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难忘的上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1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0:54

 我的未来不是梦

  ◎婉璐

  上世纪80年代末,在某所中学里,有5位同学关系甚好。他们私下里在荒郊野外一起拜关公,一起喝了滴血酒,并学着影视剧里那样发誓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老五,因为另外四位都是男同学,只有老五是女同学。在当时,中学的男生和女生见面连话都不说,更别说结拜。可老五就是这么一个敢与世俗作斗争的“侠义女子”。那段时间,他们五人总是共同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也引来同学们的各种非议。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其中的老三,他的家庭情况特殊,从他记事起父母在一起就总是三天一大吵,两一小吵,砸碎锅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老三的学习成绩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甚至在一次高中数学竞赛中获得全市第一。他的理想是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

  老五的成绩一般,在全班也就排中下等。所以总找老三帮忙解题,他们二人也以辅导功课为由,接触格外多。

  高三那一年,老三的父母终于选择了离婚!那晚,月黑风高,老三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走了三里夜路,来到老五家向老五辞行。他说他要随母亲去另一个城市了,将离开这里,离开这所学校。临走,老五送他出来,他们站在黑暗的街头,老三为老五唱了当时最流行的一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作临别留念。

  就这样,高考前夕,老三在父母离异和高考的双重压力下,选择了离家出走,放弃了他的清华梦!

  几年后,老三回到家乡。这时,当年的老五嫁给了老三卖肉的邻居。每日杀猪宰羊,市场卖肉,日子过得虽很平淡也很幸福。在老五身上再也看不到当年勇于冲破世俗的“侠女”风范,完全就是一个邻家嫂子。他们二人见面也只是点头示意,对于过去不曾再作任何交谈,似乎当年同窗结拜一事根本不曾发生过。

  又是多年过去了,老三带女友回家结婚,老五的孩子已经快上初中了。她以邻居的身份来参加老三的婚礼。老三与新娘来敬酒,并向新娘介绍这位老同学。“老同学”三个字刚出口,老五却匆匆忙忙弃场而逃!

  看着老五逃离的背影,老三心头刹那间掠过那段歌词:“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希望在动……”

  我的记忆里有个他

  ◎潘彩霞

  与一所高校毗邻而居,离别的氛围仿佛蔓延到我的屋里,随意听着一首老歌,突然有了怀旧的冲动。

  一个清晰的影子浮现脑海。尚显稚嫩的娃娃脸,沉默且羞涩;好听的男中音,歌声里满是阳光灿烂的海滩。另就是,他留在毕业纪念册上的仅有的“保重”二字,漂亮的行书总让人联想到神情的专注。近二十年不曾相见,我不去设想他如今的模样,当年的篮球架下,那个缓缓走来的清爽男孩已经定格成永远的风景,蓬勃的容颜,温柔的笑靥,不论何时想起,内心总温暖如初。

  相识的一幕历历在目。

  “你叫什么?”我问。

  “张爱潘。”他脸上挂着狡黠的笑。

  “这滑头的小娃娃。”我心道。爱吃果丹皮的他,可不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娃娃吗?虽然他整整比我大十天,我却喜欢这种当姐姐的感觉。

  年轻总是无所顾忌的,很快我就牵起同校一位帅气学长的手,校园遇到,他的眼眸望过来,深邃,悠远。

  接下来的路,没有如我设想的那样走下去。我再次形只影单,落寞地穿行在林阴小路。他来了,什么都没有说,圆润、低沉的声音轻轻地哼唱着《八月桂花香》:“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人海漂泊,尝尽人情淡薄,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漠,任多少真情独向寂寞。人随风过,自在花开花又落,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寞,只有桂花香暗飘过。”

  没有故事,也不曾开始。青春飞扬跋扈,成长洒脱不羁,懵懂又单纯,直到毕业时,我才若有所失。

  那天上午,温暖的阳光给操场镀上了一层金边,篮球架下,一个抱着留言册的男孩缓缓向我走来,我竟有刹那的眩晕,那个英俊的男孩子,是他吗?白色的立领衬衫,蓝色的牛仔裤,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内心竟不容我承认是他的装束俘获了我的感觉。什么时候开始,他突然长大了呢?

  是他先离校的。清楚记得那个午后,淅淅沥沥的小雨衬托着离愁别绪的感伤,我一个人站在三楼教室的窗口,看着他的身影在通往校门的林阴小路上一点点变小、消失。腮边泪共窗前雨,就那样无声地落下、再落下……

  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

  按照他留下的地址,我寄去了一封信,内容完全忘记了,应该是含蓄地表达了些什么吧。那个暑假,我几乎是最后离校的,带着怅然和失望。然而阴差阳错,我走后,他的信到了,那封被别人弄丢的、我无缘见到的信里说了些什么成了永远的秘密。

  十几年后,我们通过校友录取得了联系,往事,像一片云朵,清晰地倒映在清澈的溪中,而柔软的故事,已变成一个遥远渺茫的梦。年少的故事,即使被遗弃,生命的绿色也不会消退,那些怦然心动,那些蒙眬之美,不论岁月短长,不管身在何方,回身而望时,他们始终是生命中郁郁葱葱的灿烂风景。

  茫茫人海,是否有一份情与你擦肩而过?

  教室空间

  大学时代的疯狂*◎厉勇

  正值毕业季,有人拍或出格或新奇或夺人眼球的毕业照,有人歇斯底里、孤注一掷地撕掉所有教科书……

  优酷首页有一个醒目的视频:华科最牛泼水节。点开来看,是毕业季的疯狂*。浩浩荡荡的毕业生,冲向一幢女生楼。楼上的女生用脸盆往下泼水,楼下的队伍声势浩大。密密麻麻的人群,吵吵闹闹的声音,他们尽情享受疯狂时刻。他们对学弟学妹高声呼喊:挂科……

  毕业季,空气里充满了燥热,阳光一天天歹毒,大学生血脉里的不安分因子一点就着。像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名校也好,普通学校也好,都在上演一幕幕只属于青春时代的疯狂。

  我想起自己的大学时代,竟然经历了两次这样的*。

  第一次,是刚读大一。老实说,那所学校是因为我志愿没填好才去的,对它一直都不满意。

  有一天晚上,我所在的男生宿舍楼,突然就上演了一次大*。那些疯狂的男生,一个个都往下砸热水瓶,劈里啪啦的声响犹如晴天霹雳,他们根本不管楼下有人走动,我几乎是冒着*林弹雨才安全回到宿舍的。

  当时的我没见过什么世面,看到这样的场面,心里满是害怕和不满。这学校果然太差劲了,不用我对它横挑鼻子竖挑眼,它所招的学生自己就暴露了素质。我以为,他们这样的学生根本就是不要好,所以才会无端向楼下砸热水瓶玩!还全然不顾宿舍管理员的劝阻。

  第二天早上,宿舍楼下满地都是亮晶晶的玻璃碎片,触目惊心。我还得绕道走。

  大二,我就费尽全部力量,转学回到杭州一所自己满意的学校。

  没想到,在那所学校里,我也经历了一次这样的*。

  为了保证学生的睡眠,学校规定11点半断网。虽然,学校是为了学生好,但那些学生哪里会买账。男生们都是不眠动物,他们要通宵玩电脑游戏啊。大把的精力无处安放,怎么可能按部就班。

  在某个有点闷热的断网的夜晚,11点半刚过,对面那幢男生楼的男生开始集体叫喊*。接着,就有热水瓶破裂的巨大声响,有出格的男生甚至买了鞭炮来放:嘭、啪……

  我们这边的男生也被鼓动,一个个都到走廊上欢呼。

  经历过这次*,我忽然明白,其实,名校也好,差校也好,那些正值青春的青年们,总是会有疯狂的一面。借助某个机缘,他们血脉里的冲突因子就会释放出来。

  当然,只要别太出格,别太过分就好。

  多年以后

  我们的后大学同居时代

  ◎王秋女

  2000年7月,我大学毕业,刚进公司上班,职场新人才做了半个多月,一日大雨,下班过斑马线时,被车给撞了,万幸的是伤势不算重,不过还是需留院治疗,医生说最好还是留个人陪夜,公司领导问我应该联系谁?

  我父母都在外地,立马赶过来有点难度,最主要的是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受伤了,当初要留在这个城市,他们就是极力反对,一个女孩子一个人留在这里,无亲无故,不如回家找份安稳的工作,父母还可以罩着疼着,如果知道我在这儿出车祸了,那肯定一出院就得带我回去了。

  爸妈不能通知,那还有谁,我脑子里跳出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薇薇,薇薇是我大学的室友,睡我上铺四年的姐妹,毕业后,我、薇薇和同宿舍的另外两位室友合租了套三室两厅的大房子,我和薇薇合住一间大的,其余两位室友一人一个小房间,白天各上各班,晚上回来,大家还是延续以前大学宿舍的生活。每天下班前约好找地儿吃饭、凑一起打牌、看碟,甚至连衣服都混着穿,初入职场,需要很多新行头,但薪水没发,手头没钱,于是每个周末大家会交换自己的衣服配饰,然后下周一上班时有个全新的靓丽形象。

  我给薇薇打电话,半小时后,跌跌撞撞地冲进病房里的不是薇薇一个,而是三个,她们七嘴八舌地说接到我电话前正在担心,我这么晚怎么还没回来,打我手机又不通,一接到电话听说我出车祸了,顿时脑子一片空白,根本来不及问伤势如何,连忙奔出去招出租车,坐上车才一阵阵后怕,万一我缺胳膊少腿了,那可怎么办,把薇薇都急哭了。我说你们傻啊,这么严重的话哪还有精神头给你们打电话啊!

  之后住院的两个礼拜,她们每天下班后,就直接来医院会合,给我带各种好吃的,还有帮我带了一样重要的东西,就是每天借一本书或杂志过来,那年头没有丰富的手机游戏,也没有iPad之类,书和杂志成了我打发寂寞住院时光的良伴。每天傍晚三个女生围着病床,叽叽喳喳跟我讲今天公司里的各种趣事,哪些同学托她们问候我,哪些同学打算来看我,安静的病房顿时热闹无比,我怕她们吵到同病房病友,但病友、家属,还有进出的医生、*,却都用友爱包容的眼光看着我们笑笑,什么都不说。

  两周后,我康复出院,回到这个合租的大房子里,那种感觉,像极了每个假期回家,和爸妈久别重逢的无限惊喜和快乐,我们又恢复到以往的同居日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仍是我最快乐的青春记忆,大家一起吃火锅,一起唱K,甚至谁交了男友,理直气壮地集体敲他竹杠……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一起交流工作心得,激发彼此的创作灵感,做服装设计的美兰,最热衷和我们探讨下一季的流行趋势;画原创漫画的薇薇,一不留神我们的“同居生活”就成为她创作的原型;在电视台做小编剧的小米,我们是她脚本的第一个读者和批评者,她常恭维我们的意见比制片还犀利;彼时做广告文案的我,有时在公司想破头都想不出的一句广告语,被她们一提点,立马灵光乍现!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最早是美兰,出国深造去了;之后是小米,和男友闪婚;最后剩下我和薇薇,但薇薇最终还是追随男友,去另外城市发展了……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花儿们都散落在天涯,可当年那份后大学同居时代的室友情意,却一直留在彼此心底。

  那些年

  难忘的礼物

  ◎一璇

  五十年前仲夏的一天,同学们在教室谈论着,即将奔赴工作岗位,激动,兴奋,同窗四载难舍难分复杂心情,五味杂陈。我和另外三位同学分配到外地工作,自然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送你一件小礼物,做个纪念。”一位女生递给我一个比烟盒略小一点,包得整整齐齐的纸包。

  整理“行装”。准备出发前往即将“献身”的单位。说是整理“行装”,其实很简单,一套被褥,几件四季必用的衣服,一些喜欢的书。收拾日常用品时,打开她送的礼物,几分惊喜。按现今的话,是一件“男士美容用品”——剃须刀架。至今清晰记得,盒子是铝片压制的,阳极化处理的表面,闪烁柔和金*,突起的Logo“飞鹰牌剃须刀”非常显眼。上制图课用过“飞鹰牌刀片”,知道“飞鹰”是当时的“名牌”。印象中她性格外向,热情开朗。真的没想到,她竟然会细心到送这样一件既实惠又实用的礼物。那时,市井百姓还不懂什么电动剃须刀,更不用说拥有了。这件小礼物成了我的最爱。

  我去东北带着它,十年后调回北京,它又跟我回到北京。珍惜这件小礼物,因为它常常让我感到,纯纯的同学情谊和温暖。工作中遇到问题,它会给我鼓励。生活中遇到困难,它会给我勇气。寂寞时它会给我无形的关心。消沉时它会告诉我要热爱生活——毫不夸张。它是我人生收到的第一件礼物,虽小很“重”。它很便宜(当时可能只有几毛钱),包含的同学情谊,无法用金钱衡量。它很“原始”,透射出的温馨,任何现代先进物件无法相比。

  这件小礼物陪伴我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生活好了。虽然有了名牌电动剃须刀,却一直对这件“原始”的剃须刀架,情有独钟。直到2006年拆迁搬家时,仓促中遗失了这件钟爱的礼物。然而在我心中,它的位置永远也不会丢失。

  非常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向这位同学表达,这件礼物维系着的同学情谊,感谢她——它带给我的美好,快乐。我想用最真挚的语言衷心祝福她:一切都好!

  我的老师

  后来,调皮大王

  也当上了老师

  ◎舒仕明

  我曾经是一个调皮极致的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打架斗殴简直是家常便饭,几乎每天,我都会制造出“不光彩”的事端来。用一些老师的话来说,有我的地方,就会鸡飞狗跳。即使是在课堂上,我依旧不停地捣蛋,戳同学的背,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的板凳,将毛毛虫悄悄放到女生的头上……甚至有一次,我将一条刚死的蛇放在课桌抽屉里,然后故意在上课的时候低头“开小差”,让那个刚从师范出来的女教师来查看,吓得她大声尖叫,花容失色,从此再也不敢管我了。在我的印象中,凡教我的老师都会头痛,甚至会想方设法避开我所在的班。我的知名度在全校无人能及,校长经常在学生大会上对我进行点名批评,一提到我的名字下面就一片哄笑,以致连其他班的老师也经常将我作为反面教材。“调皮大王”成为我的标签和封号,尽人皆知。

  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每次新来的班主任或老师,他(她)都会手拿一张名单(我顿时心里拔凉拔凉的,感觉那是“死亡名单”),上面都是表现不好又成绩很差的学生,每次我必名列榜首。我知道,那是*老师留下来的,目的是让新来的老师引起注意。而每次新来的老师都想给我个下马威,要么叫我站教室,要么喊我写检讨,要么让我请家长等等。可我偏偏油盐不进,愈加叛逆,将“坏”进行到底,将调皮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老师只好对我放任不管,不了了之。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叫胡志刚的新班主任,大概40来岁,看上去很帅。第一堂课走进教室,我惊奇地发现他的手里没有“死亡名单”。在胡老师做完自我介绍后,又叫我们依次站起来做自我介绍,锻炼一下口才和能力。当轮到我时,刚摇摇晃晃地站起,就有人“检举”道:“老师,他是‘调皮大王’!”全班哄堂大笑。没想到胡老师大声道:“我喜欢调皮的学生!”此言一出,全班顿时鸦雀无声,我也惊讶不已。在胡老师的鼓励下,我断断续续地做完自我介绍。随后,胡老师带头拍起了巴掌,同学们也跟着鼓起掌来。当我坐下来的时候,第一次感到被人认可和肯定的喜悦,还有激动、兴奋和成功。那堂课,是我有生以来听得最用心、最专注的一节课,竟然连一点调皮的举动都没有,就跟换了个人似的,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下课后,胡老师将我叫到办公室,摸着我的头,和蔼地说:“我喜欢调皮的学生,因为调皮的孩子更聪明,发展潜力大,如果将心思用在学习上,必然前途无量。说实话吧,我也曾经是一名调皮的学生,和你差不多,一样有个‘调皮大王’的封号。嘿嘿,看来我们两个都是‘调皮大王’,一个大一个小啊……”说罢,胡老师还拿出一张报纸给我,指着上面的一篇文章道:“我说调皮的孩子更聪明,更有出息,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一看,那报纸上写道:调皮的孩子大脑总是在运转,听话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大肯去用脑,而脑子是越用越灵的。这样,调皮的孩子常常比较聪明也就不奇怪了……走出胡老师的办公室,我的心豁然开朗,整个人有种说不出的轻松和愉悦,眼前的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从此,胡老师那句“我喜欢调皮的学生”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产生永不消退的动力。在胡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处处以他为榜样,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当中,成绩突飞猛进,越学越有劲。后来,我升入中学,十分用功,成绩名列前茅。再后来,我像胡老师一样,考上了师范。他那句“我最喜欢调皮的学生”,竟然拯救了一个孩子,我将感念他一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