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欺诈行为中的真相隐瞒者

2023-10-12 来源:化拓教育网

合同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段包括虚构合同主体、虚设担保、设置陷阱和携款逃匿。虚构合同主体是最常见的手段,即以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虚设担保是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设置陷阱是诱骗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但行为人无履行能力。携款逃匿是收到货款或财物后逃匿。这些手段都构成合同诈骗犯罪。

法律分析

(1)虚构合同主体,即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这是合同诈骗犯罪中最惯用、最常见的诈骗手段。

(2)虚设担保。即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行为。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作担保,是指行为人提供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汇票、本票、支票等金融票据)支付定金或作为抵押物。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是指行为人以虚假的证明行为人对房屋等不动产和车辆等动产具有所有权的证明文件,即以自己不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作抵押物。

(3)设置陷阱。即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取得和履行合同的行为。此种诈骗方法最具欺骗性,行为人本身并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诚意,却与他人签订合同,先付给小额货款或少量货物,制造准备履约的假象,骗出全部货物或货款后,就采取推、拖、躲、赖等手段不履行合同的其余义务。

(4)携款逃匿。即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的财物后逃匿的。行为人通过合同取得对方的货款、预付款后直接逃匿,或者取得对方的货物后立即低价倾销,将赃款占为己有,逃之夭夭。这种行为本身就足以表明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其犯罪性质容易认定。

结语

合同诈骗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虚构合同主体、虚设担保、设置陷阱和携款逃匿。通过伪造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及以虚假票据或产权证明作担保,诈骗者常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继续履行合同。另外,收取对方的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物后逃匿也是一种常见手段。这些行为都表明了犯罪故意,其犯罪性质容易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