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违约金与约定违约金是两种不同的违约金形式。法定违约金是根据法律明文规定的比例计算,而约定违约金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根据具体情况,法定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和数额会有所不同,而约定违约金则需要符合合同的有效性。
法律分析
1、法定违约金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为法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在一些法规中,明文规定的违约金比例。合同对违约金作了原则性规定,且有关条例规定了违约金比例,适用法定违约金。在此情况下,由于合同的内容、违约的性质、程度的不同,确定违约金的方法与数额也有所不同。有关条例明确规定了违约金比例的,即可按该比例直接计算出违约金的数额。有关法规只规定了违约金一定比例范围。这需要通过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或合同仲裁机关确定一定的比率,才能计算出违约金的数额。2、约定违约金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为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一种合同关系,称违约金合同。这种合同属从合同。主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是诺成合同,与定金合同不同,不以预先给付为成立要件。约定违约金又是一种附条件合同,通常,违约行为发生,违约金合同生效约行为不发生,违约金合同不生效。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和争议解决途径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和争议解决途径是劳动法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在劳动合同中,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即构成违约,违约方需支付违约金作为补偿。计算违约金的方法通常涉及违约程度、合同金额、损失情况等因素,法律法规对此也有具体规定。同时,劳动合同违约引发的争议也需要解决。当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时,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争议。各种解决途径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雇主和劳动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是劳动合同违约金问题的关键目标。
结语
合同中的违约金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两种形式。法定违约金是根据法律明文规定的违约金比例计算,而约定违约金则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金额。在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计算方法涉及违约程度、合同金额和损失情况等因素,法律对此也有具体规定。当双方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确保合同有效执行是劳动合同违约金问题的关键目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