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2:35
白话译文明朝有位特别手巧的人叫王叔远,能用长一寸的木头,雕刻成房屋、器皿、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 小船从头到尾长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叶做成的船篷盖着,(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窗。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两幅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3]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位戴着高帽子多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鲁直坐在左边。苏、黄两人同看一幅书画卷子。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稍稍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刻得)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膛露出乳一部,抬头仰望,神态和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清楚得可以一粒粒地数出来。[3]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条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啸的样子。在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这人目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3] 这船的背面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字,写着“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的像蚊子脚,笔划清楚明了,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了一个篆文图章,刻着“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3] 总计这一只小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篆文,刻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还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3] 我细细看了这枚核舟之后,惊诧道:啊,技艺也真奇妙啊!《庄子》、《列子》中所记载的,犹如出自鬼神的创造令人惊奇的有很多,然而谁能有在不满一寸长的东西上自如刻削,却胡须眉毛清清楚楚的本领呢?假如有人将我上文所说的话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骗我。如今,我亲眼目睹了这种神奇技艺。由此来看,棘刺末梢,未必就不能雕刻成一只母猴啊。啊,技艺也真奇妙啊!追问有没有像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追答明:明朝。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曰:名叫。王叔远:名毅,叔远是他的字,号初平山人,明末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以:介词,用,凭。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寸:市制长度单位。之:结构助词,的。木:木头,木料。为:动词,做,制,这里指雕刻。宫室:泛指房屋建筑。器皿(mǐn):器具。皿:一般指盘盂一类的用具。以至:连词,“以至于”,“直到”。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这里指雕刻。形,形状。具:具备,具有。情态:神情姿态。尝:副词,曾经。贻(yí):赠送。余:人称代词,我。核舟一:即一只核舟,古代汉语中表示事物数量的数词常用在名词后面,并常省去量词。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大概是(或“应当是”)。大苏,就是苏轼,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的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首尾:从头到尾。约:大约。八分有奇:八分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高可二黍(shǔ)许:大约有两粒黄米高,古代用黍粒表示长度单位。可:大约。许:表示约计数量,上下。中:中间。轩敞:高起宽敞。者:助词,这里和形容词“轩敞”组成名词性短语,指高起宽敞的部分。为舱:是船舱。为:动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