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5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10
文姬归汉,和昭君出塞一样,已成为千古美谈,家喻户晓,也让蔡文姬流芳史册。然而,蔡文姬虽然才华横溢,但身世却坎坷异常。如果没有曹操的关照和帮助,或许一代名媛,早已在南匈奴身死名灭了。那么,曹操和蔡文姬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遣使以金璧赎回蔡文姬呢?(金)张瑀《文姬归汉图》局部蔡琰,字文姬,陈留人,文学家蔡邕之女。她博学有才辩,妙通音律。《后汉书·列女传》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曰:“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蔡琰在音律方面自幼年就表现出令人惊诧的才能。蔡琰初嫁江东卫仲道。仲道早死,琰回娘家居住。兴平年间(193 195),天下混乱,文姬父亲蔡邕为王允所杀,战乱中文姬为胡骑所虏,居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曹操与蔡邕是好朋友,属于文姬的父执辈。作为一代文豪,曹操既欣赏文姬的才华,又同情她的遭遇,于是千方百计打探文姬的下落。最后,曹操以重金将文姬从匈奴赎回,并亲自做媒,让文姬再嫁陈留董祀。董祀犯法当死,文姬蓬首徒行,请求面见曹操陈情。当时,满朝文武齐聚一堂,曹操向大家宣告说:“蔡邕的女儿马上上朝,大家可以一观她的风采。”文姬上朝后,言辞清辩,感情哀伤,公卿名士无不为之动容。曹操说:“你的情况我很同情,可是定罪的文状已经发出,怎么办?”蔡琰说,“明公有良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听了很受感动,便把文状追回。危局缓解,曹操开始与文姬聊起了家常,说:我听说夫人原先藏书很多,不知还能记忆不。文姬回答说,原来先父留下的书籍有四千余卷,经过变乱,都已损失,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只有四百多卷了。曹操说,这样吧,我派十名抄吏随你回家记录,如何?文姬说,男女授受不亲,您只要赠我一些纸笔即可。文姬回家后,把能回忆的各篇亲自写出后送与曹操,经核对,没有一丝错误和遗漏。由上可知,曹操是蔡文姬的长辈,他是出于对蔡邕后人的关怀和对文姬才情的欣赏,才对蔡文姬施以援手,救其出匈奴返故乡的。(李传军)三国时称呼人物为何有时是“明公”,有时是“主公”?《三国演义》第30回,袁绍的谋士许攸看到袁绍刚愎自用,不能成大事,于是弃袁绍而投奔曹操。许攸见到曹操时说:“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还肯听否?”于是曹操十分高兴,听从许攸的计策在乌巢火烧袁绍的粮草辎重。古代对人的尊称有“君”、“公”、“阁下”、“足下”等,如刘备经常被人称为“刘使君”,也是对刘备的尊称。许攸称呼曹操为“明公”,是古代一直通用的对社会上有名望有地位人士的通称。《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记载吕布在白门楼被俘后,吕布对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这里,吕布与刘备都称曹操为“明公”,因为他们两人都不是曹操的下属,依当时的形势,他们都是曹操集团的外人,故称曹操为“明公”。“明公”与“主公”都是对有权有势者的通称,但也还有一点基本差异。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称呼人与被称呼人是不是同一集团的上下级的从属关系,或者说是内外关系的区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就一直称刘备为“主公”而不是“明公”。(宣炳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10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11
因为,曹操的为人和做法,和自己的理想抱负,结合当时的年代,思想上是矛盾的,内心是很孤独的,他一直在寻求解决,先是放走关羽,后是放走赵云,他是很渴望和别人有内心交流的。男人的心理问题只有女人能解决,从他对蔡文姬的一些了解和认识来看,他觉得,只有她可以了帮他,所以不惜代价的赎回来。就这么简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11
蔡文姬有才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而且曹操与蔡邕关系很铁 而且听说蔡邕本打算把蔡琰嫁给曹操的 曹操对她也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