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申论范文:校园安全问题

2024-08-17 来源:化拓教育网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5月12日下午,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成立由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任组长的校园安全工作小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印发了通知,就确保师生安全和教育系统稳定,切实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将均采取超常规工作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严防伤害学生、幼儿案件再次发生。
  2010年5月12日,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召开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会议要求,要把校园周边治安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儿童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打得犯罪分子不敢对孩子下手,防得犯罪分子不能对孩子下手。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多种制度,全面构建校园安全防护网。除加大安保投入力度,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外,还加强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普及安全知识。一些地方还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的防范工作,以确保校园安全。
  2010年5月12日上午8时左右,48岁的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林场村村民吴焕明持菜刀闯入该村幼儿园,致使7名儿童和2名成年人死亡,另有11名学生受伤,其中2名儿童伤势严重。死亡的7名儿童为5男2女,2名成人为幼儿园教师吴宏英及其母亲。犯罪嫌疑人吴焕明行凶后返回家中自杀身亡。
  自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开始,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广东汕尾,广西合浦,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潍坊,陕西南郑相继发生校园惨案,目前共造成19人死亡,近百人受伤。
  (2)目前,北京500余所中小幼教育机构,将配备校园专职保安2000余名;首支正规化、专业化的校园专职保安队已于5月13日正式上岗。据了解,这些专职保安配备黑色防刺手套、橡胶警棍和辣椒喷雾剂。除了身着灰色2000式北京保安制服外,头上戴着黑色的印有“校园安全”字样的黑色钢盔,身着防刺背心,手臂套着红色的印有“校园保安员”的红色臂箍。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公安机关在学生进校时段组织学校领导和保安、公安协警、城管执法人员、街道治安志愿者等在学校门前维护治安秩序。
  甘肃省金昌市公安局派驻各学校的152名法制副校长立即进入全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会同校方做好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联防队员、保安队员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对辖区幼儿园周边的治安巡逻。
  天津市南海路派出所与管委会、文教卫生局、城管局以及公安消防、交管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共同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同时与武警大队相互配合,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周边的巡逻防控。
  上海市公安局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门口设置巡逻人员必到点并放置签到簿,落实派出所民警、交警开展秩序维护、交通疏导和驻点守护。
  山东省泰安市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增设181个报警点、治安岗亭或校园警务室;湖北省武汉市严格落实“一校一警”制度,巡警、特警、武警等巡逻力量向学校、幼儿园倾斜。
  【核心观点】
  (1)解决校园安全问题,首先要组织开展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公安机关要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治安环境,在这个社会问题中,“强化打击”应该是“首要对策”,毕竟这个问题属于“恶性的犯罪案件”。
  (2)从“攻击学生”的人群来看,从一些案例来看,似乎“精神疾患人员”占了一定的比例。因此,卫生、民政等部门也要加强对精神疾患人员的治疗救助管理,这样才能从减少“犯案的人群”。同时在中小学校内,开设专门安全教育课程,提升师生防范安全事件的能力,提高个人的警惕性。
  (3)从内部保障角度看,学校、幼儿园要严格落实校长、园长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加强技防建设,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制造事端。同时,还要建设好相关的配套制度,制定专门校园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值班和信息通报制度,妥善处置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安全问题。
  (4)另外,还要严格管理“人员的进出问题”。应该要严格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出入管理制度,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登记并审核身份,确认后方可进校园。另外,幼儿园接送将要求一卡一人,接送人员应比较固定,家长不得入园,孩子将由老师领到门口,确认家长身份后方可领走。
  (5)当然,从更深层次思考,我们会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校园安全事件频发?为什么报复社会的事件不断?从行凶者来看,除了个别的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他的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这些“行凶者”可能是“生活无着”,可能是“失业在家”,可能是“感情不顺”,但从常理来看,他或许会选择沉沦、轻生,但绝不会也不应该去报复社会。
  既然“行凶者”悬着了要报复社会,说明了“行凶者”内心是对社会失望的,是什么让“行凶者”对社会失望?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可能大部分都是心理有问题),但或许一小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社会的公平氛围”。这个角度真的值得我们反思。他感到“社会不正义”,由此产生对“社会的仇视”。
  因此,从“引导向善”的角度思考,对社会层面而言,通过舆论宣传、文化感染、道德教育,形成倡导公平、弘扬正义的氛围,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或许,“心理变态”的人群会少一些。

  阅读了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更多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