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失常有哪些表现和危害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会吃才能得健康,吃不在高档而在于有益,吃不在口味而在于营养。要想远离疾病,健康长寿,就要防止五脏功能失常,就要防止“病从口入”。
1.五脏失常,百病之源
众所周知,五脏健康的人病痛少而长寿,而五脏功能失常则是许多疾病产生之根源。因为人是一个生命整体,而五脏是人体的核心器官,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要想远离疾病,健康长寿,就要防止五脏功能失常。
王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营销经理,在外应酬多,饮食没规律,虽然只有30岁,但总感到头晕头痛、精神疲惫、胸闷、右胁胀痛。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内脏出了毛病,年纪轻轻就患了冠心病、脂肪肝、胆囊炎等多种疾病。
杨先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平时喜欢喝酒吃海鲜,这几天双膝关节出现红肿热痛,不能行走。结果到医院检查,发现尿酸很高,医生告诉他得了痛风病,是肾脏排毒功能出了问题。
……
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现代人之所以各种各样的疾病层出不穷,究其原因都是“五脏失常”在作怪。
所谓“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五官、四肢、百骸通过经络与五脏相通,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如肾与耳相通,肝与目相通,肺与鼻相通,心与舌相通,脾与口相通。
人体躯体的皮、肉、脉、筋、骨,也分属五脏所主管,如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肝主筋,肾主骨。
中医所讲的“六腑”,指的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五脏与六腑也相配合,中医学中称为“相合”,又叫“互为表里”,其中“三焦”与“心包”相合,不在本章讨论之列。脏为阴属里,腑为阳属表。以五脏为核心,配合六腑,主管五体,开窍五官,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内外沟通,从而形成了一个生命整体。
而脏与脏之间的关系,除了形体上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外,还通过五行生克制约关系而达到一个功能上的相对平衡状态。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木的特性
生发、条达。凡具有生长、升发、条畅、舒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木。“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具“木”的特性,所以肝属“木”。
火的特性
炎热、向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火。“心”为“君主之官”,好像人体内的“太阳”,具“火”的特性,所以心属“火”。
土的特性
长养、化育。凡具有生化、养育、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土。“脾”为“仓廪之官”,具“土”的特性,所以脾属“土”。
金的特性
清肃、敛降。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金。“肺”喜润恶燥,性喜肃降,具“金”的特性,所以肺属“金”。
水的特性
滋润、下行。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水。“肾”为“作强之官”,主管泌尿、生殖,具“水”的特性,所以肾属“水”。
在自然界,五行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助长和滋生的关系,叫相生,即母子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而脏与脏的功能状态之间,同样存在着这种相生关系,如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土生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金生水,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道以助肾水;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五行之间除相生关系外,还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相克关系。五行相克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如木克土,肝木条达则有助于疏泄脾的壅滞,但相克太过,则会导致脾胃受损;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但相克太过,则会出现肺气亏虚;土克水,脾运化水湿则可防止肾水泛滥,但相克太过,则会导致肾气虚弱;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但相克太过,则会出现肝脏亏虚;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亢盛,若相克太过,则会导致心阳不足。
五行系统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调节作用,中医称之为“制化调节”。这种调节是双向的,从而保证了“五脏”在功能上的协调平衡。
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调节作用,使人体恢复平衡,中医称之为“胜覆调节”。五行的生克,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太过或不及的情况,使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出现相乘、相侮的反常情况。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一脏有病,出现功能失常,不但会出现本脏的生理功能改变,而且其他脏腑的功能也会受此影响。如肾主骨生髓,肾气不足,肾的功能出现失常,则会引起腰酸腿痛、耳鸣耳聋、阳痿遗精等肾虚症状,日久不治,还会影响“心”的功能,出现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等症。
因此,想要健康长寿就必须抓住养好五脏这个根本,只要五脏健康,才能减少疾病。人们常说“三分治,七分养”。这“七分养”中,很大成分是调养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