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2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37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对游记课文,作者所写的对象学生未曾见过,仅仅读课本上的文字,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则不同。如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一览桂林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前我从网上收录了许多关于桂林山水的介绍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制作了声图并茂的课件,通过屏幕的展现,一幅幅桂林山水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在与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谐相配,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亲临其境之感。音乐制造了氛围,图片再现了文章的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定点观察的写法,比平时单独的写作训练效果更佳。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突破了重难点,训练了思维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训练结合等途径。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多媒体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如小语第七册《爬山虎的脚》一课,这篇课文的第三段是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多媒体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课件出示句子,这样形象直观的图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习自觉性
学生在“人机互动”中,通过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事物的声、色、光的发展变化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互相作用,产生强烈的学习*,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这种交互方法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学习生字新词中,在计算机上为本课的生字建立资料库,每个生字都设置按纽,有字音,笔顺,字义,词语,趣味识字等内容。学生只要按住按纽,就可以自学到相关的知识,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拓宽了学习途径,培养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遵循一切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的原则,删繁就简,集中精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就应该向课堂要效率,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性。因为运用,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感到自身语文能力的差距;因为运用,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科学地采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走向信息技术的丰富与创新,占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要肩负起的历史重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37
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融合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已是教师所熟知的、新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现已广泛被教师用于课堂教学,是许多优秀教师教学的利剑。然而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制作不精良、使用不合适等原因,使得其发挥的作用受到制约,不少教师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要把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各学科课堂,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做到:
一、消除对多媒体课件认识误区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不少的教师在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过分强调多媒体所产生的“轰动”效应,忽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课件无论制作如何精良,他的使用价值都还应让处在 “辅助”角色。一个课件制作得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它是否渗透了科学的教学思想和全新的思维方式,能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次才是看它在多媒体技术方面运用的如何。因此,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看到多媒体课件的“轰动”、“新奇”、“好玩”这个浅层面,更不能忽视对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方法等传统教学理念的认真钻研,而是要将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思维方式融入到多媒体课件当中。
二是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然而,多媒体课件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途径,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导演和主体,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富有*的讲解,通过师生之间情绪的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是所不能替代的。试图用课件代替教师来“解说”教学内容、取代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往往是事与愿违。
三是忽视了正确处理教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客体。然而,在制作的课件时,有的教师只强调“教”,而忽略了“学”,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在课件设计的既定流程上,这样的课件只能算作是“书本搬家”或多媒体演示片,并不能发挥出多媒体最有魅力的互动功能。这实质上是将“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教师为中心”,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因此,在对多媒体课件设计流程时,应着重从学生与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互动关系入手,选择合理的表现方式,为课件设计出最具互动性的方案,以防止师生的思维空间受到课件媒体的制约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是过分注重多媒体技术,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少多媒体课件过分追求美观,致使课件画面背景图案复杂,操作按钮奇形怪状,分散了学生大量的注意力,真有点“‘繁’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还有的使用大量的动画和背景音乐或过渡音乐,好象一定要复杂才显得有水平,课件才有档次。殊不如,有时却是在画蛇添足啊,这不是违背了学生认知规律吗?在一节课里,有那么多的东西要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怎么分配得过来。这一来往往会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弄不好一节课下来老师要求他掌握什么都还不明白。
教学课件不是电脑的多媒体功能展览,这样看起来热热闹闹、新颖,其实学生的学习意识却已经分散到那些亮丽的画面和优美的声音中去了,这时,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上课还是娱乐呢?
二、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的缺失
一是课件“太胖”。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搜集的媒体资源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也不对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影像等教学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和加工,东拼西凑,贪大求洋,多多益善,结果做出的课件不切实际,肥胖臃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面面俱到。设计者在设计课件时不分重点、难点。有的教师甚至把教学材料、资料、板书内容等悉数搬进多媒体中,教者上课时只是敲敲键盘点点鼠标,挥挥电子教棒,更有甚者整堂课不离开电脑半步操作。走进了使用多媒体课件图轻松、省力的误区。不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采用巧妙的方式将教学思想、风格、方法融入到媒体之中,在不恰当或不合适地方出现媒体冗余或堆积。结果是遮掩了教学目标,陷入媒体滥用的误区。
三、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的建议
一是要依据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课件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符合教学规律,因此要依据教学理论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是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媒体素材。媒体素材的选择是为了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在选择使用图像、声音、动画、活动视频等各种媒体时,目的是要表达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主题,不能忽视主题思想的表达,只顾追求时髦、好看和花哨,避免“为媒体表现而设计媒体”的现象,努力做到“为内容表现而设计媒体”,过分繁琐的界面,使用起来并不方便,过于花哨的界面也容易使学习者分散注意力。
三是交互性要强。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可实现教与学双方信息实时有效的交流,它不仅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还可提供答疑及考核,并给出相应的反馈信息,从而保证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
四是要选择能突出多媒体特点的课题,选择能发挥多媒体优势的课题,要适合多媒体来表现,如有些展示祖国发展成就方面内容的教学。同时也要选择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课题,选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讲解清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青少年少见的一些社会现象等有关内容的教学。
五是要 注意多媒体课件的效益性。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时间周期比较长,需要任课老师和制作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付出巨大的精力,所以制作课件一定要考虑效益性原则,用常规教学手段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时,就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应根据教学需要,以服务教学为宗旨,防止为单纯的应用而使用,或刻意追求课件创作意境和功能,而忽略了教学的根本性的任务,更不能简单的采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学生的主动思考。作为课件设计者的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自学的导航器,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依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
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