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23:43
余光中诗集
扬子江船夫曲
算命瞎子
西螺大桥
招魂的短笛
钟乳石
我之固体化
天问
火浴
石器时代
或者所谓春天
星之葬
纱帐
五陵少年
第三季
圆通寺
春天,遂想起
连环
银叶板痕
民歌
海棠纹身
问烛
乡愁
莲的联想
等你,在雨中
碧潭
当我死时
在冷战的年代
灰鸽子
大江东去
下次的约会
白玉苦瓜
永远,我等
夜色如网
月光光
狗尾草
乡愁四韵
黄昏
蛛网 。。。。。。。。。。。。
中元夜
所谓永恒
与永恒拔河
戏李白
寻李白
风铃
寄给画家
布谷
控诉一支烟囱
珍珠项链
梦与地理
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欢呼哈雷
蜀人赠扇记
附:读《蜀人赠扇记》
中元月
向日葵
秦俑
鼎湖的神话
对灯
浪子回头
与海为邻
高楼对海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在那头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
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
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
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
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
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和*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
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的经历,
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
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
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
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
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
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
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