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4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28
建立产品圈模型;
多米诺骨牌每临近双数分析列出;
线索和连贯逐项;
综合运行运营分析和管理措施应对阐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28
建立产品圈模型;
多米诺骨牌每临近双数分析列出;
线索和连贯逐项;
综合运行运营分析和管理措施应对阐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28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管理综述
摘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特点,论述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并从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和激励措施等方面研究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调管理,从而确保真正实现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供应链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评价选择 协调管理 信息共享 逆向选择
前言: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需求多样化趋势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不确定性急剧增加,使企业处于日益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之中。企业仅靠自身已无力应对激烈的竞争,而应借助供应链的力量,整合各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整体竞争力。因此,必须摈弃"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代之以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合作"。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应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即供应链中相互的上下游企业间基于信任和共同目标,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非正式长期协议关系。但由于供应链的成员企业都是的利益实体,他们的关系本质上仍然是委托代理关系,个体理性可能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这是困扰合作并可能导致合作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研究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和管理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义及与传统关系的区别
(一)定义
供应链合作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CP),又称为供应链战略联盟,是指供应链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买方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达成的承诺或协议,其内容包括信息公开、分享和分担由于伙伴关系带来的利益和风险等。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在经历了传统关系阶段和自由竞争阶段后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这样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其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基于物流成本、信息搜集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总成本太高,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目的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二)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区别
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就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市场机会共享和风险共担。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环境下,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不再是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研究强调直接的、长期的合作,强调共同努力实现共有的计划和解决共同问题,强调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这与传统的关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流程,主要包括: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标准、评价和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建立和实施合作伙伴关系等。
(一)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
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是多目标的,包含许多可见和不可见的多层次因素。合作伙伴的业绩在今天对企业本身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产品质量、产品价格、提前期、库存水平、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
(二)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
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应该建立在总成本最小化、敏捷性强、风险最小化的原则之上。另外,利润的分配是否合理,文化和管理的兼容性,财务的稳定性,合作伙伴的能力和定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将影响到与合作方的长期合作,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就是建立长期稳定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企业的选择标准多集中在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对企业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研究认为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对战略性供应商的抵御风险性进行评估,建立了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结合AHP的评价方法对于战略性供应商进行评价。
基于动态联盟的研究。动态联盟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利海大学(Lehigh)艾科卡研究所的专家和教授,首次提出了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概念。敏捷制造技术将"工厂集成"概念发展为动态联盟的概念,通过动态联盟,制造企业能够获得急需而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具备的资源,来增进制造企业的柔性。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又不能充分反映供应商的水平;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考虑到易与国内其他指标体系相比较;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
(四)合理的选择
随着灰色系统方法、AHP/ DEA方法、价值工程法等方法相继提出,合作伙伴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有关学者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影响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很多,层次复杂,而且选择的结果和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即有确定信息,又有不确定信息。
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的界定研究 : 企业要想成功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伙伴企业的选择是其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伙伴企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是选择一个最佳合作伙伴的基础和依据。首先分析了现有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及其局限性和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与界定原则。在此基础上,运用"目标-系统"法构建了新的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多Agent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 。结合多Agent技术,通过对动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多Agent技术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首先在对动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组织结构、Agent通用结构和Agent之间的通信模型,对通信过程中使用的KQML语言进行了适当的扩充以完成消息的处理,并利用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对系统的通信环境进行了详细设计,给出了消息的封装和解析的方法。利用Java类的概念设计了Agent的基类,并派生出五个具体的Agent类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分别为信息Agent、通信Agent、评价Agent、协商Agent和用户Agent。运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多个Agent对象在同一个系统环境中的运行。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实现,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运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正确性,该系统可以满足一般的应用。 为了方便企业参与伙伴选择,设计开发了一个网络平台实现上述功能,该网站用于实现企业对招标信息和投标信息的发布、查询和修改以及对伙伴选择结果的查询。除此之外,通过该网站,还可以完成开始伙伴选择执行操作和合同确认操作等功能。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
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协调,只有和谐而稳定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在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质阶段,需要进行期望和需求分析,供应链中的企业相互需要密切合作,相互之间要加强信息和相互提供技术交流和设计支持。在实施阶段,相互之间的信任最为重要,良好愿望、柔性,解决矛盾冲突的技能,业绩评价,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资源支持等都很重要。加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问题,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树立供应链全局观念,才能最终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的互惠双赢关系。
(一)建立信任监督机制
信任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协同管理不可回避的话题和难题。从信息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我们知道,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方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诱发机会主义倾向,导致对非拥有私人信息的委托方的逆向选择,当供应商不能提供制造商需要的产品品质,规格,而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制造商时就产生了逆向选择。如何共享信息和避免逆向选择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重点。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spence(1972)首先提出了"信号传递"的概念,探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在劳动市场上,信息是不对称的。。经济学家通常所称的"信号传递"方式还包括:信誉、产品质量保证书等。从这一角度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在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
1.考察供应商过去的业绩和商誉。首先,核心企业应该对潜在的合作供应商其过去业绩做详细考察,这包括该供应商在财务、产品质量、成本、按时送货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情况。其次,通过供应商在市场上的商誉也可以获得供应商是否合格的信息。最后,具有良好口碑、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良好业绩的供应商,相对来讲,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供应商通过第三方认证。核心企业在挑选供应商合作伙伴时,要求供应商出示国际上具有权威性机构颁发的认证书,如国际标准组织(ISO)ISO 9000认证,该认证标准给出了企业在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方面管理的可靠性和质量标准。
3.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核心企业一开始就对潜在的合作伙伴(供应商)表明要建立长期业务关系,对表现优秀的供应商将给予奖励,如获得更多业务机会和财务、技术支持等。核心企业一旦发现有欺骗动机和行为的供应商,就立即取消与其的合作计划,并将供应商名单公布于众。
4.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企业高层管理者经营思想的更新是减小供应商逆向选择的根本途径。供应链节点企业是的市场主体,属于理性的"经济人",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企业经理人应当明白,要想获得自身利益,首先要为他人提供有用的产品或服务。供应商企业领导人的观念改变比受外界压力迫使其放弃机会主义行动更为有效,企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增强无疑是消除供应链逆向选择的重要途径。
5.*积极参与并创造良好经济环境。*及其法律机构在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罚,对机会主义行为有很大威慑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逐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搞好为供货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企业资质、资信情况的咨询服务,对查处有违法经营行为和商业失信的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
(三)合作伙伴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以及采用赠送股权等,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关系管理理论-关系营销理论。 国内外学者对"关系营销"的定义并不统一,Morgan和Hunt(1994年)认为尽管有多种定义,但没有一个定义能够适用于所有的领域,不过这些定义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将"关系"作为营销的中心,MH94将关系营销定义为:"指直接与建立、发展、保持成功的关系交换相关的所有营销行活动"。这一理论与传统的营销理论的不同在于,传统营销理论的建立是以"交易"为基础,强调竞争和短期行为。而关系营销是以"关系"为基础,强调了竞争中的合作和长期行为。关系营销的范畴包括了供应商市场、内部市场、竞争者市场、分销商市场、顾客市场和影响者市场六个方面,供应链关系的管理也可以视为关系营销的一部分。
互联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商业环境的复杂程度。只有正确的使用互联网并构建长期可靠的供应链关系,创造一个符合企业战略定位又使客户满意的供应链能力,企业才能在利润和客户满意两方面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当今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式下,基于互联网的管理是高效的,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只有结合实际,真正采用双方长远双赢的利益模式,才能使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鹏,云庆夏.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博弈分析与评价选择[J].情报杂志,2005
2.胡万蓉.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护[J].市场周刊,2005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美)Joel D.Wisner等,朱梓齐译.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陈慧.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类型和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8姚媛媛.机遇委托-代理理论的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
9马新安,张列平,冯芸.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选择[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5,(04)
10王鹏. 基于多Agent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D]太原科技大学, 2007
11陈璇璇. 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研究[D]河海大学, 2007.
12龙怡. 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中企业合作的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3汤世强.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治理结构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6.
14陈畴镛,徐龙光.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伙伴选择模型[A]2006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15刘依. 基于可拓理论的制造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6陈甲华,邹树梁,刘兵,刘文君. 战略联盟协同效应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运用[J]商业研究, 2006,(01).
17凌丹,庄万玉. 基于可信度的动态联盟伙伴评价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0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28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管理综述
摘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特点,论述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并从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和激励措施等方面研究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调管理,从而确保真正实现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供应链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评价选择 协调管理 信息共享 逆向选择
前言: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需求多样化趋势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不确定性急剧增加,使企业处于日益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之中。企业仅靠自身已无力应对激烈的竞争,而应借助供应链的力量,整合各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整体竞争力。因此,必须摈弃"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代之以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合作"。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应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即供应链中相互的上下游企业间基于信任和共同目标,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非正式长期协议关系。但由于供应链的成员企业都是的利益实体,他们的关系本质上仍然是委托代理关系,个体理性可能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这是困扰合作并可能导致合作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研究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和管理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义及与传统关系的区别
(一)定义
供应链合作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CP),又称为供应链战略联盟,是指供应链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买方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达成的承诺或协议,其内容包括信息公开、分享和分担由于伙伴关系带来的利益和风险等。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在经历了传统关系阶段和自由竞争阶段后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这样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其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基于物流成本、信息搜集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总成本太高,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目的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二)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区别
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就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市场机会共享和风险共担。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环境下,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不再是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研究强调直接的、长期的合作,强调共同努力实现共有的计划和解决共同问题,强调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这与传统的关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流程,主要包括: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标准、评价和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建立和实施合作伙伴关系等。
(一)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
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是多目标的,包含许多可见和不可见的多层次因素。合作伙伴的业绩在今天对企业本身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产品质量、产品价格、提前期、库存水平、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
(二)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
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应该建立在总成本最小化、敏捷性强、风险最小化的原则之上。另外,利润的分配是否合理,文化和管理的兼容性,财务的稳定性,合作伙伴的能力和定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将影响到与合作方的长期合作,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就是建立长期稳定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企业的选择标准多集中在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对企业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研究认为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对战略性供应商的抵御风险性进行评估,建立了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结合AHP的评价方法对于战略性供应商进行评价。
基于动态联盟的研究。动态联盟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利海大学(Lehigh)艾科卡研究所的专家和教授,首次提出了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概念。敏捷制造技术将"工厂集成"概念发展为动态联盟的概念,通过动态联盟,制造企业能够获得急需而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具备的资源,来增进制造企业的柔性。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又不能充分反映供应商的水平;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考虑到易与国内其他指标体系相比较;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
(四)合理的选择
随着灰色系统方法、AHP/ DEA方法、价值工程法等方法相继提出,合作伙伴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有关学者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影响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很多,层次复杂,而且选择的结果和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即有确定信息,又有不确定信息。
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的界定研究 : 企业要想成功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伙伴企业的选择是其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伙伴企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是选择一个最佳合作伙伴的基础和依据。首先分析了现有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及其局限性和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与界定原则。在此基础上,运用"目标-系统"法构建了新的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多Agent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 。结合多Agent技术,通过对动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多Agent技术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首先在对动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组织结构、Agent通用结构和Agent之间的通信模型,对通信过程中使用的KQML语言进行了适当的扩充以完成消息的处理,并利用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对系统的通信环境进行了详细设计,给出了消息的封装和解析的方法。利用Java类的概念设计了Agent的基类,并派生出五个具体的Agent类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分别为信息Agent、通信Agent、评价Agent、协商Agent和用户Agent。运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多个Agent对象在同一个系统环境中的运行。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实现,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运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正确性,该系统可以满足一般的应用。 为了方便企业参与伙伴选择,设计开发了一个网络平台实现上述功能,该网站用于实现企业对招标信息和投标信息的发布、查询和修改以及对伙伴选择结果的查询。除此之外,通过该网站,还可以完成开始伙伴选择执行操作和合同确认操作等功能。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
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协调,只有和谐而稳定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在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质阶段,需要进行期望和需求分析,供应链中的企业相互需要密切合作,相互之间要加强信息和相互提供技术交流和设计支持。在实施阶段,相互之间的信任最为重要,良好愿望、柔性,解决矛盾冲突的技能,业绩评价,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资源支持等都很重要。加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问题,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树立供应链全局观念,才能最终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的互惠双赢关系。
(一)建立信任监督机制
信任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协同管理不可回避的话题和难题。从信息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我们知道,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方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诱发机会主义倾向,导致对非拥有私人信息的委托方的逆向选择,当供应商不能提供制造商需要的产品品质,规格,而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制造商时就产生了逆向选择。如何共享信息和避免逆向选择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重点。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spence(1972)首先提出了"信号传递"的概念,探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在劳动市场上,信息是不对称的。。经济学家通常所称的"信号传递"方式还包括:信誉、产品质量保证书等。从这一角度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在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
1.考察供应商过去的业绩和商誉。首先,核心企业应该对潜在的合作供应商其过去业绩做详细考察,这包括该供应商在财务、产品质量、成本、按时送货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情况。其次,通过供应商在市场上的商誉也可以获得供应商是否合格的信息。最后,具有良好口碑、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良好业绩的供应商,相对来讲,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供应商通过第三方认证。核心企业在挑选供应商合作伙伴时,要求供应商出示国际上具有权威性机构颁发的认证书,如国际标准组织(ISO)ISO 9000认证,该认证标准给出了企业在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方面管理的可靠性和质量标准。
3.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核心企业一开始就对潜在的合作伙伴(供应商)表明要建立长期业务关系,对表现优秀的供应商将给予奖励,如获得更多业务机会和财务、技术支持等。核心企业一旦发现有欺骗动机和行为的供应商,就立即取消与其的合作计划,并将供应商名单公布于众。
4.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企业高层管理者经营思想的更新是减小供应商逆向选择的根本途径。供应链节点企业是的市场主体,属于理性的"经济人",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企业经理人应当明白,要想获得自身利益,首先要为他人提供有用的产品或服务。供应商企业领导人的观念改变比受外界压力迫使其放弃机会主义行动更为有效,企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增强无疑是消除供应链逆向选择的重要途径。
5.*积极参与并创造良好经济环境。*及其法律机构在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罚,对机会主义行为有很大威慑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逐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搞好为供货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企业资质、资信情况的咨询服务,对查处有违法经营行为和商业失信的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
(三)合作伙伴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以及采用赠送股权等,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关系管理理论-关系营销理论。 国内外学者对"关系营销"的定义并不统一,Morgan和Hunt(1994年)认为尽管有多种定义,但没有一个定义能够适用于所有的领域,不过这些定义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将"关系"作为营销的中心,MH94将关系营销定义为:"指直接与建立、发展、保持成功的关系交换相关的所有营销行活动"。这一理论与传统的营销理论的不同在于,传统营销理论的建立是以"交易"为基础,强调竞争和短期行为。而关系营销是以"关系"为基础,强调了竞争中的合作和长期行为。关系营销的范畴包括了供应商市场、内部市场、竞争者市场、分销商市场、顾客市场和影响者市场六个方面,供应链关系的管理也可以视为关系营销的一部分。
互联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商业环境的复杂程度。只有正确的使用互联网并构建长期可靠的供应链关系,创造一个符合企业战略定位又使客户满意的供应链能力,企业才能在利润和客户满意两方面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当今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式下,基于互联网的管理是高效的,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只有结合实际,真正采用双方长远双赢的利益模式,才能使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鹏,云庆夏.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博弈分析与评价选择[J].情报杂志,2005
2.胡万蓉.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护[J].市场周刊,2005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美)Joel D.Wisner等,朱梓齐译.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陈慧.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类型和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8姚媛媛.机遇委托-代理理论的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
9马新安,张列平,冯芸.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选择[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5,(04)
10王鹏. 基于多Agent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D]太原科技大学, 2007
11陈璇璇. 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研究[D]河海大学, 2007.
12龙怡. 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中企业合作的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3汤世强.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治理结构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6.
14陈畴镛,徐龙光.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伙伴选择模型[A]2006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15刘依. 基于可拓理论的制造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6陈甲华,邹树梁,刘兵,刘文君. 战略联盟协同效应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运用[J]商业研究, 2006,(01).
17凌丹,庄万玉. 基于可信度的动态联盟伙伴评价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0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28
建立产品圈模型;
多米诺骨牌每临近双数分析列出;
线索和连贯逐项;
综合运行运营分析和管理措施应对阐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28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管理综述
摘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特点,论述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并从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和激励措施等方面研究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调管理,从而确保真正实现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供应链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评价选择 协调管理 信息共享 逆向选择
前言: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需求多样化趋势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不确定性急剧增加,使企业处于日益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之中。企业仅靠自身已无力应对激烈的竞争,而应借助供应链的力量,整合各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整体竞争力。因此,必须摈弃"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代之以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合作"。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应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即供应链中相互的上下游企业间基于信任和共同目标,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非正式长期协议关系。但由于供应链的成员企业都是的利益实体,他们的关系本质上仍然是委托代理关系,个体理性可能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这是困扰合作并可能导致合作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研究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和管理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义及与传统关系的区别
(一)定义
供应链合作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CP),又称为供应链战略联盟,是指供应链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买方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达成的承诺或协议,其内容包括信息公开、分享和分担由于伙伴关系带来的利益和风险等。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在经历了传统关系阶段和自由竞争阶段后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这样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其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基于物流成本、信息搜集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总成本太高,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目的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二)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区别
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就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市场机会共享和风险共担。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环境下,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不再是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研究强调直接的、长期的合作,强调共同努力实现共有的计划和解决共同问题,强调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这与传统的关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流程,主要包括: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标准、评价和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建立和实施合作伙伴关系等。
(一)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
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是多目标的,包含许多可见和不可见的多层次因素。合作伙伴的业绩在今天对企业本身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产品质量、产品价格、提前期、库存水平、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
(二)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
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应该建立在总成本最小化、敏捷性强、风险最小化的原则之上。另外,利润的分配是否合理,文化和管理的兼容性,财务的稳定性,合作伙伴的能力和定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将影响到与合作方的长期合作,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就是建立长期稳定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企业的选择标准多集中在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对企业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研究认为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对战略性供应商的抵御风险性进行评估,建立了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结合AHP的评价方法对于战略性供应商进行评价。
基于动态联盟的研究。动态联盟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利海大学(Lehigh)艾科卡研究所的专家和教授,首次提出了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概念。敏捷制造技术将"工厂集成"概念发展为动态联盟的概念,通过动态联盟,制造企业能够获得急需而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具备的资源,来增进制造企业的柔性。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又不能充分反映供应商的水平;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考虑到易与国内其他指标体系相比较;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
(四)合理的选择
随着灰色系统方法、AHP/ DEA方法、价值工程法等方法相继提出,合作伙伴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有关学者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影响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很多,层次复杂,而且选择的结果和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即有确定信息,又有不确定信息。
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的界定研究 : 企业要想成功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伙伴企业的选择是其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伙伴企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是选择一个最佳合作伙伴的基础和依据。首先分析了现有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及其局限性和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与界定原则。在此基础上,运用"目标-系统"法构建了新的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多Agent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 。结合多Agent技术,通过对动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多Agent技术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首先在对动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组织结构、Agent通用结构和Agent之间的通信模型,对通信过程中使用的KQML语言进行了适当的扩充以完成消息的处理,并利用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对系统的通信环境进行了详细设计,给出了消息的封装和解析的方法。利用Java类的概念设计了Agent的基类,并派生出五个具体的Agent类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分别为信息Agent、通信Agent、评价Agent、协商Agent和用户Agent。运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多个Agent对象在同一个系统环境中的运行。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实现,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运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正确性,该系统可以满足一般的应用。 为了方便企业参与伙伴选择,设计开发了一个网络平台实现上述功能,该网站用于实现企业对招标信息和投标信息的发布、查询和修改以及对伙伴选择结果的查询。除此之外,通过该网站,还可以完成开始伙伴选择执行操作和合同确认操作等功能。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
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协调,只有和谐而稳定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在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质阶段,需要进行期望和需求分析,供应链中的企业相互需要密切合作,相互之间要加强信息和相互提供技术交流和设计支持。在实施阶段,相互之间的信任最为重要,良好愿望、柔性,解决矛盾冲突的技能,业绩评价,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资源支持等都很重要。加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问题,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树立供应链全局观念,才能最终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的互惠双赢关系。
(一)建立信任监督机制
信任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协同管理不可回避的话题和难题。从信息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我们知道,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方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诱发机会主义倾向,导致对非拥有私人信息的委托方的逆向选择,当供应商不能提供制造商需要的产品品质,规格,而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制造商时就产生了逆向选择。如何共享信息和避免逆向选择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重点。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spence(1972)首先提出了"信号传递"的概念,探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在劳动市场上,信息是不对称的。。经济学家通常所称的"信号传递"方式还包括:信誉、产品质量保证书等。从这一角度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在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
1.考察供应商过去的业绩和商誉。首先,核心企业应该对潜在的合作供应商其过去业绩做详细考察,这包括该供应商在财务、产品质量、成本、按时送货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情况。其次,通过供应商在市场上的商誉也可以获得供应商是否合格的信息。最后,具有良好口碑、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良好业绩的供应商,相对来讲,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供应商通过第三方认证。核心企业在挑选供应商合作伙伴时,要求供应商出示国际上具有权威性机构颁发的认证书,如国际标准组织(ISO)ISO 9000认证,该认证标准给出了企业在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方面管理的可靠性和质量标准。
3.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核心企业一开始就对潜在的合作伙伴(供应商)表明要建立长期业务关系,对表现优秀的供应商将给予奖励,如获得更多业务机会和财务、技术支持等。核心企业一旦发现有欺骗动机和行为的供应商,就立即取消与其的合作计划,并将供应商名单公布于众。
4.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企业高层管理者经营思想的更新是减小供应商逆向选择的根本途径。供应链节点企业是的市场主体,属于理性的"经济人",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企业经理人应当明白,要想获得自身利益,首先要为他人提供有用的产品或服务。供应商企业领导人的观念改变比受外界压力迫使其放弃机会主义行动更为有效,企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增强无疑是消除供应链逆向选择的重要途径。
5.*积极参与并创造良好经济环境。*及其法律机构在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罚,对机会主义行为有很大威慑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逐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搞好为供货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企业资质、资信情况的咨询服务,对查处有违法经营行为和商业失信的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
(三)合作伙伴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以及采用赠送股权等,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关系管理理论-关系营销理论。 国内外学者对"关系营销"的定义并不统一,Morgan和Hunt(1994年)认为尽管有多种定义,但没有一个定义能够适用于所有的领域,不过这些定义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将"关系"作为营销的中心,MH94将关系营销定义为:"指直接与建立、发展、保持成功的关系交换相关的所有营销行活动"。这一理论与传统的营销理论的不同在于,传统营销理论的建立是以"交易"为基础,强调竞争和短期行为。而关系营销是以"关系"为基础,强调了竞争中的合作和长期行为。关系营销的范畴包括了供应商市场、内部市场、竞争者市场、分销商市场、顾客市场和影响者市场六个方面,供应链关系的管理也可以视为关系营销的一部分。
互联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商业环境的复杂程度。只有正确的使用互联网并构建长期可靠的供应链关系,创造一个符合企业战略定位又使客户满意的供应链能力,企业才能在利润和客户满意两方面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当今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式下,基于互联网的管理是高效的,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只有结合实际,真正采用双方长远双赢的利益模式,才能使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鹏,云庆夏.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博弈分析与评价选择[J].情报杂志,2005
2.胡万蓉.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护[J].市场周刊,2005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美)Joel D.Wisner等,朱梓齐译.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陈慧.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类型和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8姚媛媛.机遇委托-代理理论的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
9马新安,张列平,冯芸.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选择[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5,(04)
10王鹏. 基于多Agent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D]太原科技大学, 2007
11陈璇璇. 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研究[D]河海大学, 2007.
12龙怡. 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中企业合作的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3汤世强.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治理结构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6.
14陈畴镛,徐龙光.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伙伴选择模型[A]2006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15刘依. 基于可拓理论的制造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6陈甲华,邹树梁,刘兵,刘文君. 战略联盟协同效应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运用[J]商业研究, 2006,(01).
17凌丹,庄万玉. 基于可信度的动态联盟伙伴评价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