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除了选对茶,泡茶的工具应该如何挑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32

购买茶叶时,主要靠感官审评,这包括看外形、察颜色、闻香气,买前能冲泡时还可看汤色。各个品种一般都有其各自的外形,而辨其是否新茶,则需察其色、闻其味。在自然光或灯光下,颜色灰暗的可能是陈茶,陈茶一般无香气,有一股陈腐之气,新茶则有这种茶典型的香气。同一种茶品质的鉴别除看外形、察颜色、闻香气外,还可通过汤色鉴别,看汤色主要包括看叶底有无病斑、芽根有无烧焦的烟口、叶子的大小及有无碎叶,同时别忘闻香气等,比较好的茶叶 有的沉水底又能浮起。下面介绍几种常饮茶叶的特点,希望能为您做一指导: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类,既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目前市场上有台式乌龙茶和传统乌龙茶两大类,传统乌龙茶汤色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为砖红色或墨绿色,而台式乌龙茶则由半发酵趋向轻发酵,颜色也向绿茶靠近;从外形上看,传统乌龙茶自然弯曲呈半球状,而台式乌龙茶工艺上更为讲究,外形弯曲成球状且直径越来越小。乌龙茶的典型香型为兰花香,有时伴有部分果香,如橙香。乌龙茶宜放入紫砂壶里用100℃的沸水冲泡。业内人士认为,就散茶而言,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是绿茶和乌龙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全世界90%以上的人喝红茶,但我国只有东北、等地喝得较多。我国的红茶主要有滇红、祁红两大类,滇红汤色以砖红色为主,祁红以乌润紫红为主,条形紧结,很纤细。好的红茶有自然光泽,碎叶、杂叶、茶梗少,有典型的桂圆香,有时伴有松脂香。红茶最宜在磁壶或直接在磁杯里用100℃的沸水冲泡。在国外讲究的用铜壶或纯银壶冲泡,但红茶最适宜做成调饮式的茶,如在红茶中加入柠檬等。 龙井茶向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主要产地在西湖的龙井、虎跑、梅家坞,90年代中期浙江新昌县的大佛龙井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比较名贵的龙井是清明前三天采制的,长1 公分左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品质好的龙井干茶叶外形扁平状,色泽翠绿,饱满齐整,有典型的板栗香和草青香;而极品龙井颜色呈鹅*。冲泡龙井茶多用玻璃杯,以85℃左右的开水冲泡。好的龙井茶冲泡后应一芽一叶或两叶,叶底没有斑点,芽根没有烧焦的烟口。因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因此要存放在干燥处。在购买时,除看颜色、闻香外,还可用手轻捻干茶叶,能捻碎的一般为新茶,不碎的证明存放时间久了。 茉莉花茶是用经加工干燥的绿茶与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其色、香、味、形与茶坯的种类、质量及鲜花的品质有密切的关系。茉莉花茶也讲究条形,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最好,显毫越多越好;讲究放盖碗用100℃沸水冲泡。据了解,目前有些厂家为利益驱使,不严格按程序窨制,偷工减料,个别的甚至用干茶与茉莉花直接拼配,最不规范的是用茉莉香精代替茉莉鲜花喷在绿茶上,使消费者从外观上很难鉴别。专家提醒您,如果不是特别讲究,自己家里喝6元、10元的袋茶也不错;如要买高档茉莉花茶,最好开汤试一试。因真正的高档花茶可以泡四五次,而香精在高温下易挥发,按 3克茶兑50毫升水冲泡,如第二杯即无香气,则为香精喷在绿茶上无疑。一泡好茶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呢?首先,是有优质泡茶的水;其二要有好的器皿;其三要有舒适的环境。硬件都有了,没有好的软件也是枉然,这个软件就是泡茶的技巧。泡茶技巧分广东潮汕功夫茶与福建闽南一带为代表的闽南工夫茶,闽南功夫茶因泡茶用具不同又分盖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水的选择 茶人有句口头禅,叫做:“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古人对宜茶水品的论述颇多,说法也不完全一样。综合起来,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论点。 (1)强调择水先择“源”:如唐代陆羽《茶经》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陈眉公《试茶》诗中的“泉从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圆”,都认为,宜茶水品的优劣,与水源的关系甚为紧切。 (2)强调水品在“活”:如北宋苏东坡《汲江水煎茶》诗中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大瓢贮朋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铛”。宋代唐庚《斗茶记》中的“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等等这些,都说明宜茶水品贵在“活”。 (3)强调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录》中认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明代罗廪《茶解》中的“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说的是宜茶水品重在于“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4)强调水质需“清”:宋代大兴斗茶之风,强调茶汤以白为贵,这样对水质的要求,更以清净为重,择水重在“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说:“养水须置石子于瓮,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会心亦不在远。”这就是说:宜茶用水需以“清”为上。 (5)强调水品应“轻”。 器皿的选择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要获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这是因为饮茶器具,不仅是饮茶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盛器,具有实用性,而且饮茶器具还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色、香、味,同时,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还具有欣赏价值,富含艺术性。 选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艺术性如何,成了人们选择时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1)选配茶具要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同,故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如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故选用“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鉴赏茶的韵味。 (2)选配茶具要因人制宜 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不同地位与身份。如历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别强调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江苏宜兴讲学时,自己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的紫砂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独自烹茶品赏。 另外,职业有别,年龄不一,性别不同,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如老年人讲求茶的韵味,要求茶叶香高、味浓,重在物质享受,因此,多用茶壶泡茶;年轻人以茶会友,要求茶叶香清味醇,重于精神品赏,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3)选配茶具要因茶制宜 自古以来,比较讲究品茶艺术的茶人,者注重品茶韵味,崇尚意境高雅,强调“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认为好茶好壶,犹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 一般说,饮用花茶,为有利于香气的保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昧,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饮用红碎茶与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泡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如是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 (4)选配茶具要因具制宜 选用茶具,一般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实用性;二是要有欣赏价值;三是有利于茶性的发挥。 舒适的环境 力求茶的质地优良,水质纯净,冲泡得法,茶器精美,这是饮茶的基本要求。但要使饮茶从物质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艺术的享受,那么,品茶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清山秀水,小桥亭榭,琴棋书画,幽居雅室,当然是理想的品茗环境了。 品茗环境包括的方面很多,通常由园林、建筑物、摆设等几方面组成。凡层次较高的聚会茶宴,不但要求室内摆设讲究,而且力求居室、建筑富有特色,如果周围自然景色美观,当然是品茶的理想场所了。而设在车船码头、大道两旁,田间工地的茶水供应点,除了要求清洁卫生之外,并无多大讲究。 至于家庭饮茶,环境是固有的,难以选择,但在有限的空间,通过一定的努力,同样可以营造一个适宜的品茶环境。例如,可以选择在向阳靠窗的地方,配以茶几、沙发、台椅等。尽量把室内之物放得整洁,窗明几净,尽量做到安静、清新、舒适、干净,同样也能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品饮场所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本片将茶文化的妙处、茶道的的演示融于一体,既给您提供了一个了解茶艺这项高雅艺术的良机,同时,观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沏茶工序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32

一,选玉壶,二,选紫沙。三,选银器,四,选白瓷等,按自己能力,用途与喜好选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33

泡茶的工具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像我家里买的是鸣盏智能煮茶器,操作很简单,而且这款煮茶器可以保温半小时,不用再反复煮茶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33

冷冷的晚风,轻轻地吹着,吹乱了满怀的思绪。辗转的流年,悄悄从指缝中溜走,不留痕迹,无情的岁月,在脸上刻下道道年轮。 蓦然回首, 青春 已逝。 脆弱 的心,在红尘中落寞成一季风花雪月,一世情缘,刹那间成了海市蜃楼! 人,这一生,如果事事都要记住的话,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