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5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6:46
明代是中国修筑长城的第三个高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明初确定的三大国策,而“高筑墙”又居首位。自其建国第一年即派徐达筑城,直至清兵已经入关,山海关的工程尚未结束。一般常谓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其实,在山海关外尚有经辽阳附近、辽宁与青林交界处、直抵宽甸满族自治县鸭绿江畔的虎山南麓的长城。明长城全长达3150余公里。不过后者工程质量多数不如关内的坚固,但也有很具特色者,如锦州附近的九门口长城水关,跨河而过,是迄今保留下来的屈指可数的水关。 到了明代,特别是戚继光主持修建长城后,对烽燧制度加以改进,使之更加完善:烽燧点燃的堆数改依来敌数量而定,并且同时鸣放火炮,这便在光之外又增加了声音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来敌若约百人,举一烽,同时鸣炮一响;来敌若约500人,则二烽二炮;若千人以上,则三烽三炮;5000人以上,四烽四炮;若万人以上则为大举来犯,五烽五炮。烟高易散,烽数难辨,更在燃料中杂以硝、硫、灰、铅粉、紫粉、麻油、黄丹、沥青、桦皮、、青黛等,使之分别呈现黑、白、紫、青、红五色,即可醒目易辨。
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遍布了我国1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望采纳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6:46
2答案(表抄答案,解析更重要->戳这)
明代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击。明代前期和中期,退居蒙古故地的元朝残余势力以及后来的瓦刺时常南下扰掠,中期以后,东北地区的女真又兴起,威胁到明王朝的安全,因此,修筑长城以加强防务,成为明朝的一件大事。明长城的修筑对于明王朝新建政权的巩固、国家的安全以及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稳定,都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