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部分一直是国家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的测查重点,涉及的内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强调对逻辑关系的正确把握,综合考查考生对逻辑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许多考生对此感到头疼,因为逻辑判断这部分考试题目有很强的迷惑性,考生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就掉入命题人的陷阱中。
当然,逻辑判断部分也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编写组的老师从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总结出这部分最为常考的题型主要包括六大类,即逻辑判断类、直接推论类、削弱质疑类、加强支持类、解释说明类、逻辑规律运用类。只要广大备考考生对各种题型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集中训练,就会在2012年秋季福建公务员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本章将重点讲解逻辑判断类中的性质判断推理,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命题或者直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性质判断通常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个要素组成。性质判断根据量和性质共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这类题目是逻辑判断中常见的考点。
【例题】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B. 多数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C.并非有的个体商贩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D. 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答案】D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是假判断,由传统逻辑方阵E假则I真。还原成同一素材判断就是:有的个体商贩有偷税。故答案选择D。
一、直言命题特征概括
1.结构分析——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四部分构成。
①主项是直言命题中用以表示事物对象的概念。如果主项是普通词项,逻辑学中用“S”来表示;如果主项是单称词项,即查名和摹状词,则用小写字母a表示。如例(1)中的“商品”、例(2)中的“三角形”和例(3)中的“北京大学”。
②谓项是直言命题中用以表示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逻辑学中用大写字母P表示。如例(1)中的“劳动产品”、例(2)中的“等腰三角形”和例(3)中的“中国一流大学”。
③量项是直言命题中表示主项外延情况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范围。
量项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全称量词。它表示一个命题对其主项的全部外延都作出了判断,如例(1)中的“所有”。此外,“一切”、“每一个”、“任一”等也都是全称量词。
第二种是特称量词。它表示一个命题对其主项的全部外延并没有作出判定,或者说,仅仅断定了主项的部分外延,如例(2)中的“有的”。此外,“有些”、“某些”、“至少有一个”也是特称量词。
第三种是单称量词。它表示一个命题对其主项外延的某个特定对象作出了断定。量项决定命题的量。
④联项是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念,如例(1)中的“是”、例(2)中的“不是”。联项可以分为肯定联词和否定联词。“是”是肯定联词,它表明主项和谓项相联系;“不是”是否定联词,它表明主项和谓项相排斥。联项决定命题的质。
2. 种类——根据所含量项和联项的不同,可以把直言命题分为六种类型:
3.真假包含关系
【提示】:
(1)命题的真假。一个命题的断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它就是真的;一个命题的断定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它就是假的。
(2)两个概念的外延上主要存在着五种关系,即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重合,如:“珠穆朗玛峰”与“世界上的最高峰”。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如:“学生”与“人”。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如:“学生”与“中学生”。
交叉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如:“小学生”与“运动员”。
全异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小学生”与“中学生”。
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在外延上所存在的五种关系,决定了一个具体的直言命题的真假特征。列表如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特称肯定命题SIP在全同关系下或真包含于关系下都为真,因为全称肯定命题SAP此时也为真,既然“所有S都是P”,当然也可以说“有些S是P”。同理,特称否定SOP在全异关系下也为真,因为全称否定命题SEP此时也为真,既然“所有s都不是P”,当然也可以说“有些S不是P”。例如,“有些大学生是人”为真,因为既然“所有大学生都是人”,当然也可以说“有些大学生是人”。如果“有些大学生是人”为假,就意味着其矛盾命题“所有大学生都不是人”为真,这显然是荒谬的。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