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生活的,“杀”死了20年前的韩寒 ,现状如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0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52

01、那一年,他22岁

2005年,博客兴起。

一种直面读者、实时反馈的全新交流方式,开始在中国社会传播开来。

也是在那时,信息透明化的概念,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文娱界、新闻界、商业界……越来越多行业精英入驻新浪博客,尝试公共表达。

他们渴望用文字和思想,给中国社会竖起一道*之墙。

其中,一个少年横空出世、声名鹊起,成为了博客时代的第一红人。

他叫韩寒,那一年,他22岁。

韩寒的走红,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他的文章针砭时弊,文风犀利幽默。

开通新浪博客前一年,韩寒所著小说《长安乱》,以首印40万册的销量,登上当年全国文学类图书排行榜第一。

再往前数,就是世人熟知的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和退学风波。

而博客时代的兴起,给了这位少年一个契机,它像一管助燃剂,让韩寒红得发紫。

他以评判天下为己任,于是,年轻人称韩寒为“时代的良心”,而彼时的韩寒对这样的称谓嗤之以鼻:时无英雄,让我这样的竖子成名。

越是狂妄,越是混不吝,人们反而越爱他。

和今天民智已开的中国不一样,刚迈入21世纪不久的神州大地,还是一个亟需精神领袖的年代。

难得的是,被捧上神坛的韩寒,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

2010年底,他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所说:我想恐怕大部分人,是通过阅读我的文章来发泄积怨的。我的博客就像一个公共厕所。有些人匆匆忙忙地冲进来,完事后松一口气。

韩寒心里比谁都清楚:我一个在网上指点江山的,又怎能真的在现实中胜任领头人呢?

然而,面对名利,没有人能完全逃脱掉虚荣心。韩寒也不例外。

人们突然发现,韩寒笔下文字,开始变了质。少了理性和客观,多了煽动与偏激。

带来的后果是:一半人诋毁骂街,说他是文字之败类,社会之蛀虫。一半人爱之更深,视他为燎原之星火,自由之明灯。

有争议才更有热度,换成今天的话讲,就是有流量。

显然,流量小生韩寒,大可以朝这条大道继续走下去,只要躺在赞美里,怼天怼地到今天就好了。

好在,一个优秀的批判家,绝不止步于批判外在,韩寒超出其他愤青段位的,在于他更擅长批判自己。

02、彻底改变了韩寒

2011年,韩寒在博客发表《这事儿都过气了》。

文中说:

在我的微博马甲里,你觉得生活糟透了,时日不多。在别人的微博马甲里,你觉得生活挺安逸的,一切都好。所以,其实你所关注的一切,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

这是韩寒第一次正式对自己批判,或者说,他承认了自己的局限性。

如果说一年前,韩寒认为自己公共厕所的角色,一半是自嘲,一半是自豪。那么此时,他才反应过来,自己不过只是群众情绪的垃圾桶。

他变成了一个时代的工具人,并且乐享其中。

2012年,韩寒幡然醒悟:

2011年,我自己的文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时候我写文章,完全发自内心的痛恨。我从这些批评中获得了很多的赞誉。于是我开始在意于这些赞誉,甚至不自觉的迎合。当我发现批评我的人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小心翼翼的时候。我自然高兴了一阵子。但后来我总觉得不对劲。我知道无论我说得多么对,我必然有地方错了。

紧接着,他在博文《我的2011》中,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批判。

最著名的,还是那篇《需要*,还是需要符合需要的*》:

有时候,*并不符合我们的需要。但*,永远大于感情。感情,永远大于立场。

韩寒开诚布公地揭露:某些人为了迎合情绪,可以罔顾*。

这句话,是在说给自己的读者听。又何尝不是在说给自己听,这次反省,彻底改变了韩寒。

韩寒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此:他的成长从来不源于妥协和*迫,而是自己看透了社会的*。

03、做一个建设者

再往后的五年,博客似乎成了韩寒的反思录。

没有人会想到,那个骂教育的韩寒,有一天会认为自己退学,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甚至转而为教育*说话:十七八时写的随笔,针对二十年前的应试教育。时过境迁,现在看,很多地方解气但过激狭隘,未必都有道理。

没有人会想到,那个17岁在央视栏目《看见》上,一人舌战观众和教授的韩寒。有一天,会推翻自己当年的结论,并为当时的观众说话。

30岁以后的韩寒,不断地打着自己的脸,却惹怒了当年追随他的那批人。

他们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背叛感」:“韩寒,那个曾经的屠龙少年,转身自己变成了恶龙?”

他们咬牙切齿,他们愤愤不平,他们怒不可遏,最终,他们气不过,逐出圈外。

2016年,韩寒在一次演讲中,正式回应外界说他“变了”的言论:

以前我觉得,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也许靠杂文,也许靠争论。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更多可能是靠商业、靠科学。

靠商业,靠科学,而不是靠杂文,靠日记。

记住这句话,四年后,一一验证。

2020年,新冠肺炎在中国蔓延,伴随而来的,是一场*的海啸。这次,我们看到众多媒体人,再次拿起了笔杆,打起了文仗。

喧嚣的*场里,唯独快40岁的韩寒,保持沉默。仿佛热闹再与他无关。

难道是韩寒不明白,*在一个社会里的重要性吗?当然不是。

不过是因为,他同时知道*的局限性:它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当大灾大难来临,真正能拯救这个世界的,从来都不是杂文或日记。

而是商业和科学。

阿里,腾讯,民企国企,才在「改变世界」;李兰娟,钟南山,张文宏,才是「时代良心」。

而这一切,韩寒在四年前那次演讲中,已经说得足够通透。但那时没有人听,也没有人信。

人们只会说:韩寒变了,他被权势和金钱蒙蔽了双眼;韩寒怂了,他不再像之前那般敢怒敢言。

这些追随者绝不愿意承认的是,韩寒只是成长了。偶像早已看透这个世界的*,而粉丝却还在原地踏步。

愤怒作为情绪发泄的出口,从来都是诱人且成瘾的。但一辈子吸食愤怒,何尝不会让人生变得肤浅而苍白。

2010年,森林里出现了两条路。

年轻的韩寒选择了更难走的那条:做一个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批评者。

这改变了韩寒的一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52

现状很好,不仅出了很多书,而且也获得了大量的粉丝,生活过得非常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53

现在他已经不像从前那样遇到社会事件都会发声,也不写小说了,主要在投资电影和拍摄电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54

现在很好,出了很多书,也得到了一大批的书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