“你现在勇敢地看一看台下的老师,看一看周围的同学,再看一看于老师。好的。我看你呀,还是比较勇敢的嘛。”“深呼吸,再深呼吸。——好些了吧?”“有老师和同学为你撑腰,能不能把第一段读一读?”“好,试一试,错了不要紧。”“看看,多好呀!没有错一个字!掌声鼓励!”“真棒,一遍比一遍好。谁也不可能练一两遍就把课文读好,必须多联系。”……
这样的环节,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比比皆是。于老师的语言中有耐心地对读书方法的指导,有爱心地鼓励,有……在于老师的语言里,不会读的孩子,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读好了课文;胆小的同学,有勇气大胆地去读课文并找到了自信;学困生,找回学习的勇气,自主探究的热情。
《新型玻璃》教学时,一位同学在读第一段时错误百出,于老师说:“停下来,这句话再读一篇。眼睛看准,不要慌。”生接着仍有读错的,于老师接着鼓励:“再看,划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能读好。”“对了!破字读出来了,第三遍读对了。向人介绍介绍你的经验好不好,怎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明明是读错了,却让他介绍经验!明明该批评,却变成鼓励与表扬!这个细节真的是耐人寻味的。孩子不仅得到了鼓励,找到了自信,还把读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于老师的课堂上从来都离不开读书,离不开对孩子读书的指导,离不开对孩子的尊重和宽容。孩子在他的课堂上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着。
教师是一个需要爱的职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学艺术。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艺术来源于他交给孩子的“名片”——“名片”的正面写着两个大字:微笑;下面写着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名片”的反面写着两个大字:负责;下面也书写了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