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哀诗三首·其一相同朝代诗歌 七哀诗三首·其一相同朝代诗歌有哪些

2022-12-08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七哀诗三首·其一》王粲相同朝代诗词:

《幽通赋》《苏武传(节选)》《封燕然山铭》《明堂诗》《白雉诗》《辟雍诗》《灵台诗》《高帝求贤诏》《论功歌诗》《咏史》

《七哀诗三首·其一》相同朝代的诗词:《幽通赋》、《苏武传(节选)》、《封燕然山铭》、《明堂诗》、《白雉诗》、《辟雍诗》、《灵台诗》、《高帝求贤诏》、《论功歌诗》、《咏史》作者:王粲。年代:两汉。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七哀诗三首·其一的详细介绍:

一、《七哀诗三首·其一》的全文 点此查看《七哀诗三首·其一》的详细内容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攀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攀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二、背景

此诗写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催、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劫掠,这时王粲逃往荆州,依靠刘表以避难。此诗是王粲初离长安往荆州时所作,当时他是十六岁。

三、赏析

“七哀”,《文选》六臣注吕向注云:“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这是望文生义。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西京,指长安。东汉都城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故称长安为西京。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长安乱得不成样子,是因为李傕、郭汜等人正在作乱,他们大肆烧杀劫掠,百姓遭殃。这两句写社会的动乱。诗人正是在这种动乱之中离开长安的,这里交代了诗人离开长安的原因。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以后的去向。“复”,值得注意,这说明诗人的迁徙不是第一次。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驱使吏民八百万人入关,诗人被迫迁移到长安,此时为了避难,又要离开长安。“中国”,中原地区。我国古代建都黄河两岸,因此称北方中原地区为中国。“荆蛮”,指荆州。荆州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楚国本称为荆,周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楚在南方,故称荆蛮。这两句是说,离开中原地区,到荆州去。这是因为当时荆州没有战乱,所以很多人到那里去避乱。王粲因为荆州刺史刘表,与自己是同乡,而且刘表曾就学于王粲的祖父王畅,两家有世交,所以去投靠他。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写离别时的情景。这两句是互文,“悲”的不仅有“亲戚",还有“朋友”;“相追攀”的也不仅有“朋友”,还有“亲戚”。诗人描写送别时的表情和动作,固然是为了表现诗人和亲戚朋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制造一种悲惨的气氛,使人感到这是一场生离死别。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这是“豺虎”作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场战乱造成的悲惨景象,以上是“鸟瞰”,下面六句写的才是典型事例:“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六句同样紧承“出门无所见”。诗人见到的不仅是“白骨蔽平原”,还有“饥妇人”弃子的事。妇人爱子,这是正常现象;妇人弃子,这是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战乱。因此,诗人以惨绝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鲜明而生动,催人泪下。兵乱之后,其可哀之事,写不胜写,但用‘无所见’三字括之,则城郭人民之萧条,却已写尽。复于中单举妇人弃子而言之者,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和悲痛。诗人乘马继续向前行进,“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东。诗人南登霸陵高处,回首眺望长安,自然会想起汉文帝及“文景之治”。如果有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在世,长安就会不如此混乱、残破,百姓不至于颠沛流离,自己也不至于流亡他乡。登霸陵,眺长安,诗人感慨万端。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连同上面两句,同为全篇的结尾。下泉,是《诗经·曹风》的篇名。“下泉人”,指《下泉》诗的作者。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面对着动乱的社会现实,诗人才懂得《下泉》诗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急切心情,因而从内心发出深深的哀叹。 《七哀诗》的成就,在于由悲天悯人的情怀,细致入微的描写、真实客观的记录。

四、译文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五、《七哀诗三首·其一》王粲其他诗词

《七哀诗》《登楼赋》《七哀诗》《从军诗》《安台新福歌》

六、注解

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

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中国:中原地区。

委身:置身。

荆蛮:即指荆州。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出门:走出门。

原:郊原。

饥:饥饿。

抱:抱着。

泣:哭泣。

挥:挥洒。

完:保全。

弃:离开。

忍:忍心。

言:语言。

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岸:高坡、高冈。

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流入地下的泉水。

喟然:伤心的样子。

相同朝代的诗歌

《幽通赋》《苏武传(节选)》《封燕然山铭》《明堂诗》《白雉诗》《辟雍诗》《灵台诗》《高帝求贤诏》《论功歌诗》《咏史》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七哀诗三首·其一的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