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全日制用工工伤的认定方法

2023-10-01 来源:化拓教育网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职工认定为工伤的七种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伤、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伤、履行工作职责受暴力伤害、患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受伤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上下班途中受交通事故伤害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非全日制员工工伤认定程序与赔偿标准

非全日制员工工伤认定程序与赔偿标准是指针对非全日制员工在工作中发生工伤时,进行工伤认定和相应赔偿的规定和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非全日制员工工伤认定程序主要包括工伤鉴定、申报、审核和裁决等环节,确保工伤认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赔偿标准也是非全日制员工工伤认定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医疗费、伤残赔偿金、丧葬费等方面的补偿。合理、公正、及时地认定工伤并给予相应赔偿,不仅保护了非全日制员工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应当包括多种情形,如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等。此外,还包括工作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以及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伤害等情形。对于非全日制员工,工伤认定程序和赔偿标准也是保障其权益的重要内容,确保公正、准确地认定工伤,并给予相应的赔偿,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