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什么你读的书最后都忘了?----读《这样读书就够了》

2024-12-18 来源:化拓教育网
你读够书了吗?

有句话非常有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倒是也没有想自己读书能读到如此深刻的地步,只是觉得总要大致记得读了些什么东西吧。

但事实上,我看过的书,基本上都不太记得了。

虽然大学之后自己看的书可能是因为只是粗略地读了一两遍,所以没有记住那也就算了,可是,初高中教材书中的内容,我却也是忘得一干二净了,要知道,那里有许多文章可是我们考试的重点,我们即使不能背诵,也必是熟读的。

那怎么回事,这些书,怎么就从我脑海里消失了呢?

偶然地,我知道了拆书帮,也知道了这本拆书帮教科书般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赵周给我们罗列了三大原因,大家可以对照看看。

第一点,是压力与学习之间存在的矛盾。

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曾提出一个生存余力理论模型,他指出,一个人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

那些消耗精力的事情叫生存负载,包括工作、家务等等,而生存力量则是每个人的能力、经验以及资源背景等等。两者相除,叫生存余力,如果一个人想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要有足够的生存余力。

简单来说就是,你至少要有时间和脑容量来储存学习的内容。如果你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工作压力大到无以复加,那你的生存余力就几乎等于0,因此你也无法从事学习活动。

著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曾在他的著作《自控力》里说过,意志力这种东西并不是无限存在的,它会被不断的消耗的。所以当你工作的时候就耗费了无数的意志力的时候,你自然就没有再坚持学习下去的动力了,于是你总是3分钟热度,无论做什么都不成功。

第二个不读书的原因,除了没有时间读书之外,最常见的就是“看不懂”、“记不住”。

其实这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我们总以为只有读懂了整本书,记住了整本书的内容,我们才算读过了这本。

可你想过没有,即使你全读懂了书中内容,且全背过了,又怎样呢?作者不会给你发奖状,也没有老师出一张关于这本书的试卷让你得满分。

所以,我们完全搞错了学习的主体。这本书就指出,学习的主体不应该是书,而应该是我们自己。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克里提斯说的那样,经验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

同样的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也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能创造价值。

所以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读懂这一本整本书,也不是记住所有的知识内容,而是要看你以后能不能将这些知识,用到你的生活中,也就是所谓的学以致用。

《人性的弱点》这本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畅销的励志经典,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里面的很多语句确实非常在理,记住的也不在少数,可是,就算记住了这些话,读懂了这些话,有什么用呢?只有当你真正的用这些话去知道你的生活,在沟通中,在生活中注意这些细节的时候,这本书才值得。

第三个原因,就是不明学习目的。

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书,却半途而废?又有多少次为此而心怀歉疚?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看书而看书,信誓旦旦地随大流买了一堆书,然后为了那份书钱,囫囵吞枣般地将书里的句子浏览一遍,最后,心急火燎地尽数忘记。

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人笼统地说句我们是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你读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办法改变生活的时候,你确定你不会有任何的抱怨吗?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研究者,你当然可以使用最系统最完善的读书方法。

可是如果你只是想读完一本书,然后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点点的改变,那么其实你根本不需要读完整本书。因为当选择越多,其实,你越不会去思考。

所以本书中,你只需要有一点对你帮助,那读这本书就足够了。因为即使是一本经典的书里面,也总有一些是你不必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且你读的越多,并不意味着学到的越多,用处越多。

不妨回忆一下,近年来你彻底读完的一本书,是不是对你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你读过的最厚的一本书,是不是为你创造价值最多的一本书?答案恐怕都是:未必。

所以,学到的多少、用的多少跟读的多少没有关系,甚至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应用。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我们不仅对读书这一件事产生了抵触情绪,觉得非常痛苦。

而且,即使强忍着不快,读完了整本书,也只是完成了一个表面的任务罢了,却没有什么用。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