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又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指小儿智力正常或者接近正常,而平时注意力却不能集中,自制能力较差,活动量多于正常小儿,情绪管理不足,性情急躁容易冲动、任性,整日坐立难安,稍大些的会有学习困难等系列综合症。
本病症男孩较多,而且常见于3〜7岁的小儿。据统计,本病的发病率高达3%〜9%,在我国,一个班可能就有1〜3名小儿患有多动症,是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健康问题之一。
多动症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环境污染、产伤(出生前后轻度脑损伤)、代谢异常等有关,也有因为孕妇大量饮酒、抽烟、滥用药物等引发。据统计,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小儿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专业人士认为环境污染,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小儿轻度铅中毒也是造成本病的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小儿到了青春期病情会渐渐好转或者基本能够痊愈。
中医将小儿神志涣散、多语多动、冲动不安等归属于中医理论中的“躁动”“脏躁”证之中;而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活动量过多,智力却基本正常等与“失聪”“健忘”之证极为相似。
中医认为,造成多动症的主要原因有:
1.先天禀赋不足:父母平素体质偏弱,孕期精神状态失调等,影响了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肾精不足、肝肾阴虚等证。容易出现阴虚阳亢、心神不宁之好动不安、冲动任性、静坐困难等症状。
2.产伤以及其他损伤导致小儿气血瘀滞,心肝失养而神魂不宁。
3.后天养护不当:过食辛辣生冷食物导致脾胃受损;病后失养,使心神失养。
4.情志失调:教育方法失当,过度溺爱,放任自流,致使小儿所欲不遂,心神不宁,躁动不安,任性冲动等。
中医常见的多动症证型及表现:
1.心脾两虚型:注意力难以集中,安静不下来,多动但不暴躁,做起事情有头没尾,睡眠质量差且梦多易醒,健忘,容易出汗,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手脚不温,大便稀。
2.肝肾阴虚型:好动不安,静坐困难,容易冲动、任性,学习困难,手足心热,多梦盗汗,乏力腰酸,大便秘结。
3.痰火扰心:多动话多,烦躁不安,容量冲动、任性,自控能力较差,精力不集中,丢三落四,食少口苦,睡不着觉,大便干,小便黄。
推拿手法
由于多动症病因较为复杂,每个儿童所表现出来症状也大不相同。治疗时,如孩子没有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则以点按穴位为主,以达到滋养肝肾、补益心脾、化痰宁心之效。然而由于儿童容易躁动不安、冲动任性等情况,手法操作过程就要注意用力缓和平稳,并要不停地与患儿进行语言和肢体动作的沟通,必要时播放一些儿歌或是轻音乐,使其尽量放松,消除紧张情绪,经过几次治疗后大多数都能很好地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多动症的推拿手法治疗措施要依据病因进行:
1.心脾两虚:腹部推拿三法1遍,背部八法1遍,点揉足三里、太阳、百会、四神聪穴30秒,头部五条线各5次,推两侧鱼腰穴各30次,开天门30次,梳头法、提抓头皮各50次,补心经、补脾经各200次。
2.肝肾阴虚:腹部推拿三法1遍,背部八法1遍,头部五条线各5次,推鱼腰穴左右各50次,开天门30次,梳头法、提抓头皮各50次,补肾经、清肝经各200次,点揉太阳、百会、四神聪、三阴交穴各30秒,双手拇指或大鱼际搓揉双侧涌泉穴至局部皮肤发热。
3.痰火内扰:腹部推拿三法1遍,背部八法1遍,清心经、清肝经各200次,点揉天突、膻中、太阳、百会、四神聪、小天心穴各30秒,头部五条线各5次,开天门30次,推左右鱼腰穴各50次,梳头法、提抓头皮各50次。
生活小贴士
1.小儿多动症虽预后良好,痊愈的概率较大,但症状较明显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免影响身心健康。
2.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和行为疏导。
3.对于大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动作笨拙的小儿要积极配合康复师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4.家长要多关心、多体谅,更要多多支持和鼓励,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切忌责备和打骂。
5.逐渐培养其有规律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于不良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应及时给予引导、纠正,不要迁就,尤其对于有一定危险、攻击性和破坏性的行为,家长要多留心防备,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6.既要保证小儿充足、合理的膳食营养,又要避免吃一些带有刺激性和提高兴奋性的食物及饮品。
7.不要使用含铅的食器,也尽量不让小儿吃含铅较高的食物,比如松花蛋、爆米花、薯条、葵花籽、各种贝类等。
8.尽量不要食用含铝的食物,比如少吃油条等,更不能使用没有涂膜的铝制食器,因为体内铝超标会引发智力和记忆力减退。
9.不宜食用含人工色素、香精的食物,比如可口可乐、蜜饯、果汁、蛋糕上的色素裱花和添加了调味剂的食品。
10.应选择以高蛋白、高磷脂以及含铁、锌、维生素较丰富为主的食物,比如蛋类、精瘦肉、动物肝脏、鲜鱼类、玉米、水果、叶菜类以及黑木耳、坚果、芝麻、黑豆等。
11.可以用龙眼肉、百合、淡竹叶、合欢花、酸枣仁、莲子肉、茯苓、芡实等分别做成茶、汤、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