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重阳节插茱萸是什么植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05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5:20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

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

茱萸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腐殖质土或壤土种植为佳。育苗场地的整地,要求深翻细耙,每亩施有机肥3 000千克,整平后作1.5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嫁接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难以生根。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苗株定植成活后至封行前,每年于春、 夏、秋各松土除草1次,以促进根系生长,迅速扩大树冠。

(2)追肥。定植成活后,每年春、秋各施基肥1次,视树龄大小,每株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10~50千克和过磷酸钙1~3千克,于树旁开环状沟施入。成年结果树还应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生理落果期,每株追施0.2千克的尿素1次。另外,盛花期喷赤霉素水溶液2次,盛花期和幼果期叶面喷施0. 2%翠姆硼肥3—4次,0.3%尿素和0.2%翠姆磷酸二氢钾交替喷施3—4次,可提高坐果率,防止落花、落果。

(3)灌溉。定植后的当年或成年树在花期、幼果期以及夏季遇干旱时,要及时进行灌水保苗和防止干旱引起的落花、落果现象。

(4)修剪。较适宜的树形是自然圆头形,如密植,应采用自由纺锤形。修剪除了拉枝、环剥、摘心外,主要做好串花枝的回缩,促长枝的重截和疏除。树冠交接后,还应注意对交接主枝的回缩和换头改向,以保持强健的树势,培养更多的结果枝为主,调节好生长与结果的平衡关系,保持树冠内通风透光,促发短而壮的新梢。进入盛果期后,还要搞好过密大枝的疏除及徒长枝的摘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5:21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戴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生长于温暖地带,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 形,长5.5-10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稀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脉腋密生淡褐色丛毛,中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起,近于*,侧脉6-7对,弓形内弯;叶柄细圆柱形,长0.6-1.2厘米,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稍被贴生疏柔毛。

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有总苞片4,卵形,厚纸质至革质,长约8毫米,带紫色,两侧略被短柔毛,开花后脱落;总花梗粗壮,长约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裂片4,阔三角形,与花盘等长或稍长,长约0.6毫米,*;花瓣4,舌状披针形,长3.3毫米,*,向外反卷;雄蕊4,与花瓣互生,长1.8毫米,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2室;花盘垫状,*;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贴生疏柔毛,花柱圆柱形,长1.5毫米,柱头截形;花梗纤细,长0.5-1厘米,密被疏柔毛。

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5:21

您好。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生长于温暖地带,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插茱萸习俗,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历史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直至*时期,一些文人秋季聚会请贴的常用款式为:“×月×日,登高萸觞,候光。”到*以后,茱萸风俗逐渐衰退。但民俗仍然保留着。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