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1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41
巴金(1904~),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新时期之后历任多届作协*,可谓德高望重。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宇慧按)
自然情况: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笔会中心*、全国政协副*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参考资料: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b/07-bajin/bajin.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41
作家简介:
巴金(1904~),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新时期之后历任多届作协*,可谓德高望重。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宇慧按)
自然情况: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笔会中心*、全国政协副*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42
全国政协副*,中国作家协会*。
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化大*”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上海市政协副*。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中国作家协会*。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
2003年11月,*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第五届全国*常委会委员。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4/xinsrc_d0deb4af556611d797d200b0d03f0aaf.jpg
参考资料:http://www.oklink.net/zjzj/bajin/index.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42
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祖父李镛、父亲李道河,均做过满清*。巴金排行第四。
1909年5岁的巴金进私塾认字。16岁时,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期间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和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国作品。1921年参加编辑《半月》刊,组织“均社”,参加些*性的社会活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新诗《*者的哭声》、散文《可爱的人》等。翻译*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这是他第一篇译作。
1923年春,离开四川赴上海,在上海南洋中学念了半年书,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1928年12月,归国回到上海,是年翻译的《托尔斯泰论》载于《东方杂志》,首次署名巴金。
1929至1933年辗转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出版《家》、《雾》、《雨》等代表作品,译完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等。
1934年底赴日本。1935年4月6日,住处被日本警方搜查,并被带到神田区*署拘留14个小时。同年8月,由日本回国,任上海文化生活社总编辑。1936年10月初,与鲁迅、郭沫若等21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与茅盾编《呐喊》;后上海陷落,辗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完成《春》、《秋》等大量作品。1944年5月,在贵阳与萧珊(原名陈蕴珍,1917生,浙江宁波人)结婚。
1949年6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文联常务委员和文协(后改为作协)常务理事。9月,在京参加政协会议,当选政协委员。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加天安门城楼观礼。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1972年,巴金夫人萧珊病逝。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中国作家协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43
作家简介:
巴金(1904~),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新时期之后历任多届作协*,可谓德高望重。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
参考资料: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b/07-bajin/baji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