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4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44
西方哲学史是对一与多,包括普遍与个别、统一性与多样性、不变与变之间关系认识的发展史。一与多的关系问题在西方哲学史上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相互斗争的中心问题。这一问题的讨论,从本体论角度发展到认识论角度,逐渐克服了将二者割裂的形而上学,走向了将二者统一起来的辩证观点。
古希腊哲学关于本原究竟是水还是气或者是火等等的讨论,实际上都是要在个别的、多样的、变动不居的东西中寻找普遍的、统一性的、不变的东西。柏拉图的“理念论”所说的感性事物就是指个别的、多样性的、变动不居的东西,理念就是指这些东西的型式,即普遍的、统一的、不变的东西。他把二者割裂开来,认为后者在前者之外,先于前者而存在,他是重普遍轻个别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批评了柏拉图的“理念说”,他比较重视个别,认为理念不在感性事物之外,而在感性事物之中,普遍不在个别之外,而在个别之中。但他在这个问题上也时常陷入混乱和困境。
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是从本体论的角度讨论普遍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曾从本体论的角度把古希腊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讨论加以概括而提出三个问题:①有没有普遍的实体?②如果有,它是有形体的还是没有形体的?③普遍的实体是在个别的东西之中还是在它们之外?中世纪早期哲学家波爱修第一个正面回答了波菲利的问题。中世纪的实在论与唯名论之争,可以说是重普遍与重个别之争。不过中世纪哲学是既从本体论的角度也从认识论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的,这两派各有片面性,他们从不同方面把普遍与个别作了形而上学的割裂。
近代哲学着重从认识的角度讨论了一与多关系问题,总的趋势是要求把二者结合起来。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包含有一与多关系问题的讨论。经验论者重多,洛克以个别为实在,巴克莱和休谟是极端重视个别、否认普遍的哲学家;唯理论者重一,其中斯宾诺莎尤其突出,他只崇尚唯一的实体,把多样性的事物看成是唯一实体的变形,把实体看成是铁板一块的东西。康德看到唯理论与经验论各有片面性,企图结合普遍与个别而构成科学知识,但他并没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的理念是理性所追求的无限统一体,但他割裂了无限和有限,使最高统一体脱离了有限的多样性事物。只有黑格尔才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系统地阐发了一与多的辩证关系,他不但达到了多样性的统一,还达到了对立面的统一。黑格尔对一与多关系的论述,达到了近代哲学史上的最高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45
就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这两个角度都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