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0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2 13:56
世界近代史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手工业时代(16世纪——19世纪初)
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形态在16世纪成为一股显见的潮流,这个世纪出现的宗教改革,德国的农民战争,新航路的开辟、尼德兰*、英圈地运动的扩大、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重商主义的兴起等现象,无一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和后果。
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还处在童年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还没有明显分开,基本上商业资本控制工业,两种类型的手工工场,即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都是由商人开办的(分散的手工工场是多数,集中的为数甚少)。商人作为早期的资产者,不仅控制着工业,而且其上层即大富翁还逐渐成为金融家,这就是金融资产阶级,也被称为大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主要是通过包税和放国债发迹并形成为一个阶层的)。他们是整个资产阶级当中的最富有、经济实力最雄厚的阶层。商业资本控制工业,金融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中雄踞首位,并不意味着工商业发展平平,少有起色;当时工商业的发展水平已相当可观,进出口贸易也相当发达,17、18世纪的商人们,尤其是组成海外贸易的商人们,奔波于世界各地扩张殖民,谋求霸占市场和原料场地。三次英荷战争,英法十年战争等国际战争,本质都是商业战争,争夺市场,达到如此激烈的地步,反过来也可证明工商业的发展已达到了前所没有的高度,国内市场的容量已难以满足其需要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是当时经济领域的大趋势,以圈地运动为例,说明英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瓦解过程。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被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所取代。
经营方式的改变: 建立资产阶级农场和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
阶级结构的变化: 新贵族的形成,在后来的资产阶级*中起了领导作用。
劳动力条件: 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 那时的资本主义力量也同样处在童年时期,已建立起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才四个,其余国家和地区都还处在封建主义或封建主义之前的发展阶段,从力量对比来看,资本主义所占的分量实在是微乎其微,不过,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新生事物,它的生命力是强劲的,它终将取代前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趋势是无法阻挡的.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基本上不外乎*与改革两种方式,英、法等国是通过*的方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但是多数国家走的是改革的道路,*常常能显示出将封建统治一举击溃的威力,这是改革的方式难以比拟的,因为改革基本上是由具有明智头脑和长远眼光的原封建统治者进行的,由于不发生政权易手的斗争,就使得改革的方式有着演进、温和的特色,而且其措施都是首先从经济方面着手进行,一时间极少涉及*方面。因此以改革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必定是个较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还会留下较浓厚的封建残余,但改革很少引发大的动荡,有利于保护生产力,这一阶段还没有通过改革完成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事例。
民族运动:当时的殖民主义者实行的统治*并不完全相同,一种是偏重于把殖民地当作自己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一种是以抢劫掠夺财富为主。前者是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殖民者,如英、荷;后者是封建国家,以西、葡为代表,两者都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只是目的、手段有所不同.由于这种不同,就使殖民经济的后果有了区别.在英荷的殖民地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企业,而在西葡的殖民地,这种情况极为罕见。这就使得美国战争和拉美运动的结局显而不同,在美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合众国,而拉美各国建立的是*性质的有浓厚特点的*政权(考迪罗制)。尽管如此,推翻殖民统治,争取国家,仍然是进步现象,是民族运动的胜利。
意识形态:这一时期的主潮流同样体现了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兴盛的客观规律,17世纪时启蒙运动从英荷兴起。18世纪更是被称为“启蒙时代”或“理性时代”,一大批法国的伟大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顶峰。
国际关系:这一阶段之中,发生了一场震撼全欧洲的国际战争——拿破仑战争。不管对拿破仑及其政权作出什么样的评价,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拿破仑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势力,他的对手反映的是各国封建王朝的意愿,至于英国,只要是将法国视为竞争对手。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即使是在资本主义力量最为强劲的欧洲,也还是封建势力更强大些,更不用说世界其他地区了。从资本主义本身的情况来看,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无力将封建制度彻底消除,资产阶级要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只有到工业*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才能够实现。
第二阶段: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的历史实际是在英国工业*和法国大*的影响下开始的,这两大事件的影响,从经济和*上极大的加强了资本主义力量。尤其是工业*,使有关国家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力量的加强,推动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和*,自由主义运动日趋强大;工业*造成的新阶级——无产阶级从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工人运动使商品输出成为资本主义的生命线。资产阶级掀起了殖民扩张的狂潮,引发了民族运动的高涨。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三股交错存在的历史潮流。其中自由主义潮流是主流。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以及工业*前老式资本主义*的矛盾。
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或改革运动.在还处于封建统治下的国家里,其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里,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势力与工业*前的旧*作斗争;从国际范围看,则是推翻1815年维也纳会议炮制的反动秩序。
史实:19世纪20年代的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30年代法国的七月*和七月*影响下的比利时*。
1848年欧洲*,英国则进行了一系列适应工业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如1832年第一次国会改革,1846年废除“谷物法”,40年代开始的自由贸易*以及1867年第二次国会改革。
19世纪60——70年代*废好,德、意统一,法兰西第二帝国推行的新型经济*,(这是工业*得以完成的重要原因),1867年奥匈二元制帝国建立,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这一切都是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即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得以确立。资本主义确立,既包括上述一系列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还包括世界上的大片领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不少*上、却在经济上被资本主义列强所左右的国家(如拉美),这样,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是工业*的直接后果,真正的工人运动是从三大工人运动开始的。
史实:三大工人运动即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18年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活动,1871年的巴黎公社*。这一阶段的工人运动大体有如下的特点:
(1)自发性;(2)暴力多;(3)*斗争为主。
出现这样一些特点,是当时的社会条件造成的.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除最早完成工业*的英国之外,其余开展工业*并出现了工人运动的国家。在*上并未进行大的顺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变革,依然保持着以往传统的统治方式,有的国家(如德国)还是封建性质的.这些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立法,处理社会反抗运动时,以高压*为主,即使是新型的工业资产阶级,也受到压制。资产阶级当然更不被当权者放在眼里,*上没有权利,公民的选举权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包括财产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工人很自然的认定,自己的悲惨遭遇是由于没有社会地位、缺乏*权利造成的,一旦起来斗争,便将争取*权利和选举权利的口号喊了出来,甚至要求对**进行改革,或者直接去争取政权.所以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多半是*斗争。
同时,在第一次工业*时期,资产阶级仍然保留着以榨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的剥削方式,如延长工时、压低工资、增加劳动强度,雇佣童工、女工等手段,这也是劳动生产率相对不高的反映。这种非人的待遇,使工人胸中充满愤怒,一旦起来斗争,满腔怒火便爆发出来。这是工人运动多采取暴力斗争的原因。(巴黎公社*典型的体现了上述特点)。
民族:最为突出的地区是在亚洲,即亚洲*风暴。
工业*开始以后,寻求和扩大海外市场成了资本主义的当务之急,列强的殖民扩张基本上是将商品输出放在首位。在西方列强使被侵略国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中,都把开辟通商口岸放在首位,正表明了这一时期殖民主义的特点。
亚洲*风暴有其时代局限性所造成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造成其失败结局的原因。总的来说,这些斗争都是传统的中世纪反抗斗争的继续,缺乏近代的内容。
①有些运动仍带着改朝换代的封建性传统;
②一些打着宗教的旗号;
③所有的运动都没有提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纲领;
④运动的领导者都是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
指出这些特点,决不是贬低亚洲*风暴的意义,那些反抗者及其领袖们,仍是名垂史册的英雄.这些特点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其根源是那时亚洲各国除日本之外还没有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这说明民族运动有一个从旧类型向新类型演变的过程,并不因为发生在近代史时期便都是一个模式。
意识形态:第一阶段的启蒙运动将“天赋*”当作主题,几乎完全是针对封建*与特权的,突出反封建的主题。进入蒸汽时代以后,机器生产将商品输出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由竞争的学说随之兴盛起来。同时要求进行*上的改革,以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也提上了历史日程.反映到意识形态上,自由主义思潮也就增添了新内容,即不仅要反对特权和封建传统,而且要将自由主义当作管理经济和治理国家的导向性理论。
还有一股是社会主义思潮,工人运动兴起后,无产阶级登上*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主义理论,此外还有空想社会主义,无*主义,各类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等.科学*主义诞生后,也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能取得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指导地位,只有一些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学说,如威廉,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等,他们建立了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但是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生命力的估计上有误差,未能预计到大工业的发展,生命力的迅猛提高,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为增强。所以在半个世纪以后,恩格斯非常实事求是地宣告,原来的估计是不对的,“当时欧洲*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证明了这一点。“巴黎公社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巴黎公社的失败早已注定。即便不犯任何错误,也必然要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当时处在两次工业*之间,小生产还占绝对优势,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远没有进入成熟阶段,无产阶级夺权的时机并不成熟,这次*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击了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击了经济基础的演变而爆发的。而是由于第二帝国晚期的*和普法战争的失败,以及“国防*”的*,激发了巴黎人民的义愤而引起的。
国际关系: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甚至爆发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就是典型代表。
第三阶段:电气化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已演变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上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垄断组织作为组织经营的手段,*上以民主代议制为主要**,实行政党*,公民参与,自由竞选,可以说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基本定型.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变本加厉,将整个世界瓜分完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最终确立。
社会主义:第二次工业*后,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在特点上出现了新的变化,首先是有组织的斗争增多了,其次是合法性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武装斗争几乎不现,最后是经济斗争已多过*斗争。(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劳动保护,工伤赔偿等)这主要是西欧、北美的情况.东欧的*另当别论,那里盛行*主义,既没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自由,也不允许随意罢工,更不用说*和反对*了,因而那里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只能以秘密的地下斗争方式开展,走武装道路。西欧、北美工人运动出现这些特点,是社会环境与条件的变化造成的,第二次工业*使资本主义经济大大发展,工人的生活状况也大为改善,工资提高的速度明显超过了物价上涨的速度。根据人之常情,人们生活上能够维持温饱,必需的方面还差强人意,那么谁还肯甘冒死亡、坐牢的危险去进行斗争呢?历史上的武装、*,都是“*上梁山”的结果.*上,各国的*改革使男公民基本上获得了普选权,集会结社和出版报刊的权利也已获得.第二国际曾在法、德、英、瑞士等国开过多次代表大会,从未受到官方的禁止和侵扰,既然当年奋力争取的*权利已基本获得,且以成为工人运动正在运用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斗争目标自然就更多地集中到了经济要求方面。
民族主义:这一阶段民族运动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旧式民族运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同时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诞生,通常是无产阶级诞生在资产阶级之前,因为先行设厂的外资企业所雇佣的工人都是当地人。
民族资本主义是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及落后国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生事物。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民族运动的旗手,提出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奋斗纲领和口号,这就改变了民族运动的性质,其突出事件是亚洲的觉醒和古巴、墨西哥的资产阶级*。
体现新型特点的民族运动,常常有个从改良到*的发展过程,印度国大党温和派19世纪末领导的运动,以及20世纪初国大党激进派以提拉克为首进行的斗争,就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中国近代史上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更是由改良转变为*的典型表现。
意识形态:同样,由于环境与条件的改变,社会主义思潮也有了一些变化,主张以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学说兴起并流传开来,这就是修正主义学说。另外还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哲学领域中的民众的权力意志哲学和超人哲学,体现帝国主义争霸的背景)。
国际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2 15:14
什么影响...什么影响展开
主流:2113发展资本主义,推翻封建5261*,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4102主*大事:欧洲:思想领域:启1653蒙运动 *:英国光荣*、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大* 经济: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8世纪末工业*开始 美国:战争,颁布1787年*,确立联邦制共和政体影响:本国:代议制的确立,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 他国:积极:传播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有利于其发展 消极:殖民扩张会给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们带来灾难
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这一时期欧美...
世界历史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17-18世纪、十九世纪...
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
17—18世纪发生的欧美资产阶级*反映了世界历史发...
14至18世纪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14到18世纪初中国事件和世界事件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时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
17-18世纪世界历史背景(概括,简短的)
17-18世纪.世界历史出现了怎样的巨大转折和变化
十七、十八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
18世纪世界大事
17到18世纪
9月17日历史大事
历史上9月18日大事
18世纪的世界地图
我的爱妻和爱女17一18
17世纪是几几年
18世纪是指什么时候
世界历史17
18世纪是几几年
若未找到您需要的回答,请添加微信公众号每日时讯榜(搜索公众号每日时讯榜或者todaytop10)留言即可,管理员会及时答复。
上一页1/2页下一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2 16:49
12月1日,由澳中友好交流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广东省*和世界领袖联盟联合主办的“2019从都国际论坛”在广州从都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论坛以“多边主义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260余位外国前政要、国际组织前负责人以及友好人士亲属、中外企业家、专家学者畅叙对“新中国外交70年”“处于十字路口的多边主义”“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治理:新理念、新举措”等热点话题的观点和主张。
“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将继续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逆流涌动,多边主义理念和秩序受到冲击。
融合还是分隔,合作还是纷争?世界需要理性的声音。
气候变化、网络空间治理、传染病防治……嘉宾们在发言中列举了各国共同面临的各项挑战。
“多边主义意味着不同国家要共同努力来解决冲突,从而实现一个更加包容、开放的社会。它要求我们将更多不同的价值观融入这个平台。”澳大利亚退役军人慈善机构*皮特·雷尔说。
尽管多边主义遭遇挫折,未来的方向却依然清晰。“我们处在全球化的世界,不能再去改变多边主义趋势,回到单边主义状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中国特使贺乐为说。
阿富汗前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说:“今天的多边合作成果,都是先辈们通过努力换来的。我们也要构建合作平台,携手应对挑战。”
长长的餐桌一字排开,近40名外宾分坐餐桌两侧,深入交谈,众人沉浸在温暖热烈的氛围中——这是今年论坛专门设置的午餐会现场。
拉脱维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瓦伊拉·维基耶—弗赖贝加在午餐会上发言称,强调“本国优先”“赢者通吃”等与多边主义相背离,长远看必然会导致损失和危机。不论对个人还是国家,合作共赢才是应有的追求。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候任*达尼洛·图尔克说:“单边主义和其他一些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我们有信心,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将继续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
“中国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多位与会嘉宾强调,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波黑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说,联合国是目前为止最行之有效的基于共识的国际机构,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受益于联合国,“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以解决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挑战”。
弗赖贝加是第六次参加从都国际论坛。“中国*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她表示,国际社会要积极主动地推动多边主义,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球伙伴关系。
消除贫困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中国举全国之力消除绝对贫困,令人赞叹。
达尼洛·图尔克说:“中国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有效遏制了这场全球危机蔓延,使其没有演变为更糟的经济大萧条,中国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安德烈·切韦寥夫更关注中国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方面付出的努力。“中国重视发展多元文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有力促进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他举例说,深圳曾获“世界最环保城市”殊荣,扬州被冠以“美食之城”的称号,南京则有“文学之都”的美誉,“保护历史遗迹,进行文化传承,就可以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作出新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丰富了国际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利益多元,思想多样,国际社会顺应时代潮流、改善全球治理的呼声强烈。
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建议在更*度上推动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未来,要让全球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发展带来的福祉”。
“没有一双鞋适合所有人的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应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量身定制发展的支持方案。”牙买加前总理布鲁斯·戈尔丁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丰富了国际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推动了全球治理变革,其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有助于建立更具代表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公正性的全球治理体系。”
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民众带来了切实好处,“我从没看到其他倡议或项目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鸠山由纪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为了追求霸权,而是为了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我认为日本也应该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达尼洛·图尔克认为,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支持,这种支持没有附加条件,有助于推动世界实现繁荣稳定。
“我们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区域和国际性多边主义机构,从而实现多层次的合作,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到多边主义的发展中来。”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表示,一些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的决策机制也要进行改革,使其效率得到提升。
“非洲国家对中国推进多边主义的努力充满感激。”坦桑尼亚前总统本杰明·姆卡帕建议,相关国际组织应该更多考虑非洲国家的诉求,帮助非洲实现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