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切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你做事要用夏变夷,切不可粗心大意。
2、我们要宽打窄用,切不要大手大脚。
3、做人,切不可目空一切,而应虚怀若谷。
4、学习写作要披沙拣金,切不可记流水账。
5、干什么事都应仔细,切不可草草了事。
6、干事就该一鼓作气,切不可拖拉应付。
7、切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
8、学习上切不可走马观花,否则害得是自己。
9、领导干部讲话要慎重,切不可信口开河。
10、时光一去不复返,切不可虚度。
11、客队兵强马壮,雄心勃勃,切不可藐视。
12、切要用事实说话,切不可道听途说。
13、医生成功地为他做了癌切手术,恩同再造。
14、指出别人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切不可添枝加叶。
15、这是敌人的缓兵之计,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16、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脱离实际。
17、对工作上的拖沓现象,我们切不可熟视无睹。
18、在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切不可心猿意马。
19、做任何事都要量力而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20、没有祖先哪有我们?为人子孙切不可数典忘祖。
关于【切】扩展阅读
【切】汉语拼音为:qiè。
【切】笔画数为:4
【切】笔顺为:一 し ㇆ ノ
【切】部首为: 刀
【切】五笔为: AVN
【切】基本意思:[ qiē ]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西瓜。把肉~成丝儿。~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 qiè ]1.合;符合:文章~题。说话不~实际。2.贴近;亲近:~身。亲~。3.急切;殷切:迫~。恳~。回国心~。4.切实;务必:~记。~忌。~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切】解释:切,qie,从七从刀。(1)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2)同本义[cutintoparts;slice]。如:切花(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或枝叶);切心(比喻痛切);切肺(祭祀所用的肺);切象(切,割取。取象以作比喻);切腹(剖腹自杀);切菜;切肉(3)治骨。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cut]。如:切错(治理器物);切玉(割玉);切镂(镂刻;雕刻)(4)切磋。指学行上切磋相正[comparenotes]。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5)直线、曲线或面等与圆、弧或球相交于一点[tangent]。如:切面;切球;切圆。(1)摩擦;接触[rub]切,摩也。——《广雅》不待切脉。——《史记·扁鹊仓公传》可切循把握。——《淮南子·原道》(2)又如:切齿(咬紧牙齿。形容痛恨);切磨(摩擦;摩搓);切摩(摩擦);切循(抚摩)(3)契合。与…相一致[correspondto]。如:不切实际;译文不切原意;切正(恰切平正);切用(切合实用);切至(犹切当);切事(切合情事);切病(切中弊病)(4)一定要[besureto]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