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
生,就是 指通过各 种方法颐 养生命、 增强体质 、预防疾 病,从而 达到延年 益寿的一 种医事活 动。中医 养生重在 整体性和 系统性, 目的是预 防疾病, 治未病。 中医理论 的著名代 表作品是 《黄帝内 经》。2 008年 6月7日 ,中医养 生经国务 院批准列 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202 3年4月 26日, 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 发布《中 医养生保 健服务规 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西医治病,怎么比?
。。
中医自古就只是个养生的学问,“药补不如食补”,所以中医说吃药乃最下策,而需要吃药的病也只是一些看起来很轻的病,甚至西医可能都不叫病。当吃药也治不好时,那就是“病入膏肓”了,疑难杂症无药可医,《扁鹊见蔡桓公》就是个例子,“疾在腠理病在肌肤”,所谓腠理之疾在现在看来恐怕也不过就是脸色不好,比如什么脸色发黑或发红,舌苔白了或红了等等,这些症状西医检查来检查去,俩字:没事,中医就不这么看,“不治将恐深”。等病在肠胃时才提到需要吃药,但很明显病人没有什么症状所以也不当回事。所以等最后“桓侯体痛”,等这时想起找医生了,但是医生早就说过“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我就是治不好了,谁叫你早些时候不积极治疗?但是,来到现代,神奇的西医(或者叫现代医学)来了,可以用各种方法各种play将膏肓之病调教好。所以现在大家纷纷质疑中医而捧西医,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大家喜欢拿现代医学的思想来否定中医,这理论基础就不同吧。。。中医讲五脏,不是单解剖学上的脏器,举个栗子,比如肾虚症,中医讲肾作用就是“藏精”,不单单是指肾脏,中医里肾还管到毛发、耳朵、OOXX能力等等,再就是虚,肾虚的话症状有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晃白、小便频多、遗精早泄、舌苔淡白、脉细弱(来自百度),还有我了解的像腰酸腰腿凉,四肢发软,耳鸣脱发等等,我有段时间撸的比较多每次撸完就有点耳鸣还腿软,后来控制了一段时间禁欲吃六味地黄丸,后来再撸时就没这事了,亲身经历(顺便一提耳鸣在西医上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只提出过一些可能的机制),即使有这种种症状恐怕没几个人会觉得自己生病了吧?所谓“虚”从西医看就根本查不出毛病,或者说“无药可医”,但中医却可以将这些虚症调理好,而且肾虚还分类,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治肾虚,但阴虚可以用阳虚越吃越虚,这些东西西医根本没法解释,所以西医说没研究出撸管过多有什么坏处,中医却说会肾虚,这就体现出差别了。
中医几千年发展,到最后还只是停留在养生,恐怕其主要功能也就止步于此了。但中医对自身体质引发的许多症状却很有效(比如失眠神经衰弱贫血更年期等等),所以我认为其理论还是有科学性的。中医在某些方面也有优势,比如我的偏头痛,这也是一个发病机理尚不十分不明的疾病,以前一直吃芬必得止痛,但这药吃多了会越来越没用而且副作用大,后来疼的时候去过一次中医院,后脖子给我扎了几针,确实感觉轻松了不少,而且应该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我个人觉得中医治病的原理是增强自身的自愈力和抵抗力,针灸可以刺激神经,对很多神经症比如偏头痛有效,但是对于癌症之类的“疑难杂症”再增强自愈力刺激神经也是徒劳的,因此疾病治愈率低,所以现代人看来中医一无是处,但若按中医养生之道规律生活,恐怕一些病就不会找到你。
我没学过医,中医西医都信,前几年我妈生病,吃药打针做手术,但术后恢复医院却给开的中药方子,所以两者各有优势各有盲点,互补才是正道。总结:中医本来就不是用来治病的,不用比了大家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