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培育素质的方式论文(共含16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on_198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语文教学培育素质的方式论文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型的主要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启动与实施,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如何抓住这个难得的教育契机,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呢?下面有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反复证明:在社会主义的国度里,一个人如果缺乏健康的情感和应有的思想境界,不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不把报效祖国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那么,他的灵魂乃至整个精神世界都会显得平庸,甚至是丑陋。那么,高尚的思想品德如何形成?针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
1.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十分注重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工作精益求精;勤奋好学,自强不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保持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2.让学生吸收文章中的精华,能正确区分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例如,七年级上册中的《七颗钻石》一文,就是很好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文中叙述的是一个小姑娘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把生命之水让给了过路人的感人故事。在本课结束后,我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们都说小姑娘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他们学习。我接着问:“假如你是小姑娘,你会这么做吗?”学生们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不会。”他们很勇敢,说了真话。“假如像你们说的那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经过同学们的激烈讨论,一致认为,替别人着想,互帮互助的精神应该代代相传,而且应该发扬光大。《皇帝的新装》一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我问同学们:“倘若十几年以后你身为一方父母官,你会如何去做呢?”“我会替当地的老百姓找致富的道路。“”我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让人们永远记着我”……
二、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净化心灵的同时,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如果学生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做到三点:就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笔规范、美观的汉字,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
1.流利的普通话。训练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之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说话中出现的语音及语法错误要及时纠正,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地准确、流畅。另外,还可以通过朗读、背诵、辩论、演讲等途径训练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背诵外,我还时常通过讲故事让他们讨论其中的问题,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规范、美观的汉字。“横竖扛起一个民族,撇捺支撑一个中华。”作为炎黄子孙,写一笔规范、美观的汉字,乃是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写字水平得到提高。搞好写字教学,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师上课时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好的板书、漂亮的书写,就像一页页活的字帖,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模仿兴趣,我认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教师应要求学生把练字作为一项任务,每天坚持下来。我要求学生对照字帖,先描红,后临摹,并开展写字竞赛,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
3.漂亮的文章。写作是学生运作语言文字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活动,也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教会学生博览群书,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和一些好的报刊,用广泛的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我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平时多看《东方时空》《今日说法》《实话实说》等好的电视节目。通过这些途径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他们了解社会形势,关注社会焦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当今的社会现象。总之,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语文教学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抛弃了低俗的思想,向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高尚的审美情操靠拢,从而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而学生又可以以这种崇高的人生理想去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语文教学怎样培育审美素质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其中审美素质教育也不容忽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应该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审美素质教育。语文课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理应为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助一臂之力,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作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人们判断一个事物美不美,是哪一种美,不但取决于审美对象的性质和内容,也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学校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基地,学生时代是一个人系统接受美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丰富的美育内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作品进行指导,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先进的,什么是落后的;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凶残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劣的等。例如,《月光曲》描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名曲,这是反映了音乐艺术的美;《颐和园》描述了长廊、昆明湖、万寿山、十七孔桥,这是反映了古典园林艺术的美;《草原》《黄山奇石》《可爱的革塘》则要引导学生认识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杨科》则要引导学生从社会制度的本质角度区别美好与丑恶、先进与落后,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美好;《飞夺泸定桥》《冀中地道战》等展示的激动人心的社会斗争美等。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会感受,产生心灵感应,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实现升华,从而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性感受美
夸美纽斯曾说:“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用不着督促就会欣赏的。”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美能引发趣味,而出色的课堂教学,也常常能做到不加督促引发兴趣,而出色的课堂教学又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教育模式,容易引起单调的情绪。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感受美,它遵循了直观性原则,符合儿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如教学《荷花》一文,可用幻灯显示荷花的彩图,用录音机播放课文配乐,再加上教师的表情范读,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意境中去,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诵读理解,品味鉴赏美
汉语是美的,语音协调,抑扬顿挫,词语精细生动传神;句式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饰多样,文采斐然。审美鉴赏活动是以对美的本质的理解与评价为基础的,它不仅肯定事物的美与丑,而且要懂得它为什么美和美在何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是学生的一种鉴赏美的能力,诵读时能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与作者同喜同悲,声声动情,入情悟理。如《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段文字音调优美,词采华艳,意象迭出,感情酣畅,“静、清、绿”读时应略重,三个“啊”赞美之情,倾泻而出。这一段又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读来仿佛优美的抒情曲,使人感受到漓江水的美,而且感到了作者惊喜、赞美之情,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之中,审美鉴赏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课外延伸,激发创造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要重视课外活动,以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为主。有了语文课外活动,为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课外写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写作时通过观察、构思、表达,其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如写作《我爱我的家乡》,学生首先要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悠久历史、丰富的物产,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表达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在提高了写作水平的同时,感受了审美的愉悦。课外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要注意形成的多样,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要学生学会进行动态、静态描写,可设计这样一个课外兴趣活动:①黑板上画上公园一角美丽的景色,十多位学生戴上灰喜鹊、布谷鸟、八哥等头饰表演哑剧;②学生观看,进行动态描写;③在公园的一角添上月亮,群鸟表演归巢后姿态;④学生观看,进行静态描写。这样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得轻松、愉快,获得了创造美的喜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认识到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语文教学心理素质的培育论文
初中时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青春期的来临,初中生面临着很多成长中的困惑,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究竟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未来自己要成为怎么样的人?他们对成人的管理与教育已经有了个人的主观见解,不会盲从成人。年龄特征决定了在初中生中开展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就语文教学而言,尽管有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但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又使得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契机。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量的素材是学生接受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生动教材。另外教学环节中更是渗透心理素质培养的机会。新课程把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这也无形中要求教师能十分注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中学生的终身幸福提供更多的支持。
一、培养自信心
让学生抬起头做人自信心是一个人的财富,是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某件事,而主动地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保障。“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李白浪漫的人生情怀,相信自己的才华,诗人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仙”的地位。纵观历史上有重大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无不源自高度的自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多表扬与肯定,要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引导学生:我能行,一切尽在我的脚下。
记得有一次,在上《范进中举》这一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胡屠户的形象,大家最后归纳出了胡屠户的性格特征是贪财如命、嫌贫爱富、趋炎附势……我们正要结束这一教学环节,却冷不丁冒出这样一个声音:“我觉得胡屠户也并不都是缺点。”这时其他同学都表示反对,大家认为:胡屠户就期盼范进成才而为自己增光,还可以享女婿的福,而范进一旦出师不利就会冷言相待,这样的`人还会有好的一面?在众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没有轻易否定这个学生,我说:“你的想法有些不一般,我很想知道你的心里是怎么认为的,你能说一下吗?”那位学生站起来,轻声地说:“我觉得胡屠户也不是无理取闹,他将女儿许配给范进,可范进为了读书,没有钱养家糊口,只能依赖丈人,这样一个女婿,当然要骂他,这是对自己家人的一种恨铁不成钢啊!”他说完,我向他跷起了大拇指,全部同学也都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他的内心受到了莫大的鼓励。有了这一次,他的自信心倍增,课堂发言也越来越积极。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以教参的标准来桎梏学生的思想,要积极地肯定学生的见解,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心才能生根、发芽而茁壮成长。
二、增强竞争性
训练学生勇于展示自我在这个多元信息时代,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良好的竞争意识将使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语文教学中有大量这样的机会可以为教育提供契机。比如在古诗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多读诗,增强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感情,我举行了一次古诗词朗诵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从课外书上找一首老师没有教的诗词进行朗诵,并请其他语文老师作评委进行点评,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活动中,我建议评委老师先说出他的优点,再委婉地指出他朗诵中存在的问题,我则对学生朗诵的诗词进行总结发言,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从文字中汲取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语文课独特的优势就是文本的情感性,对语言文字的情感把握,是引导中学生情感健康成长的机会。
1。讲读诱导情感。一个人的情感会受到周围人的无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地调控好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中求知,在求知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比如教学《故乡》一课时,我设置了深情而悲泣的导入语,使学生联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少年闰土可爱与伶俐的形象,感受到今非昔比的感觉。“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情况有着那么大的不同,闰土的不幸来自哪里?是什么导致四十岁左右的闰土活得像一个木头人呢?”在我的引导下,教室里静得可以听见一根针掉下的声音。三分钟过去了,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他们明白了,在黑暗的社会里,封建统治与战乱让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演变成了一个木头人,由此使大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朗读激发情感。从文本入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教师的示范,可以再现文学作品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水到渠成的教育。在教学《回延安》一课时,诗歌的情感因素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我就首先进行范读,将学生自然引入到这种情感之中,然后我又将情感体验的机会交给了学生,组织学生进行个别读和齐读,最后要求有感情的诵读,让他们表现出对延安的崇敬之情,从而使学生受到了爱党爱革命的教育,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也随之加深了。
3。习作抒发情感。写作是最好的情感流露与表达的机会,也是培养中学生健康的情感的有利契机。在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就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父亲。有个别学生说他父亲离开了他们,我就让他写写对父亲的记忆,结果后来就出现很多带着真挚情感的文章,一位学生在追忆自己已经过世的父亲的文章中是这样写的,由于自己从小对父亲没有好感,所以从来都很少叫爸爸,可是有一次,我被蛇咬伤,父亲却用嘴将我脚上的毒汁吸出来,结果我安然无恙,父亲却高烧不止,后来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父亲去世的那天,就是我最深情地叫出爸爸泪流成河的那一天。在这位学生的影响下,很多同学都朗读了自己的文章,将对父母的情感表达推向了高潮。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近十五年来,我享受了很多,可父亲却背负了沉重的家庭负担,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想在父亲节时给他准备一份自己亲手做的礼物……”由此可见,通过这次作文训练,学生的亲情观与感恩意识正在悄悄地萌发,情感教育取得了成功。
四、由风雨见阳光
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初中时代,学生已经从思想上逐渐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而开始走向独立,他们对人生有了自己的抱负,但又很难付诸行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为了个人的前途和自己的理想而矢志不渝地去追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习《岳阳楼记》一文时,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验作者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顽强不屈的斗志。并由此引导学生:如果你在成长的道路上,也遇到同样的挫折,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他做这篇游记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的思路渐渐清晰了,他们懂得了人生就是一场搏斗,要在困境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当然,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他们的心理特征不同,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素质的影响,语文课堂上无法顾及的一些学生个体因素,还需要教师在课外多作引导。比如可以在某一课文的教学后,对这方面特别缺失的学生谈谈心,也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学生的不良情感加以及时的引导。将个性化的引导与班级整体的教育相结合,这是我们在语文教学心理素质培养中要注意的地方。
总之,我们要抓住初中生可塑性极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真正替学生的未来着想,这样语文教学的境界就提高了,我们就容易走出应试教育的小天地,教学的整体效果也会水到渠成。
工商业人才素质培育方式论文
自从我们国家加入了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现代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已经对工商管理类的人才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对于传统的那些“重单一轻复合型、重传承轻创新型、重知识轻能力型”的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很大程度的落后于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那么要想很好地立足于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就应该要学会审时度势,做到与时俱进的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把握好那根教育质量的生命线,重视提高我们的人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就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方案,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是指把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作为目标,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为主要导向来建设自己的学科专业。这需要依托于专业来面向相关的应用课程体系,来采取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途径,主要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把能力作为另一取向来进行教学的评价。通常来说,应用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在传统的教育为基础,具有应用型人才特色的专业性的教育方案。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规格描述
我们一般将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规格结构框架设置为:两根支柱(经济和管理、英语和人文);一条主线(创新能力及面向应用);四个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学科基础模块、英语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五种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组织素质、计划素质、英语素质);六块基石(人文、管理、计算机、经济、英语、思政);七种能力(学习、沟通、动手、创新、应变、决策、英语会话)。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我们将人才培养的结构框架认真设计,细化分解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上以及每门课程所应当达到的具体指标要求上。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
制定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时应当根据一定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还需结合本地方或本学校的办学条件所拥有的优势,针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确定。一般来说,我们针对社会对高级的管理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将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为:“按照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及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立足于国内,向行业辐射,培养出体、智、美、德等全方位发展的,掌握现代的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管理技能,善于运用各种管理方法,能够在国内外的各工商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职务,具有较强制定计划、整合资源、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二、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类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应该只是以“教”为学习的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基于集“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于一体的现代人才素质培养理念,再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个教师导向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并按照“高素质、强能力、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主动积极地搞创新型“第二课堂”,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公共基础理论课、专业学科的基础课、通识课、素质专业课(包括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等能够供学生自主去选择的一些较完整的理论基础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创业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一个以创业为主要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法
实施一个“四位一体”的创业导向型素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成:从试点开始,慢慢积累经验,逐渐地循序渐进、由点及面。首先,需要从一年级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中选拔出创业的意识较强和成绩较好的人选,由他们来组成一个以“班”为单位的标准体。再以之来作为试点,如果试点成功的话,就可以在所有的班级上进行推广,若可行,在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就能够在所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中进行全面的实施。
(二)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具体培养内容
按照年级来循序渐进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一年级主要是培养我们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业意识;二年级是以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兴趣为主要的出发点及落脚点;三年级则是主要充实此类专业学生的相关创业知识;四年级是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蓄势待发的状态,那么此时就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实践的信息平台,为他们创业提供机会。
(三)创业导向型人才素质培养师资的建设
要想培养出创业导向型的工商管理高级人才,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建设“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建主要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加强引进和培养校内的实训、实践导师。二,从多渠道来外聘实训、实训导师。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加强师资建设,解决最根本的教育问题,因为教师是学生和学生影响的中介,是在进行教学活动中的主导。
语文素质提升及自学能力培育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不可忽视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叶圣陶先生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培养良好习惯是何等的重要。所谓语文素质,就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语文素质的提高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归结为教学目的的一个内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知道只有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进行语文学习的实践,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习惯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要提高语文素质,必须重视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较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而掌握学法又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因此,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学生独立实践的长期性。我们要确立正确的学习观点,切实弄清楚,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学知识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掌握学知识的方法。比如在识字,阅读中我们提倡教、扶、放。目的是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的运用。二是随机性。随机性就是随着教学过程及时点拨渗透学法。如,引导剖析课题后随即追问一下,“从本课的课题中你了解到什么”,经常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步把握“从课题了解内容,把握中心,理出层次,搞清体裁”等有关学习方法。在分段与归纳段意的训练中,我们不仅让学生说出段落起止及段意,而且还要要求说出其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在分段时要教给学生分段的规律,在总结段意及概括中心思想时要教给学生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的方法。这样学生逐渐养成自学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质。三是递进性。自学能力的形成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进行有序的训练。如一年级要求说写完整话的训练;二年级要求句子间连贯的训练;三年级要求说写片段,以及进行先说后写,说写结合的训练。在分段训练的梯度上要求由浅人深,形成一定坡度,由概括自然段段意到分好结构段归纳段意,教师要教给方法,最后形成分段写段意的能力和习惯。自学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凡能力都是通过反复多次实践形成的。由此看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必须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如:听话,写话,阅读,作文的过程。下面就谈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低年级侧重提高听话,说话,观察的能力
问: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了什么?怎样做的?心情怎样?结果呢?每幅图都抓住了这个观察顺序,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客观认识事物大有益处。听话能力。听话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会听是会说会写的前提。因此,从小学生人学开始,教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听别人讲话,尤其是教师讲课对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认真听讲。听后不明白的问题向教师发间。长期下去学生就会一听就懂,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能力。说话是写好话的前提。只有会说才会写话。低年级的看图说话,通过看图先让学生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他们干什么,表情如何。遵循的原则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并且教给学生看图方法,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前到后,由左到右。观察要抓住主要人物。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力,就利于学生实践,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高,观察能力。如果一个人平素有良好的观察习惯,那么他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肯定强。中外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如牛顿、爱迪生、鲁班,都很善于观察。他们都是看了生活中的某种自然现象,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从而激发了巨大的创造热情。对于小学生,从小就应当注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那么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在课内学习看图学词、学句、学文时就应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而且要边观察边思考,再展开联想。如在教一年级《小猴子下山》一课,书上有五幅图,只要教师教好第一幅图的观察方法,下面几幅图学生就会自己很好地观察出来,再理解课文内容就不难了。在观察时也要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如:
二、中年级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知识面的扩展,到了中年级就应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年级重点是段的训练。这样就要教给学生学段的方法。《珍贵的教科书》第二段,按如下程序引导学生去学段。
①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每句各是什么意思?
③哪些话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紧密的句子形成了段中的层。
④归纳一下这段要说的意思是什么?
这样,我们便在引导学生理解段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渗透了学段的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学习这段的方法去学习其它几段。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把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独立探索统一起来,科学地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鼓励各自采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段落。让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只要教师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反复练习应用,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形成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最重要的保证。
三、是高年级侧重培养自读,自写习惯
随着年级升高和学生的各种能力也相知评储应年高备量的增加,这个时期,教师应在低年级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二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要想让学生从小就抛掉未来文盲的帽子,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以自学为主线,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老学生自己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亲自动脑毒动手、动口,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首先应教给学生抓住教写作特点的'方法。每篇课文都有它的写作特点,抓住这些特点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落花生》一文是一篇重点非常突出的课文。要根据单元训练的重点,教学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并教给学生抓住文章重点的方法。
(1)这篇课文从形式上看,详略非常分明。即详写的内容就是文章的重点,也就是说种花生和收花生是略写的。而过收获节是详写的,是文章的重点。
(2)从课文的内容上看,吃花生与谈花生相比,谈花生的内容与中心密切相关,则为重点内容。
(3)从写作目的上看,赞花生和学花生相比,其文章的写作目的是学花生,即是‘赞’为‘学’服务的。因而学花生是文章的重点。通过这种层层深人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抓住文章重点的方法,对最后揭示作者是怎样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其次,要精心合理设计板书。
让学生通过板书去深人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深人理解以后,才能对文章的内容有所认识,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在教学中,板书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人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从中理解作者思路,另外,教师还要在讲读课文中进行准确恰当的归纳和概括,并指导学生回忆归纳本课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如在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在教完第一段后,让学生回忆和归纳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的第一段,经归纳概括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让学生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在课外也能自觉地学习各种课外读物,自觉完成作业,自学预习新课。
预习,本身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力措施。预习时,要注意培养思考习惯,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从思考词句到思考内容,从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利用布置预习一和检查预习的机会,教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思考的兴趣和习惯。大纲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因为习惯的早期培养,对人一生的发展极为重要。一种好的习惯,就能造就一个人;一种坏的习惯,就会毁掉一个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用法。在具体教学中用什么方法,不能机械地套用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作统一规定。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完全必要的,“教是为了不教’,“书越读越薄”,其含义就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现代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教师认真抓学法,就能使学生掌握学法,在提高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文教育对素质的培育论文
一、语文素质的基本内涵和要素
语文素质的基本内涵和要素涉及的方面很广,从具体的方面讲有字、词、句的积累,写作、阅读理解以及技巧和方法,从抽象的角度讲有思想、价值观念、文化品位、知识视野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等。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对语文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加以说明:
(一)在情感、价值方面由于国家的需要,首先要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宣传一些爱国的具体事例,来升华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都需要国人代代相传继承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尊重我国的文化,重视我国的文化,以及发扬我国文化,这需要对语文课程好好学习,需要多看书,积累我国留存下来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在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关心当代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从书中体会作者构思的形成,对人物个性的塑造,运用的写作技巧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二)在扩展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上课给学生灌输一些认真读书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有这种读书的意识倾向,然后对学生读书益处有一定了解,尽量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可以让学生看懂的,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书籍或杂志。提高对学生的硬性要求,比如背诵古诗300首中的一些好的诗文,每天定性检查。给学生推荐的书籍,要求学生认真读完以后,写一篇读后感,加深学生对所读内容的反思和理解。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交一篇作文,要求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构思,写作技巧等融入到作文当中。
(三)在学习方法和技巧方面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关键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试着保持每天都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认真看。用心去感悟书所带给你的乐趣,用心体会书中所传达的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是怎样展开的,还有作者写作时所采用的结构。在每一块都有相应的方法的,不过这些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在阅读理解这一块,可以采用精读,略读,跳读等等,针对不同的情况和情形采用不同的读书策略。在考试做题时建议采用略读和跳读结合的方式。
二、语文素质的特征
从以上语文素养基本内涵和要素的内容中,可以总结出语文素质的四个特征:
(一)统一性语文课程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文素养的概念和要素是可以让学生达到这些的。但是反过来讲,由于工具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交流使得语文素养得以体现。由于人文性,带有人文气息的活动的创办使得文化得以传承。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二)适用性理论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中的,再完美的理论,主要脱离了现实存在是毫无意义的。对于现代课程理论也不例外。基础教育是要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必需的语言素材和知识的。学生日常的交流需要用到基础教育,这也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有适用性的特点。
(三)可用性语文课程也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生语文素养从形成,到发展再到创新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已经充分说明了语文课程的可用性。
(四)整体性语文素养要求学生达到语文的应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平时学习语文的语言、思想感情、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和方法等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好坏程度体现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它们是分不开的,从而体现出它们的整体性。
三、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方案创新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什么是人文性?人文性是一切好的、善的,可以带给人类健康发展的语言、思想等信息。语文教学是老师通过教材传授学生有利于其发展的知识。
(一)提供自由的文本,关注生命个体,尊重个性差异语文教材,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传输的一个重要枢纽,必须具备文学性时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语文教材的文学性特点是显著的,教材不单是对书上的文字进行照本宣科,也不是简单的对书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这始终只会把知识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教材也不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进行的政治宣传,这是对人类知识的践踏,是在阻止人类的进步发展。教材也不是对系统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会限制人们思维的条条框框,不利于人们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创新。教材的立意应该是把学生的发展和前途放在首位,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发展空间。力求学生做到“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语文教材的时代性特点要求跟上社会进步的脚步,不随波逐,在时代中寻找到具有时代象征性的素材和思想。在20世纪末期,语文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热论。其中主要原因是由几篇有关教育的文章所引起的,比如《女儿的作业》、《中学语文教学手记》、《文学教育的悲哀》等文章的发表。每个时代所传达的气息是不一样的,如果缺乏时代气息,将会造成思想内容陈旧,缺乏创造性等问题。缺乏时代性的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会得到学生的厌倦、反感。不过那时期,出现了一些比较受欢迎的杂志,比如《青年博览》、《读者文摘》等。这些是时代的产物,现如今,它们还存在着,没有被时代所淹没,这是很难得的。在时代条件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尽管残酷,不过也是时代所塞选的结果。因此,教材选文需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从不同的时代中选取素材,关注人类的发展,体现一些具有时代信息的思想观念。语文教材的'开放性特点是要以包容的心态去容纳不同的文化,而不是因循守旧去坚持所固有的东西。语文教材,不是以少数人所设计的,而是根据大部分的人群为目标,为其提供具有一定反响和社会意义的精神产品,或者提供给大部分人群的文化食量。我国是曾经是一个文明大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在地方有地方文化,在全国范围内,有供大部分人群共同接受的普遍文化。语文教材在对普遍文化进行编辑的同时,夹杂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可以增加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西湖,历史上有很多文人都对西湖进行过游览,还作了许多的名篇佳句。这就体现了地区文化。引起很多学生对西湖的遐想,甚至有趣西湖的冲动。开放性对语文教材是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语文教材的灵活性的灵活性特点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举一反三,引用相类似的事例,通过比较显示出其中的差别。在语文教材内容上,善于鼓励学生对选文的质疑,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出发,在教学中,善于设定情境模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感受,体会当中的意境。编排一些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当中,体验其中的独特感受。例如演讲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实际表达能力,在众多学生和老师的情况下,克服身心的胆怯。在班级之间进行辩论赛,培养学生的灵活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材料组织能力。总之,对学生进行多方向发展,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更加广泛。
(二)更新教学的理念,强化个性解读,挖掘人文底蕴教学的好坏除了教材的因素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老师的问题;二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下面来介绍一下教学老师的问题: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对语言的运用和修饰化程度体现着教师文学素养。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不足就会使教课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语言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运用就会使语文课虚空,最终使得人文精神很难进入课堂。如今,教师在平时很少看书,进行自我充电,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就会造成课堂内容跟不上时代,课堂气氛死寂。教学要讲究教文育人二者结合,教师教学要注重方法,多看书,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内容要讲究“新”、“趣”、“情”,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育人方面,要做到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教师只有多关心时事,涉及广泛书籍科目,才能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宽阔的视野,强大的精神世界。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平时的接触中感受到教师身上散发的文学魅力。
(三)承认个性的差异,立足健康发展,构建平等平台学生的生存环境不同,基因不同造就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这也就要求教学要消除学生个性的不同。首先,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然后,试着让学生接触各类科目的书籍,对于那些偏爱某一类科目的学生试着鼓励其阅读。为了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构建平等平台,引导学生扩展其阅读面。根据学生个性化的特点,满足学生自身的需要。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知识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之外,最低要求是要具备基本的文学常识,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自己独到的思想,另外,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是语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的需要。
语文老师教学素质阐述论文
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作为教学的主旋律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教师面临着种种挑战,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如何。笔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从以下两大方面对教师的素质做一阐述。
一、深化课改,提升层次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无论怎样转变,都会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就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探讨及评价还未达成共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尚未建立,缺乏参照体系。尽管如此,教师要抓住契机,深层次探讨符合各个不同阶段和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规律,结合本地、本校、本班实际,打造自己特有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层次,将自己由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合格语文教师转化为一名新形势下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
二、关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我们通常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评价上,却很少把注意力放在教师身上。而教师评价的成败与否同时决定了学生评价的成败;教师评价的进展与成熟决定了学生评价的进展与成熟。作为教与学的重要一方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兴趣,他们的教学乐趣同样也值得我们关注。如果教师上课没有一点乐趣,他们又如何能把自己所教的学生的乐趣调动起来呢?
1.带着微笑进教室,创造爱的意境。这需要教师在每一次进入教室之前,都要有一个酝酿过程。一个人他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但一定要有爱心。爱心是一个教师达到教育教学意境的首要条件,教师一定要有爱心,才能爱他的学生。教师对班级里成绩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够做到公平,对外来民工孩子更是带着点别样的情绪,觉得收下他们是累赘,是负担。在无怨无悔地付出的同时也在抱怨,在呵斥……毕竟,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他们的家长更多的是为生计在打拼,少了些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与关注、督促与引领。于是,在无形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的心态也受其影响。其实,尽心尽力了也就释然了,教师关注的不应该那么片面,应该以自己的光和热尽可能地去温暖着他们,改变他们。
2.联系生活,创设真实意境。小学生的思维属于形象思维,对感性的知识容易理解,也比较感兴趣。而书本的文字是抽象的,教师的讲解是理论的,这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差距,就造成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理解不了等被动、消极的学习现状。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究其根本原因,我们的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因此失去了新鲜的活力,丧失了人性的魅力。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语文不能局限于课堂,从而割断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为学语文而学语文,仅仅满足于学会几篇范文,而应该联系生活学课文,走出课本学语文,形成“由点到面,横串竖联,反复历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横向结构。这里的“生活”指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要为学生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项训练创设“解决问题”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多尝试、多体验、多积累、多运用,多说“生活语言”,多写“生活作文”,在广阔天地里读书、作文。
3.适当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提起自觉学习的意识。小学生往往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没有了积极性,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例如,课上犯困、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等,回到家里只想着玩,作业做得马马虎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没有压力感。教师不妨给学生制定学习的规则、奖罚等,通过多种手段的刺激,让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不认真学习是不行的,在教师的推力下,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上课前会告诉学生,要对上节课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抽查提问,如果答不上来,就要多做作业。其实,我提问的都是宏观方面的知识,如课文讲了哪些生字、有哪些人物介绍等,只要学生注意到了,都能答上来。之所以重点强调,就是让学生先入为主,在心理上引起注意,告诉自己,要认真听,不能偷懒。
4.处处提问,创造融洽的交流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某个话题开诚布公地互相提问,设疑激趣,使彼此对所要讨论的问题如剥笋一般,双方的疑问越来越少,越谈兴趣越浓。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融洽的快乐的交流意境,上课并非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间应该是平等民主的。
5.感情丰富,创造生活化、表演化的意境。小学生学习语言与大人相比带有很强的表演性。你可能会发现他们经常会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自娱自乐,旁若无人。因此,教师一定要使课堂表演化、戏剧化。角色扮演法多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设定一定的情境与主题,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练习某种行为方式或者体验某种情境下的心理,并最终将此应用于实际生活。具体操作时,角色扮演可以是集体参与的,即由教师编写剧本,设定主题、目标,并对各角色进行解释,由学生揣摩和表演角色,教师做指导或参与表演其中一个角色;也可以是个别表演,由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自己,教师扮演其同学;还可以让学生轮换扮演两个角色,其中一个角色由空椅子代替,让学生练习同想象中坐在空椅子上的人物谈话,或者让学生按照教师为其撰写的草稿,扮演角色。例如,让性格内向、回避退缩的学生扮演敢说、敢做、主动的角色。
6.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抓紧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师应采取“剥笋教学法”,把所要教的知识点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单词到句子,从句子到对话。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尝到学习的甜头。教师感到上课上得很轻松,感受到教育教学的乐趣。总之,教师是教学的风向标,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都在于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把握是否科学,教学实践的到位与否。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勇于面对挑战,在思想上、业务上努力探索,提升自身的素质。
小学语文素质化教学论文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素质化研究也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注重结合日常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素质化方向的研究,在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发挥现代手段作用、增强学生参与效果,以及融入情感促进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本文将做初步论述。
一、小学语文素质化教学应当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对象的研究。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和行为习惯的个体,教学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发展差异,组织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检测,通过检测来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对教学针对性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差异,设置了不同类型的目标,将教学目标设置为ABC三个层级,每一个层级分别对应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从优秀生到学困生都可以寻找到匹配的目标体系,接下来在分层目标体系的引领下开展差异性教学。从教学目标任务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提问难度的确定、作业量的多少、作业难度的高低,以及考试考核的分别组织等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以满足学生差异性的量体裁衣教学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提高学习自信心。
二、小学语文素质化教学应当发挥现代手段功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为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单纯进行口头讲解,无法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加深理解的目标,教师应当在提高教学生动形象程度方面下大功夫。实践证明,丰富的课堂信息和灵活的演示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成效的有效促进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笔者在教学中坚持自主设计教学课件与运用成品课件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课件与语文教学设计的融合水平,在补充教学信息、提高演示效果方面彰显其功能。小学语文教材中较为典型的景物描写以及科技类说明文难度较大,学生缺乏直观理解,一旦思维走进死胡同,理解的难度非常之大。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补充景观资料、科技背景信息,给学生增加形象的感知,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图文并茂的.生动教材,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理解效果,相对于单纯口头说教都会得到显著提高。笔者在现代化手段运用中侧重于体现精炼原则,既保证教学的生动效果,同时也降低教学时间的占用,使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为主导的格局不发生变化。
三、小学语文素质化教学应当增强学生参与效果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在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一点也不低于其他阶段的学生。他们渴望发言,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渴望在教学中融入进去,这样的特点为自主课堂的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广大教师要重视自主课堂建设,提高学生参与度,让语文教学素质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笔者在这一方面重视了学习载体和学习线索设置,在学习载体方面把学生编成合作小组进行探究,让一个人的思考和大家的讨论结合起来,让个人的观点和集体的思维融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探究的生动效果。另外,在学习载体的设置上侧重于将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出来,设计出引人入胜、启迪思维的思考题,让学生学习有线索有载体,大家既要深入思考,同时也积极讨论,有效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效果。实践证明,提高学生参与性的自主课堂建设是适应当前新课改要求的有效措施,既能够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也活跃了教学氛围,使语文教学向着高效深入的方向发展。
四、小学语文素质化教学应当融入情感促进因素
首先,情感在教学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有了积极的情感作为基础,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将会更深。小学素质化课堂建设应当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小学生在学习中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教师表扬的话语可以在学生内心产生涟漪,甚至是波涛,对其他学生也具有鲜明的导向引领作用。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都会积极运用鼓励手法,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好门槛原则,对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时,要尽可能体现差异,重点是对中后位置的学生多鼓励,降低表扬的标准门槛,让学生能够多获得一些鼓励和表扬的机会,多一些内心的积极情感体验。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友爱,营造浓厚的集体氛围,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探讨交流,尤其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基础,掌握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氛围也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打造素质化的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今后一段时期重点研究的内容。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将素质化语文课堂与新课改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能力发展和语文素养提升结合起来,与推动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更加细致深入地开展分析,扎实有效地推动教学模式优化与资源整合,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功能。
浅析初中语文素质教学论文
一、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目标方面。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达,而更注重知识得到的原理,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过往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达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不好的习惯,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与持续性。
(二)课程结构方面。强调课程结构应更加合理,平衡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以及科学教育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全方面学习,全方位发展,更加从学生的本体考虑。
(三)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重复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活”知识,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为学习其实是简单的、容易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四)课程实施方面。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老师安排的一些活动,学会动手和合作,锻炼与人交际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方面。考核学生不再死板地只是看分数的及不及格,更加注重学生后续发展,例如如果学生差五分以内及格,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热情,那老师完全可以给到及格分,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学生充分深刻地认识到努力就会有收获。与之前的死板教学评估标准相比,这可算是一大变化和进步。
(六)课程管理方面。原来实施的政策是教材一体化,现今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加强地方针对性,强调因地制宜,求同存异。
二、初中语文素质教学
在新课改的“督促”下,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群体所关注和身体力行的一个项目,在此,笔者阐述了几种有助于这个问题解决的几个具体措施:
(一)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并切实贯彻新课改理念。教师这个职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职业最好的写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师是被崇敬的,成为一名教师更是被憧憬的,所以为了使初中语文“跟上”新课改的“节奏”,教师应:
1.认真进行教案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理念的关键,一定要给予充分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应有的主角作用,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水平更是不同的,切勿为了省事而对学生不负责任。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适当降低难度,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这会使他们产生求取知识的'欲望。现今,少数老师出现了不负责任的现象,对教案的设计敷衍了事,或者纸上谈兵。这些都不利于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和实施,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强监督和指导。
2.创新教学方法,提起学生上课兴趣。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至关重要,所以要让学生提起对课堂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充分利用好这几十分钟,这就靠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领导人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民办性质的学校已经有了多媒体设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例如,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将要讲的课文的音频,同时可以举行小组朗读比赛,将听、说、读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了解将要学习的课文,加入学习语文的队伍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会使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快乐,减小学生对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自愿地学习。
3.课本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里指的素质教育,不仅包括科学文化方面,还包括思想道德方面。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与思想道德联系更加紧密,学好语文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让学生记住这篇课文,知道学过这篇课文,不应该只做表面文章,更应该让学生从学习这一篇课文中得到些什么。老师在讲一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联系自身实际或者结合亲身经历的事情来使学生感受情感的真实,从而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学生作为出发点,注意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激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学生拥有丰富多样的知识,从而形成庞大的“知识库”。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行动力,也可以事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要起到反作用,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潜意识认为局限于某个方面,适得其反。
(二)教育机构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新课改。教育机构对新课改贯彻实施起着重要作用,教育机构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便利的硬件条件,如拨款、出资构建相关设施,也可以想一些具体可实施的措施,通过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学校实施新课改的积极性。
三、结语
语文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息息相关,素质教育应该从语文入手。初中生属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可以说尚不成熟,可塑性比较强,素质教育对其的影响意义重大。通过初中教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循序指导,定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新课改为老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也应注意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地学习以及提高学习质量,继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伟大事业。总之,新课改实施贯彻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海梅.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素质教育[J].软件:教学,2013:(4).
[2]孙俊彦.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J].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8).
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方式研究论文
一、重视朗读,读出美的感受
朗读是将文字语言经过情感加工使文字语言有声化,使加工后的文字能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使人产生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于朗读这样说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老师有通过分析并使同学们感同深受的体会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使同学们的情操得到陶冶。把文字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化、视觉化,全方位地刺激同学们的审美判断,体会作品的感情,使同学们从视、听、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感情得以升华,达到语文的教学目的。
二、投入真情,发挥想象
现阶段初中教学教材中语文部分的散文都是堪称精典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是丰富的情感。怎么让这么美好的情感让同学们感受到呢?美好的情感是每个人所向往和追求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熏陶”。感受的同时发挥合理的想象,使情感在内心发酵,使审美情感趋于深层。
三、营造良好氛围,发现更美点
审美教育不是仅仅的几年学校教学就能完成,也不是单靠语文教学一门课程完成,这是一个非常宏大、有系统的工程。它是由个人、课堂教学、人文环境等很多方面组合完成的。单就课堂教学来说,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从各个方面为我们的学生营造良好的条件。良好的审美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要首先具备的,是要优于其语言教学的。一位语文老师的审美能力,既讲究科学美,又讲究艺术美。准确的、规范的发现文字所要表现的情感再创造性地利用美的语境,形象生动的把文字所要表现的美感传递给同学们。使同学们从思维的活跃到心智的提升,不断地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语文老师不但要在学习上营造美的鉴赏环境,还要在生活中影响同学们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自己的鉴赏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同学们识字读文的学科,而且它肩负着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审美教学的重任,所以语文课程老师身上的担子很重。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们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重要条件,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同学们认识美、发现美、向往美。
四、加强古典文学的学习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精髓源自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古典能够保存下来的都是精典词句,有着很深的文学性。同学们要想加强文学修养,就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不仅仅从课本中学习,更要注重课外读物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的了解中华民族的五千年传统文明,提高文学素养,在多种文明交汇碰撞的当前环境中站稳脚跟。各种意识形态创造了不同的文学形式,每一文学形式也直接反映意识形态的区别。在学习的同时,不要被物质控制肉体,而要抛开意识形式挖掘吸取文学精华。
五、合理评价,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老师的评价对于同学们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要学会运用,可以根据同学们的不同特点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当的拓展教学内容。针对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让同学们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同学们由简单的学习到组织教学,帮助老师实现完美教学,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的关键性作用,以及兴趣带来的快乐。初中时期是同学们形成自己独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要采取单一的讲授形式。要充分的调动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同学们主动地、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形成同学们完整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
总之,中学时期的教学是一个教学任务较重的时期,而教学研讨相对较少。可以说美育教学是下一阶段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革新的一个重点。在这一情势下,加强语文教学的研究工作,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是每一个初中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共同的课题,也是急需初中语文老师要共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的老师有责任在教学的实际中,将美育教育浸透在语文教学中,有责任让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感受美和学会审美。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方式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成员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探讨“愉快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学的开篇引趣有以下几种:
(1)审题入手,开门见山。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2)描摹开始,创设情境。情感只能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
(3)巧言悬念,引起注意。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巧立悬念,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底细的兴趣。
(4)介绍背景,作好铺垫。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人、事描写迄今已久,且带着浓厚的时代特点。这类文章,教师应先介绍当时当地的情况,这样既为学生学习下文做铺垫,又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乐意学。
描绘形象,品尝真情之乐。
形象性是美育的主要特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加之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要认知语言文字还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形成的生动的表象,并在形象的感染中受到教育。如学习有关描写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科技精英以及同龄伙伴的课文,只有当学生一旦感受到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征以后,才能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否则,把握不住形象,所感知的仅是一串苍白无力的文字,就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可见,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客体,没有鲜明、具体的形象,学生心中就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教学也就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习题训练,享受创造之乐。
当儿童通过感受、欣赏美,并进一步对客观事物作出审美判断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因此,加强习题训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习题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应用的好处,从而懂得创造之乐而积极创造。
常见的习题训练有两种方式。
(1)课堂练习。提倡课堂多练习较之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结构是一种新教学观,它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适当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每节课至少穿插20分钟左右的课堂练习。练习的内容紧密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代表性,有针对性,有层次,有梯度。练习的形式富有情趣性,生动活泼,有口答,有笔答,有小组讨论,其间还渗透着游戏和竞赛的情致。
(2)课外延伸训练。语文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往往会影响对有些课文的阅读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注意延伸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外结合、语文教学与社会活动结合,即配合课文,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兼收并蓄,拥抱知识之乐。知识的积累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得好:“知之愈深,受之愈切”。平时我们发现学生成绩呈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就是这个道理。应创设一定的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面临某种任务,在完成过程中不断培养其求知欲。小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强,逻辑抽象思维差,模仿能力强,独立创造能力较差。适度的模仿,学习别人的经验不仅应该而且必要。可让学生设置优美词句摘录簿,摘录平时课内外读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也使他们从中获得拥有知识之乐。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既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的妙处,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正如美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文教学观》一文。见1990年第6期《语文教学论坛》)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出处同上)这就是说,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
[1] [2] [3]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日益关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要自小学阶段开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结合当前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现状,及时制订针对性培养策略,着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质;培养策略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人们一直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大多语文教师一味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强行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学生的亲身感受,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地位,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语文素质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学生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质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一味强调学生考高分,导致学生语文素质得不到明显提升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以后,学习任务增多,很多家长与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够考取较高的分数,就可以顺利升入高一级重点中学。造成大多学校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同,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味应用灌输法,将学生考高分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反复讲解各个知识重点,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课外知识。
(二)一味依据教材内容开展
教学活动,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我国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小学语文教材并没有进行改革,而且大多语文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呈现尽量多的学习内容,但教学方法不能及时创新,而且大多语文教师不能将语文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性
(一)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小学生掌握丰富的生存技能,为学生以后开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素质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关键性地位,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
(二)可以彰显语文人文思想
学生学习语文不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更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语文学习存在于人的一生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创新语文教育模式。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开展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伟大作家梁晓声说“人的生命来之不易,教育则引导着人的生命发展”,学习我国经典美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是学生与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倡学生个性化成长,为学生增强情感体验创造大量机会,洗涤学生的思想与心灵。
三、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标准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互换,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启发者,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为学生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呈现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显现。
(二)要兼顾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语文教学要兼顾全体学生的成长,强调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保证每一名学生在语文学习顺利掌握语文知识。
(三)与学生生活密切联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经典美文,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与学生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必然会为生活服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与学生密切联合,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增加大量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生活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使小学生顺利融入到生活中,学会创造学会思考。
四、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策略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改变应试教育模式,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人,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利用语文教学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探索,深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作者的表达愿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开展语文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以利用下面这些方法:第一,详细讲解语言知识;第二,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第三,为学生听说读写创造大量机会;第四,带领学生参加大量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敢于创造性使用教材,在准确掌握新课标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分析文章内容,展现文章表现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密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
积累生活经验我认为可利用下面这些方法将当前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一,鼓励学生自主收看新闻节目,掌握当前最新信息;第二,为学生推荐大量课外阅读书目,如经典美文、诗歌、散文等;第三,带领学生进入科技工业园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第四,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生活;第五,带领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第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如观察家人的言行举止等。
(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游戏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传授丰富的语文知识。如在学习《学弈》一课时,我则设计了一个游戏,将学生分为二个小组,教师讲解课文时,要求一组学生自由活动,另一级学生认真听讲,然后安排几道作业题,检验二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勿需多说。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集中精神,一边听讲一边思考,才能理解所学内容,才能将其与自己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游戏可以将枯燥无味的语文学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活动,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语文,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总之,利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培养策略、创新培养方法,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工作,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坤.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培训,,(04).
[2]陈晓娟.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提升[J].科技创新导报,,(23).
[3]姜海萍.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1).
1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高校师范是培养教师的基地,而教师的个人修养会影响着无数的学生,因此师范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比其他专业院校的学生要求更加严格,其他专业的素质教育影响的是个人,而师范生的素质影响的是多数人。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包含一般道德和职业道德。一般道德是指在生活中,要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在个人修养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工作认真,生活勤劳节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工作中与人为善,团结他人,能够诚信谦让,大公无私,尊重他人。职业道德要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影响和引导学生成为诚实,正直的人,在工作中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出身或者智力因素来歧视他们。在言传的同时,更要用身教来引导。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身体素质要做到勤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身体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要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像抽烟喝酒,彻夜上网或者打麻将,这样不仅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违反了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人沟通,具备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会因为生活挫折就一蹶不振,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业务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专业知识是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专业的知识,这些知识仅仅依靠学校学习的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才能做到“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这样的境界;教学技能是教学的技术和方式,技能没有统一的模式,全靠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创造相应的方式,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文化素质是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师在掌握自己专业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跨科知识,像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涉及每一门学科,在当前网络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还要掌握熟练的信息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教学需要。
2师范生的人文素质结构和素质教育的意义
2.1师范生的人文素质结构
师范生的人文素质结构主要由人文知识、道德品质、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和心理教育组成。人文知识包括哲学,中国文学史,中外历史、地理、文明史、科技史和伦理学,除了这些必修科目外,还要学习大量课外知识,这样才能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道德品质包括传统道德和职业道德,传统道德包括我国的儒家思想,尊敬长辈,爱护他人,诚实守信,具有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等。职业道德是指在工作中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人格力量来影响学生,将学生培养成有礼貌,讲诚信,有高度责任的高尚人才。审美教育包括广义的审美和狭义的审美,广义的审美教育是指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狭义的审美是指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在生活中发现美。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艺术方面的学习,像通过美术、音乐、戏剧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来增加生活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心理教育是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来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掌握了心理学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来解决教学中的矛盾,帮助有心理隐患的学生解除烦恼。心理教育是培养人格教育的重要环节,完美人格不仅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和丰富的学识,还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才能勇敢面对。
2.2师范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掌握,是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高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因此在培养师范人才的同时,要将高素质放在首位,让这些教师用自己的素质去教育和影响下一代这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对于教师而言,具备多种人文知识,看问题就是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避免单一化。教师的工作和其他专业不同,面对的是具有思想的学生,这也是因材施教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今后的从业者,将和上世纪的人才要求大不相同。上世纪培养人才是单一化,掌握一项技能后,可以依靠这种技能生活一辈子。但新世纪这样的方式和社会发展不相符,在学校学到的技能,很可能在人到中年就失去了效用,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要掌握综合性知识,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学习新的技术。而综合性知识需要长期积累,这就要不同阶段的教育长期进行综合性知识渗透。能做这项工作的只有中小学教师,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综合型人文知识就至关重要。
3.1语文中的人文素质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仅因为它是母语的载体,还因为语文具有综合性。在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人文、历史、自然科学、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还有关于艺术方面的知识,如诗歌、戏剧、美术等,更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语文中的人文知识和专业的历史、心理学不同,语文中的这些学科知识大多蕴含在文学作品中,通过阅读来体会,具有“寓教于乐”的效果,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故事情节,比直接陈述更加让人容易接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人文知识,通常更容易理解。像勇敢面对挫折,如果要阐述这个道理,就会显得晦涩难懂,但在语文中,通过诗词,散文的体现,让人感受到这种精神境界。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之战的追思,抒发了对周瑜的敬仰。再联系到苏轼的生平,他有周瑜的才华,但一生蹉跎,到老也无所建树。造成这种境遇,并不是苏轼的过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最后,那句“一樽还酹江月”既表现了他的无奈,也表现了他的豁达。就这样一首词,不到一百字,却和历史、政治、心理学文学都有关联。这就是语文的`综合性特征。道德教育作为单独的科目,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做到有气节,有民族情怀,从专业层面上很难达到。但从语文中的文学作品中却能将这些思想渗透到学生心灵中。像儒家经典中的的《论语》、《孟子》通过一些小故事说明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一些文学作品中,通过诗歌、小说歌颂了气节、责任感的可贵。心理学也是这样,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的,比直接传授的印象更深。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通过稳重例举的古人事迹,充分诠释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这些世纪不仅给了司马迁力量,也给无数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带来了希望。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强的重要依据。
3.2师范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的方式
利用语文教学来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素质,主要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写作中来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知识讲解分析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阅读方式是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反映人物情感,以及一些创作方式来突出故事情节和蕴含的道理。掌握了阅读方式,就可以方便学生自己阅读。课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补充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涉猎到其他人文知识,像中外文学作品,中外历史,这些在课堂学到的都是有限的一部分,大多数需要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来完善。比如文学作品中的名著阅读,课文中只能选择一个章节,完整的作品还需要课外阅读。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体现,写作需要将平时学过的语文知识投入到运用中,也是学生性格、爱好的重要体现,每个人在写作中都要反映自己的人格特征。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写作来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活动,可以针对性地对这些不足做出补充。教师在写作方面,要让学生放开手脚,写真事,说真话,这样才能发现学生真实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道德观念。除了要求讲真话,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无论是写自己身边的事,还是写想象力丰富的诗歌或者小说,都要用到各种人文知识,像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这样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去学习这些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师要在评论方面给予真诚地鼓励和帮助,在评语方面要真诚地和学生交流,鼓励他们抒发真实的感情,摒弃大话套话,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只有个性鲜明的人,才能成为有担当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丁钢,李梅.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11).
[2]郝佳.高师院校师范生人文素养现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3]金荷华.当代师范生素养的价值追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5).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论文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的重要性
多元化教学主要包括教学性质多元化与思维方式多元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系统地从多个角度来开拓教学。由于初中语文包含的内容丰富,相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能力、渗透情感等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已不再是简单的读与写结合,因此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从而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多元化教学也可称为多思维教学,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得以加深。
二.实施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策略
制定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涉及文本了解与分析、写作与阅读能力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思维能力、情感因素以及拓展能力。我们以语文阅读为例制定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初中语文阅读最重要的是对文本的了解:首先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及深刻含义,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上去分析文本的主旨,当学生对文本的主旨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便集中从几个不同角度来对文本的主旨进行梳理、分析,而对于同一个观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进行分析,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进行论证。这就是思维模式的多元化,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讲解、分析、指引等方式让学生形成观察思维、联想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一系列的思维能力。
三、实践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途径
教学内容的多元解读初中语文阅读最重要的是对文本的了解,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语文教学中,多元解读遵循了教育的本质,以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为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性,在新课下多元化学习问题被多次提到,倡导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并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将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营养,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教学成果的多元评价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下,笔者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总成绩=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从学生的口试、访谈、现场观察、专题作业、制作、优秀表现记录、答辩、轶事记录等方面评价平时成绩。在评价过程积极调动学生全面参与评价过程的积极性,如在语文课堂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典型范文进行修改,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进一步完善,并要求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此时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取更多的“评价”信息,这对于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
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教师通过实施多元化教学,从多个角度来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语文教材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渗透情感、情景以及直观感受,以此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语文想象力空间,从而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