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2024-07-17 来源:化拓教育网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及处罚标准。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不将应移交司法机关的案件移交,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犯罪主体为行政执法人员,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根据刑法规定,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造成严重后果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涉嫌特定情形者应予立案。行政执法人员应遵纪守法,否则将面临严厉制裁。

法律分析

一、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行政执法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行为首先必须是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的。其次是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最后是不移交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犯罪。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是行政执法人员,具体是指在国家公安、工商、税务、海关、检疫等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公务人员。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故意不移交,明知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而对这种后果的发生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处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法案件不移交的;

2.3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3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

3.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

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在上文中也回答了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构成要件

是什么

,作为我国的行政执法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所以更加要做到遵纪守法,如果出现了触犯法律规定的情况,同样受到严厉的制裁。

结语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不将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情节轻微的,可处以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情节严重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行政执法人员作为政府形象的代表,应遵守法律,一旦触犯法律,将受到严厉制裁。因此,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守职责,维护公正与法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检察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检察官的职业尊严和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检察官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

对检察官及其近亲属实施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侵害、威胁恐吓、滋事骚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从严惩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