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两弹一星什么意思

2023-05-18 来源:化拓教育网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年代中国在导弹、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以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2月10日晚,腊月二十九,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的消息从这里传出。几乎第一时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士收到一条短信:祝贺近火制动成功!

短信发送人,是孙家栋。

“无论是嫦娥五号完成取样、成功返回,还是‘天问一号’近火制动,每次任务完成以后,孙老总都一定会给我发个信息。”叶培建告诉记者,之前有重要任务,孙老总都会亲自到发射场,“这些年,他年纪大了,走不了太远的路,就给我发信息,我替他转达祝贺。”

耄耋之年,航天仍是孙家栋最关心的事。就像3年前他在“风云二号”系列最后一颗卫星——“风云二号”H星发射现场说的那样,“搞了一辈子航天,它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1951年,孙家栋应召入伍,获得去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的机会。1957年,毛泽东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了中国留学生,当时孙家栋在现场聆听了讲话。

“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那一刻,28岁的孙家栋热血沸腾,他下定决心:“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事情,就去干”。

这样想,也这样做。1967年,钱学森亲自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由此开启了孙家栋为之奉献一生的航天事业。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那一年,孙家栋41岁。

“消息公布以后,我们坐车往天安门广场跑,但根本进不去,人山人海,都在庆祝。”孙家栋回忆道,“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最大的感受是“扬眉吐气”。

扬眉吐气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那时,中国航天没有资料、没有经验、没有专家,几乎一张白纸。要在“一穷二白”中白手起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现在看简单,但那个年代第一次搞,就连一个满足质量的简单的21芯插头都找不到。工业水平、科技水平都有差距。”孙家栋这样形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和壮举。

“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站得高、看得远、能提前谋划”

“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在航天专家黄江川心中,自己从毕业刚入行,到成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始终是他的偶像,是领导,更是老师。

1986年,黄江川硕士毕业,一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就参与了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研制论证工作,当时的工程总师正是孙家栋。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出任工程总设计师。

很多人不理解,孙家栋早已功成名就,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孙家栋回答:“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