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古代为何有许多敢死之士,他们不爱惜生命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4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9 00:55

死士指敢死的勇士,大多是江湖的侠客,为了荣华富贵或是报恩,为王侯贵族卖命,从事的基本上是突击和暗杀两种任务。他们为了这些目的愿意或者被迫献出生命,通常在执行任务之前会服毒,例如在牙齿缝中涂上毒药,一旦不成功会自杀而避免被俘虏。豫让,生卒年不详,姬姓,毕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卿智伯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10:38

敢死之士分为两种,二者不惧生死的原因各不相同。

第一种:士为知己者死


这一种敢死之士典型代表为豫让。


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在投靠于智伯门下后,受到智伯重用与尊敬,智伯更是称他为国士。于是豫让很是感激智伯对他的知遇之恩。


后来智伯讨伐当时晋国的另一位士大夫赵襄子,但智伯没有成功,反而被赵襄子打败,智伯也在战争中身亡。


豫让得知智伯身死后,改名换姓甚至毁容吞炭来改变自己面貌和声音,在邢邑(即今邢台市)多次行刺赵襄子未遂后终于被捉,豫让知道非死不可,于是恳请赵襄子把衣服脱下让他刺穿来完成他为智伯报仇的心愿。赵襄子答应了要求,于是豫让拔剑连刺衣服三次,最后自杀。


豫让的故事比荆轲刺秦还要早很多年,堪称“士为知己者死”的典范。与荆轲不同的是,豫让为智伯报仇完全出于自己的本意,并没有人请求他或者*迫他。当时与豫让同为智伯阵型的不少人都投靠了赵襄子,也曾有人劝说豫让,然而豫让认为智伯待他为国士,如今智伯死了,他一定要报答知遇之恩。并不是豫让不爱惜生命,而是他更爱惜尊严。因此,豫让的故事被千古传颂。

第二种:死士

这一种敢死之士就相对没有像豫让这样被人称颂,相反,还常常被人唾弃。


在*斗争中,有光明正大的正面对抗,当然也有阴险狡诈的暗地交锋。而在这些暗地交锋中,死士常常被当作一种完成既定任务的工具,被一些政客或者其他势力所常用。


死士是什么?本质上其实等同于奴隶。他们的性命交由主人掌握。因此,很多死士并不是不惧生死,而是他们别无选择。在阴暗面里,死士被用来当作弃子。或做间谍,或做刺客,总之都是见不得人的。


古代豪门大族,甚至皇帝本人,常常会豢养很多死士。当这些人需要做一些不适合放在明面上的事情,譬如刺杀某人,亦或者是打探其他势力的情报。这个时候,就会启用死士来完成任务。

总结:两种敢死之士,两种不同原因。一种是恩情大于生死,而另一种却是生不由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10:39

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培养,灌输了一些思想,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命就是主人的,应该为主人卖命,这种意识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他们是爱惜生命的,但是为了主人可以放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10:39

古代那些敢死之士,并不是他们不害怕死亡,而是在他们眼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为了这些信念他们可以抛弃生命,是很值得敬佩的人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10:40

因为食君之禄,忠君之忧,他们拿了主子的俸禄,自然就要为主子办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10:40

因为他们已将自己的性命卖给了自己的主公,5人又是非常遵守诺言的。所以说就这样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