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凯绥·珂勒惠支的生平大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1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20

1867年 7月8日
生于珂尼斯堡(二战后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名凯绥·施密特,她在全家7个孩子中排行第五。
1886年~10年
在柏林女子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师从卡尔·斯托弗·伯尔尼,后又到慕尼黑女子艺术学院学习,师从路德维希·赫特里希。之后,她在珂尼斯堡学习了铜版画的基础知识。
12~17年
其第一个儿子汉斯出生。观看了盖哈特·霍普特曼的话剧《织工》的一场早期演出,深受启发,于17年完成了第一组版画作品《织工反抗》。
1901~1908年
开始创作《农民战争》铜版画组画,并首次前往巴黎进修。在巴黎居住期间,她在朱利安美术学院学习雕塑技艺,并拜访了奥古斯特·罗丹。
1919~1920年
52岁的珂勒惠支成为普鲁士艺术学院的第一位女性院士。被授予教授头衔,但不承担任何教学职责。受恩斯特·巴拉赫的木版画启发,珂勒惠支开始努力研习木版画技艺。
1925年
珂勒惠支在柏林认识了美国作家、社会主义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史沫特莱后来迁至上海居住,成为她与鲁迅相接触的中间人。
1927年
应苏联*和苏联艺术家联盟的邀请访问莫斯科。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大鼓舞了她,回国后创作的石版画《*示威》《团结就是力量》《母与子》等。
1933年
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作为一个勇敢的反纳粹女战士,66岁高龄的珂勒惠支*离开艺术学院,并被撤销了“大师画室”版画部主任的职位。虽然受到*,她仍坚持作画,代表作《死亡》和《哀悼*》便用粗犷的线条,强烈的黑白对比,描绘了生与死的激烈搏斗,宣泄了其愤懑的情绪。
1941年
“全面开战”时,其采用歌德的主题创作了自己的最后一幅石版画作品《不应碾磨播种的种子》。
1943年
由于空袭,珂勒惠支离开了工作和居住了52余年的城市柏林,在诺德豪森找到住处。她柏林的公寓连同她的许多作品和文件,在一次空袭中毁于一旦。
1944年
在萨克森州恩斯特·海因里希亲王的邀请下,珂勒惠支定居在德累斯顿附近的莫里茨堡。
1945年
在战争即将结束时,珂勒惠支去世,享年78岁。她开始被安葬在莫里茨堡,后来被转葬于柏林利希滕贝格的弗里德里希斯菲尔德*公墓。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