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1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51
1、就业市场供需结构不合理
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还有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招聘人才方面缺乏长远的战略目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需求量。这种不合理的供需结构,不仅会导致大学生就业矛盾问题日益突出,还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
由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故而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存在不公正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不公平竞争现象存在于各行各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现象不会消失,只是多少而已,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
3、对学历要求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的职位、工种也被各种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所代替,从而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就现阶段而言,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于大学生的学历都有明确的要求,也因而出现高学历毕业生被抢着要,而低学历毕业生则就业困难的现象。
扩展资料:
大学生就业机遇:
1、国家*大力扶持
党和*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且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以科学开展当代大学生就业工作。此外,各地*也都纷纷推出了相应的*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们到基层事业单位锻炼,既能带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也能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就业渠道。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各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也逐渐趋于合理,由过去的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中高端产业结构下,新出现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技能的优质岗位,加上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趋于稳定,社会分工也逐渐合理化和清晰化,由此诞生了许多新的工种、职业,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52
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在众多求职者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备受关注。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年甚一年。就在上百万2006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无着落的时候,2007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又呼啸而来。2007年,全国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达500万。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曾经的天之骄子,曾经考上大学就捧上了铁饭碗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从2002年开始,高校毕业人数每年以60-70万增加,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正是高校扩招使毕业人数激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压力。于是一些人产生了质疑,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由于高校扩招造成的。
其实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仅是就业人数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扩招的并不是需要的人才。就业难并非单纯的供大于求,更重要的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而且由于扩招过于迅速,教育资源紧缺,使教育质量下降。据调查,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相脱节。于是又出现了大学生能力低下的问题。社会的质疑,学生的迷茫,无疑又给就业难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当然,对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要用发展的眼光从多角度来看。除了当前高校盲目扩招和教育*的问题外,还有其它重要原因:
首先,“十五”期间是我国劳动力增长,供给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就业岗位比较紧张的时期,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在高校扩招*实施的同时,国家还开始了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改革,几千万的下岗工人需要再就业,加上大量涌入城市中的农民工也需要就业。于是,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工的三重就业共同出现,给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相当的困难。
其次,大学生自身择业观念所致。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的期望值太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存在“精英”意识。大学毕业生过多地追求高待遇,高福利,希望能留在大城市,有体面的工作,而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脚踏实地的去做工作。
再次,现行用人制度的不完善和用人单位的盲目设置障碍,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基层和西部地区需要大学生担任公务员和教师,但大学生去工作,户口和档案一同被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动就会遇到制度性障碍。还有,现在的招聘会,多的是经验障碍,动辄两三年工作经验,这就把刚毕业的学生拒之门外了。加上地域差异,性别歧视等不公平的人为因素也阻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多方面,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就业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出现问题,我们不应该抓住是谁的过错而紧紧不放,我们需要找出问题根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对策
面对如此紧迫的就业压力,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全面的应对对策。
(一)根本:要求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转变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大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还要注重对自己各种能力的培养。养成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要转变择业观念。改变 “人往高处走”的传统观念,放下架子,低姿态走入社会,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第三,树立动态的就业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人很难再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这就要求大学生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实现择机就业,灵活就业,弹性就业。
(二)改革:进行教育*改革,对学校专业进行调整,特别是课选设置和教学内容调整
对于高校扩招,要进行*性改革。相关部门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扩招有计划,有侧重,有方向。扩招层次不应停留在本科阶段,还要相应的扩大研究生阶段的招生。
对于大中专院校来讲,要进行本校的专业调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做到整体优化,进一步整合课程设置,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同时,要改革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加大实习力度,改变教师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积极主动地与社会问题相联系,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指导:加强就业准备教育,就业指导进入课堂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大学生教育,使每一个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通过四年的不断认知和完善,逐渐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当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大都不尽人意,相关调查表明,68%的被访者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满意,认为“不完善,指导渠道过于单一”。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就业指导课教材等问题都是当前就业指导面临的难题。这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同社会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了解就业市场,了解行业就业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更好的就业辅导之路,形成新思想,新举措,更好的指导毕业生就业。
(四)互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形成双向就业,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企业也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用人标准
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在于用人单位盲目的设置障碍,过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条件,造成了大量人才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大学生自身努力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用人标准,不要一味的提高门槛,不能搞职业歧视、性别歧视等有失公平的用人标准。要积极主动地提供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及时把自己的情况公布给毕业生,真正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就业平台,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平等的市场主体条件下,自愿选择,合理就业。
(五)培训:针对就业岗位需要,及时合理的进行应急性培训,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通过培训,大学生能尽快熟悉就业岗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培养与时俱进的思想,使适应能力和接触范围更进一步与社会接轨。通过培训,还要让毕业生明白:要及时给自己充电,更好的学习和利用新知识,新技能,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更好的汲取知识,充实自我,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最终走向成功。
总结
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有着其历史必然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实际上暴露出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要求相脱节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客观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矛盾与问题,因势利导,科学应对,变挑战为机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52
1、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异的,从毕业到就业,就像婴儿的断奶期。在学校时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保护与照顾,而进入职场则需要自己。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想让职场发展顺利,需要不断提升良好的适应能力,比如建立与强化自己的职业角色意识,调整生活规律,尽快完善职业岗位的智能结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职业发展毫无方向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抱着“大一大二轻松过,大三大四再加油”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53
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工作难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