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虞山记》沈德潜朝代:清代
《游虞山记》年代:清代。作者:沈德潜。别称:沈归愚。字号:字碻士号归愚。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江苏苏州府长洲。出生时间:1673年12月24日。去世时间:1769年10月6日。主要作品:《游虞山记》《夜月渡江》《过真州》《吴山怀古(四首选一)》《过许州》等。主要成就:在诗论上提倡“格调说”。祖籍:浙江吴兴。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游虞山记的详细介绍:
一、《游虞山记》的全文 点此查看《游虞山记》的详细内容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
未果。辛丑秋,
将之江阴,舟行山下,
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
丙午春,复如江阴,
泊舟山麓,入吾谷,
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
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
明晨,天欲雨,
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
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
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
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
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
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
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说近荒惑,然有迹象,
似可信。行四五里,
层折而度,越峦岭,
跻蹬道,遂陟椒极。
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
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
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
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顷之,雨至,
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
雨歇,取径而南,
益露奇境:龈腭摩天,
崭绝中断,两崖相嵌,
如关斯劈,如刃斯立,
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
肖其形也。侧足延,
不忍舍去。遇山僧,
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
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
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
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
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
人莫能名。余识其言,
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
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
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少霁,自山之面下,
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
不能更游。噫嘻!
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
为践游屐。今之其地矣,
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
俱未探历。心甚怏怏。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
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
继焉索索,欲求余味,
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
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二、赏析
这篇文章写虞山之景,无论描摹近石远山,还是写苍烟渺霭,都具有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状物写景的功力。这篇文章抓住了不同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刻画逼真,文末写回望虞山:“令人欲反棹复至。”表现余味未尽,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游虞山记》沈德潜其他诗词
《游虞山记》、《过真州》、《吴山怀古(四首选一)》、《夜月渡江》、《过许州》。四、译文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但是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天气不能阻止我前往。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登上石径,就可到达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非常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齦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对着张开,像门这样分开【关,门闩,指门,见《信陵君窃符救赵》】,像刀刃这样直立,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立了很久,但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 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隐藏着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阴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而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为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
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
相同朝代的诗歌
《道中作·行路艰辛叹未曾》、《秋堂对弈歌为范处士西坪作》、《赠顾行人抱桐先生》、《赤金峡道中作》、《出守临安·惜别翻愁聚》、《题马和之十八应真卷后》、《登钟山放歌》、《出守临安·丽藻争春发》、《出守临安·少住终何益》、《天庆宫观刘銮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